APP下载

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报道的转型探索

2020-12-14李洁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1期

李洁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法治报道,然后详细分析了目前法治报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报道的转型策略,希望可以为法治报道的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媒体融合环境;法治报道;转型探索

在传统媒体时代,法治报道在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体应用非常普遍。由于法治报道涉及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存在冲突性与突发性,并且拥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受众面也相对较高,因此广受社会关切。但是,在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给法治报道发展带去了新的挑战,选择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受众越来越多,导致法治报道受众大量流失,极大地影响了法治报道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法治报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展开主动变革,对法治事件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完成相关事件的全面形象展现,这样才能够在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同时,提升法治新闻的规范性与专业性,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舆论引导工作,加快我国的法制化建设步伐,推动我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法治报道概述

传统媒体时代,法治报道是最重要的新闻报道题材之一,电视、广播以及纸媒都非常喜欢这种报道。同时,法治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社会元素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政府在法治建设过程做出的标志性举措还是遇到的冲突性事件,都广受人们群众青睐,十分容易变成舆论热点。然而,由于传统媒体的渠道固定,内容也相对稳定,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审核把关才能够呈现内容,因此可以完成舆论的有效掌握。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评论以及转发信息,网络空间当中的言论也变得多元化,同时存在官方发言与个人声音,信息真假难辨,而且还有可能出现二次改造,造成大量虚假夸大信息出现。另外,又因为网络传播非常高效,很多法治事件在变成舆论热点以后,都被传播者加入了自身的想法展开了改造,甚至导致呈现结果和事件实际情况天差地别。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拥有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都相对更大。所以,为了达到扬长避短的目标,媒体融合建设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可以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法治报道更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法治报道应该切实做好责任和发展冲突的合理协调,必须要保证法治报道满足真实性与严谨性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跳出法治报道“冷面孔”的束缚,提高报道的趣味性,充分满足受众需求,这样才可以将法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目前法治报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选题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法治报道的选题内容基本上都完全一致,这也是目前法治报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法治报道工作人员在进行内容选择的时候,有着非常明显的偏向性,更多还是会选择能够将受众观看兴趣与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的新闻事件,从而使受众的窥视心理得到满足。这种思想会使法治报道向着庸俗化与娱乐化发展,导致报道内容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很多新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甚至出现了“标题党”、恶俗内容与虚假夸大信息泛滥等情况,不仅难以起到舆论引导作用,甚至还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长远发展。

(二)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在内容方面,现在很多法治报道当中的内容都有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存在,很多法治报道的内容都是相关部门的简报与通稿,造成了法治报道有着雷同性存在。同时很多栏目在叙事方式与创作策略方面都会模仿其余媒体,导致同质化越加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读者会出现审美疲劳,导致他们的阅读兴趣极大下滑,对法治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三)人文关怀不足

正常来讲,法治报道宣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违法犯罪案件以及被法律制裁的违法犯罪分子,所以其身上承担着法律知识宣传以及告诫功能。然而,在维护公民合法权利方面,人们的关注度还相对较低,缺乏对被采访对象权利、命运、生活环境、人生遭遇以及内心真情实感的关注,导致报道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这种情况对我国民主法治社会建设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三、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报道的

转型策略探究

(一)合理应用新媒体展开法治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人们可以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例如,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信息获取工具。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报道应该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价值,通过新媒体渠道的有效应用提升受众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制宣传范围与影响力。要想真正实现上述目标,相关单位可以建设能够播放于手机客户端且拥有极强互动性的法治节目,并采用法治专家学者在线答疑、微信群互助等多样化方式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费且更具针对性的帮助以及服务,进行实时互动,以此来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同时,法治报道还能够有效应用微信、微博等广受人们喜爱的交流平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学法以及用法,以此来为普法目标实现夯实根基。

另外,新媒体也给受众的报道观看习惯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影响。例如,现在受众渴望获得更为时尚化、故事化以及可读性强的阅读体验。因此,法治报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受众的实际需要与观看体验,尽量避免照搬照抄,进行材料的深入挖掘,从而完成更为深刻的报道,提升人物以及报道深度,使受众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二)创新法治报道内容

在融媒体时代,要想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法治报道编辑人员必须展开内容创先。首先,质量过硬的新闻必须要完成故事的科学讲解,并保证报道题材满足传统文化、社会风尚以及道德观念的要求;其次,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社会热点事件做出及时的针对性反应,积极深入地探索新事物与新现象,同时展开展开更为深刻的解读,从而将自身的社会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满足受众实际需求;再次,虽然我国各地遵循的法律规范都完全一致,然而由于人们所处地区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存在,因此他们在法律方面的关注热点也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北方的法治新闻报道则更为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南方则并非如此,相对来讲更为看重商业关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法治报道最重要的依旧是服务于民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人们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所以,要想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法治报道记者应该提升对新闻地域性的重视,深入到社会中去挖掘更多民生法治素材,从受众关心的新闻热点入手展开报道内容创新,将读者关注的各种法律热点充分展示出来,进而使自身竞争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三)综合考虑受众兴趣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新媒体的快速涌现推动新闻传播形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并使受众进行信息观看的习惯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报道的关注度,工作人员必须要综合考虑受众兴趣,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内容与形式上的包装。首先,在进行内容包装的过程中,法治报道记者应该对事件本质与核心进行深入探究,从更多角度入手对案情背后隐藏的故事展开全面分析,从而将导致相关事件出现的症结清楚地展示在观众眼前,完成法律条文与审判程序等法律知识的正确解读;其次,在进行形式包装的过程中,法治报道记者应该综合应用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等形式提升报道的艺术性,保证形式更为符合扶着兴趣,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观看体验。例如,在进行社区民警这种典型人物报道的时候,记者就可以对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生新闻”因素充分挖掘出來,重点讲述他和社区居民的点点滴滴,使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完成他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做出行为的细致描写,进而使法治报道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法治报道与民生报道的充分融合来进一步提高法治报道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度,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与喜爱,提升报道关注度与影响力,为我国的民主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人们可以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效率也在与日剧增,这也给法治报道的发展带去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报道理念与模式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极大影响法治报道的长远发展以及职能发挥。面对这种情况,法治报道必须要握紧时代发展脉搏,认识到传统报道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合理融入新媒体展开内容与形式创新,和受众展开更为密切的沟通交流,充分把握受众的实际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相关报道的吸引力与趣味性,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与认可,提高报道的影响力,这样才可以牢牢占据舆论主导地位不动摇,及时将受众感兴趣的法治信息传递到受众手中,进而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