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0-12-14郭英华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郭英华

摘要:新课改全面实施,更重视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此,教师应发挥数学育人优势,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多元视角,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引言:新课标指出“应促进学生学科技能、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协调发展[1]”。创新思维既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又将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新思维与人的发散思维关系最密切[2]。发散思维是开放性的,是在基础逻辑思维之上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多学科知识总量的掌握、思维的灵活性、反权威等因素有关,通过激发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其创新意识。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教学工作的层递式推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要性

(一)增强小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它是创造性源泉。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找不到的事物,均可以在想象力的帮助下生成。创新思维就是求新、求异,而想象力可以赋予虚构形象无限可能性,要是能将所有想象中虚构的东西得以实现,创新的事务必然极大丰富。想象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思维特征之一。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很多新事物,均是发明创造者发挥丰富想象力而产生或激发灵感的。人们想探寻月球奥秘,有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想要知道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有了各类太空飞行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期,大脑中虚构的形象占较大比重,也是为什么儿童想象力比成人更丰富。鉴于想象力虽然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但创新思维要能创造出实用性的发明,仍旧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只有基于前人的研究、夯实学习基础,创新思维激发的灵感才更易变成好的创造发明。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二)促进发散思维形成

发散思维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展开发明创造的重要契机。发散思维拥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精巧性等特点。发散思维是在以问题为出发点,将思维向空间立体扩散的一种能力,如逆向发展、横向发展、多路发展等。不论是“反其道而行之”,還是“举一反三”,均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体现。

虽然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倡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由于思维的惰性和人们容易拘泥于自身固有认识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并不容易。小孩子掉落在大缸中,大多数人想的是怎么将孩子从缸中救起,只有少数人想到赶快将缸打破,让孩子从破洞中钻出,以便快速救人。这种发散思维的能力,与个人思维的活跃性有关。时刻保持思维的高速运转和积极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可以促发人的发散思维。当前流行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利用高频次的反问、追问、辩论来使参与者的大脑保持高度的活跃,并相互激荡,最终产生出创新性的观点。小学生在思维的发展方向上具有天然的、多方向性特征,但如果不激发其学习兴趣,持续地督促他们开动脑筋,他们也会因为惰性而懒得思考。因此,开展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多角度探思,推动他们发散思维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构建生动情境,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

数学既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更将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形成。为了使小学生具有创新思维与应用意识,教师可转变施教方式,立足于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全面发展的视域下,构建多样、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具有合情推理能力与想象力。

例如:在人教《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构建生动课堂,并可将“猜猜我说的是哪里?”游戏融入课堂。当学生掌握基本的方位知识、具有空间分辨能力后,教师可出示我校及周边建筑的三维地图。以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游戏铺垫,使他们结组闯关。当背对屏幕的学生根据面对屏幕同伴的语言描述,快速、准确猜出所述位置,便可得分。以小组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具有数学表达能力、空间观念的与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识图与建模中,促进小学生想象力发展,让他们具有创新思维。

(二)实现多元引导,助力发散思维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拥有创新思维,教师还需关注教学的层递式推进。这样,有助于降低施教难度,使学生在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引导中,具有发散思维,加深他们的数学理解。譬如:教师可以小课题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其独立探思、自主学习。

例如:在人教低段《克与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是教学实践与问题引导相结合,让学生主动探索,具有转化意识。并且,使他们形成质量观念,拥有估算能力。接着,可以让学生作为“社区便利店一日导购”,帮助促销蔬菜称重、贴价签。在实践中,使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到500克=1斤=10两,500克×2=1千克=2斤=1公斤。使学生不仅具有知识迁移能力,更在实践中形成创新思维。

(三)关注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因小学生数学理解、认知发展、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发展中,还需关注分层引导问题。这样,才能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提升课堂施教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例如:在《简易方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多层次应用题,将学生进行分层——使基础欠佳、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足的学生,先运用混合计算进行对具体问题的分步求解,继而融合方程知识,让学生感受设未知数、列方程运算的便利性,使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具有多角度探思意识,逐渐培养其创新思维;让基础扎实、思维灵敏的学生,解析相对复杂的问题,使其在应用中感受方程意义,能够自主区分方程与等式,完善教师给出的思维导图,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发展。

三、结语

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非一蹴而就的[3]。为此,教师既应具有生本意识,也需能够进行创新实践,使授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通过教学的提质增效,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其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6):15.

[2]陈梦婷.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2019(8):1.

[3]韩光艺.核心素养下小学高段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0.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