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020-12-14林彩贤李海攀
林彩贤 李海攀
【摘要】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目标集中指向的就是家国情怀,培育家国情怀素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利用历史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从多个途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本文作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深掘教材内容、讲述名人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塑造大格局视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3-0123-02
Who Comes From His Hometown and Should Know His Hometown
——On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National Feelings in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ulv School,Xiame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LIN Caixian(Teachers'Training School in Tongan District,Fujian Province,China)LI Haipan
【Abstract】The values of the five core literacy goals of the history discipline are focused on home and country sentiment.Cultivating home and country sentiment literacy is the need to inheri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o this end,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y subject to cultivate students'home and country qualities from multiple ways.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combin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ur aspects of digging into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telling celebrity sto‐ries,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s,and shaping the vision of the big pattern.
【Keywords】Home country feelings;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Strategy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唐代诗人王维诗曰:“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从个人视角,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从国家视角,我们要知道维系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历史学科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三观塑造更加重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以教材和课堂作为主阵地,将家国情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入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所具有的育人价值。现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挖掘“有深度的”教材,唤醒家国情怀
部编版历史教材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都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巧妙地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德育目的。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中,首先利用香港、澳门回归仪式交接图及港澳人民在回归后的欢庆场景图,让学生感受回归的情景;接着播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港澳回归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史料研读,就香港和澳门能顺利回归的原因展开讨论,认识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学生发出“厉害了我的国”等感慨,唤起内心的情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的青年应自觉维护并捍卫祖国的统一。
二、讲述“有血性”的人物,彰显家国情怀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教学”,则是通过现代与古代“人”的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著名的历史教育人任鹏杰说:“有人,其次有了家,最终成就国,实现家与国的一体。”“个体的人”是历史学科探究家国情怀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素养的熏陶及情感的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中,教师首先呈现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巨性;接着,由班级“讲故事能手”讲述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935年5月29日拂晓,红四团第2连指挥官杨成武、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勇士沿着火墙密布的铁链和敌人的枪林弹雨,冒火过河,踏着铁链,快速到达泸定桥桥头,与东岸大部队会合英勇夺取了泸定桥。接着,学生围绕“飞夺泸定桥”的壮举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历史人物身上的“血性”,勉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戰胜生活上的困难,并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三、创设“有经验的”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认知理论在学习经验方面认为:“学习与受教育者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有经验的情境中,能让学生将原有的认知经验联系或者内化到新学习内容中,有利于学习者吸取知识涵养和开展学习。”为避免历史课堂对家国情怀的渗透陷入空洞的说教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经验的”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触碰历史的脉息。
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悟革命者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精神,在讲述黄花岗起义时,让学生齐声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片段,从开头的“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反映革命者与妻诀别的不舍之情,到最后“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谋求天下之人福利”的大爱情怀,使学生犹如置身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就“如果你是林觉民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进行讨论,让学生从自身情感经验出发做出选择。最终通过分组发言,拉近学生与林觉民的距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家国认同,让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上落地生根。
四、塑造“大格局的”视野,提升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时代需要有大格局”。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国情怀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应努力塑造具有坚定中国立场,广阔国际视野的新生学子。历史教师应该在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大格局下开展历史教学,致力于培育学生大格局下的家国情怀。在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明治维新”一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两段史料,提问学生: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方方面面都超过远西方之上,唯独在火器方面不能及...中国如果意图实现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西方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日本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脱离亚洲,转型向西,要在远东建立一个纯粹的西方国家,日本人讲,我们不会纯粹发展经济...而是希望发展一种自由形态。
——《重尋近代中国》
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可以认识到中日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同,中国是为了维护旧制度,而日本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通过理性思考和中外对比,培养其思辨思维,开阔其历史视角。最后教师播放新中国建国70周年的复兴之路视频,让学生目睹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将“国即为家,家国息息相关”的情怀扎根于心。
五、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历史教师要注重提升文化素养,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新路径,让家国情怀的培育根植于历史学习的沃土。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拳拳爱国之心,培育高尚道德情操,不断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靖,罗明.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李惠军,张其中,施洪昌.博识而畅行广征而顺达(四)
——“了解之同情”与历史教学中“人”的对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2).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