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0-12-14王萍
王萍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想让学生完全地融入课堂中,则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趣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024-02
Practical Research on"Childlike Classroom"Teaching Mode of Element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Minority Primary School in Ganzhou District,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China)WANG Ping
【Abstract】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if teachers want students to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lassroom,they must cultiv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ncrease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childlike classroom"teach‐ing mode,so that pupils can experience the fun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lassroom,and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efficiency.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Childlike classroom;Research
在小學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考虑低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完善的情况,在设置教学方式时,要尽量利用“童趣”进行课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忌讳的就是违背儿童发展规律,讲一些学生听不懂的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是根据儿童生活为背景而设置的,教师应尽量设计让儿童能够自己探索世界、感受世界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验童趣课堂还能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童趣课堂氛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达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专家研究表明,人们手脑共用时,人类的记忆力会更好。例如: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寻迹孔子故里》时,教师如果一味地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三孔”是孔庙、孔府和孔林,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非常乏味的。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有所不同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当中,也要注意制作PPT的内容。设计教学场景时一定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中而不是与学习无关的修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生活实践性强、活动性频繁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要将教育教学与回归生活相结合。教师绝对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中的负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利用粉笔、黑板、课本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枯燥乏味的,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习效率才会得以提高。而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打造童趣课堂,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有趣、有吸引力的课堂。
二、创立合理的童趣课堂情景活动
在如今教育改革的变化下,很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表明,利用情景活动教学会提升学生对愉快学习的体验感。面对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讲起来非常枯燥的课程,情景活动教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情景活动教学必须设计合理,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低年级的学生更验证了这句话。低年级的学生本来就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也愿意接受他们理解程度之内的新事物。在设计情景活动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加入游戏活动。既然要“童趣课堂”,就必须注重“童趣”两个字。
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特点,设计符合小学生“童趣”的情景活动。如果教师设计的情景活动过于繁琐并且难以理解,肯定会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困难。
例如,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同是中华儿女》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我的中国心》音频,让学生跟着一起齐唱这首歌,并且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举行歌唱和演讲比赛。教师制定情景活动规则,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会有奖励,歌唱和演讲比赛拿到名次的学生也会有更加丰富的奖赏。通过以上教师组织的合理情景活动,学生在心中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在上课前查找还有哪些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在课堂上,教师分配小组共同进行讨论,并进行演讲比赛,比较哪一个小组知道的爱国华人华侨的故事最多,讲的故事最精彩。在设计“童趣”情景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加上“有趣“这个要求,所以活动的进行必须要有趣。那么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将更近一步。童趣课堂教学情景活动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情况,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学习课本知识。如果这个教学方式效果能够达到极致的话,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整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教学也出现了数百年的时间,从古代的八股取士、文字狱到科举制,再到现在的教育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方面,教学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当今的教师应该怎样面对教育改革的局面呢?正确的方式当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教学方式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整合修改,然后再利用到如今的教学课堂。整合所有的教学方式以童趣课堂为主要目标,打造一个完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品德与法治意识。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单元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实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模拟“红绿灯”路口,教导学生怎样安全有秩序地通过马路;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下收集违反交通规则产生的危害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利用多媒体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借以警惕学生如果违反交通规则,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还会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多注意道路上的交通提示图片,增长见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各地区、各个路口的行车规则,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中,以此让学生明确交通规则,能够更安全地上下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教师仅仅通过口头传达、粉笔板书进行教学,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儿童,他们不像高年级的学生一样在课堂上有“定力”。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是有所不同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围绕以学生和学习目标为中心,诱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在整个教学方式里,同样不能够舍弃“童趣”这一方面的内容。以上课文的教学方式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还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
四、结语
总之“,童趣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教材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进行选择,教学辅助材料能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眼中还是儿童,儿童对世界上的新生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同时“道德与法治”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未来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童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78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范玲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小学校长,2018(12).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