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研究

2020-12-14刘莹赵孝贤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法律机制公众参与大气污染

刘莹 赵孝贤

摘 要:公众是大气污染问题的受害者,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受益者。公众对蓝天白云的热爱与渴望始终印在心中。然而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构建存在法律保障缺乏、政府作为欠佳、公众参与受限等问题。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来顺应了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和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水平和成效、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必须完善法律保障、强化政府作为、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促使公众依法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60

1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1.1 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重要手段

洁净清新的空气创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而污浊沉闷的空气影响公众内心感受和身体健康。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公众生活品质的提高,关系到公众合法环境权益、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督促政府积极搭建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平台,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从而以法律手段巩固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最终实现大气环境保护的目的。

1.2 公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现实需要

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需要法律引领和保障,培养公众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习惯。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为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公众主动学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尊重法律权威、遵守法律法规并积极运用法律,严格按照法律约束言行,努力将法律付诸实践,通过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切实解决问题、维护合法权益。

1.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支撑

公众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公众学习环保知识、提升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以较高的生态环境素养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既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诉求,也符合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要求。构建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有利于凝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共识和优势,动员公众为大气污染防治贡献力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现状

首先,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对环保权利和环保义务没有清楚的认知,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參与集中在少量环保义务的履行,而不是环保权利的行使。

其次,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较为依赖政府,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却未构建公众广泛深入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平台。虽然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了系列宣传普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工作,但公众并未有效吸收并加以运用到绿色环保行动中。同时,政府和环保部门依法公开环境信息不到位,公众查询大气污染相关信息无果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家庭用车增加、垃圾焚烧、生活燃煤等加剧大气污染,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继而对公众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满意度一般,普遍认为有必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具有关注大气环境信息的习惯,主要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大气环境信息,较少通过政府公告、纸媒等其他渠道了解大气环境信息。虽然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比较关心,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的意愿,公众可以通过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监督举报污染行为、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途径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但公众只是偶尔参与甚至从未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活动。

3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保障缺乏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公众规范和有效参与,公众在掌握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合法途径表达环境利益诉求。现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众参与,但公众对于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于环保权利不知如何行使,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虽有规定,但与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仍有差距,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规定多限于原则性规定而并未落到实处,不利于推动公众依法有序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3.2 政府作为欠佳

首先,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宣传教育以活动式为主,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学习停留在活动宣传上,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影响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知度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宣传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有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官方网站,而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官方网站通常没有清晰统一的环境信息板块,相关环境信息数量有限且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公众难以获取关心和需要的环境信息,削弱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信心。最后,公众在反映大气污染问题、表达环境利益诉求时,往往不知通过何种渠道反馈或者渠道不畅通而无法反馈,甚至得不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及时反馈。

3.3 公众参与受限

首先,公众参与主体认同有待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参与通常具有过度依赖政府、缺乏维权意识和行动、自认个人力量微乎其微便不为的惯性思维,使得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往往消极被动抑或是选择简单可行、力所能及的参与方式。其次,公众参与意愿较难转化为参与能力。大气污染防治不仅需要公众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更需要公众具有基础的环保知识,以及对大气污染问题的了解,如此,公众才能更有担当、更有本领、更有热情投入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影响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活动的实际行动缺乏。生态环境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和“身体健康”是当前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首要定义,公众热切期盼生态环境的改善。但公众对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风险的认知薄弱,相应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够环保,低碳出行、垃圾减量等绿色环保的行为习惯还未形成。而且,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较少。公众定期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活动的机会不多,只是偶尔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公益活动。

4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构建

4.1 完善法律保障

大气污染防治公众的参与应该在法律的保障之下,继续细化关于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并积极落实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定,促使公众有依据、有意识、有能力参与大气污染防治。通过提升公众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法律意识,鼓励公众学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使得原本对于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的公众能够积极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参与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4.2 强化政府作为

首先,提高动员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效果。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知识、绿色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式和内容,保证公众能够简便快捷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鼓励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来,有序引导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促使公众的生活理念越来越绿色环保并外化于日常行为中。其次,畅通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搭建网络沟通互动平台,及时全面更新官方网站环境信息板块内容,积极回应公众密切关注的大气污染这一现实问题。最后,建立多方位大气污染举报平台。政府和环保部门要广泛宣传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公众要举报大气污染行为却不知所措的现象。同时,保证公众举报的安全,切实保障公众合法环境权益。

4.3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

首先,公众要自觉接受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参与绿色环保行动的觉悟。在享受经济文明成果的同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实践中。其次,公众要学习环保知识,增强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公众在提升环保意识的同时,需要注重相关环保知识的学习,在更加深入和充分了解大气污染的具体内容、危害后果、自身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后,自觉参与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广泛利用网络、电视等不同途径,快速准确获取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参与各类环保活动以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提高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最后,公众要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活动。公众在了解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后,要自觉行使环保权利和履行环保义务,理解和配合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恪守环境道德,时刻提醒自己保护环境,改变不当的行为方式,养成保护大气环境的习惯,不断践行绿色环保行为。

5 结语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所在、民心所向,也是美好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既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的选择,也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政府的积极作为,还要公众提升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从而促进大气污染防治规范化、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大气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长期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才能久久为功、利在长远,蓝天白云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万将军.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学院,2015.

[2]代伟,李克国.多中心治理下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1-3+72.

[3]刘静.新时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J].环境教育,2018,(5):79-81.

[4]王莹芝.大气污染防治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15):31-32.

[5]朱作鑫.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发展观察,2016,(5):49-51+33.

[6]尚丽萍.公众参与视角下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探析[J].四川环境,2017,(5):94-100.

[7]梁星.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法律机制公众参与大气污染
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
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