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哲学思考
2020-12-14秦荣
编者按 “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發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新时代提出了新的目标,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须深入商贸及相关领域并进行反复研究、实践,才能做出新的成绩。为此,本期的《新时代论坛》专栏聚焦于科技创新思想、商贸人才思政素质的提高,以突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作者简介:秦荣 (1985-),吉林吉林人,博士,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理论。
摘 要: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它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要素和哲学底蕴。当下,面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异常激烈,面对技术的“异化”,面对技术的“不可缺失”,我们有必要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溯源;路径;发展;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01
1 哲学思考的必要性——探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当下在学术界中,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研究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针对国内外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我国深化改革的现状,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探究。作者刘立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发表名为《以非对称赶超战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大时代意义 》的文章,其将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同国内外时代背景和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相结合来理解,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二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结合各地方的体制特色,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行更为切合实际的阐释。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周国辉就曾在《观察与思考》上刊发《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浙江实践论析》一文,文章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引领作用的系列重要论述中,紧密围绕浙江省发展的实际,深入探究了如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从习近平有关科技创新思想的讲话内容出发,对其中蕴含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多重维度等问题作更为深入的理解。作者杨玲在《前沿》上发表名为《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一文,作者张媛媛在《学理论》上发表名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与多重维度》一文,还有作者潘晓东在《学术论坛》上发表名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探析》一文,这条研究路径也是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最多的一部分。
综合来看,以上三条路径的研究已经非常全面,问题似乎也阐释得十分清楚,但全面而清晰的理解并没有彰显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蕴含着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原因在于对理论的理解必须要彻底,进而才能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所以,有必要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根源处出发,对其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思考和理解。而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说得再具体一些,就在马克思的技术哲学之中,因此,马克思技术哲学成为我们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行追本溯源式思考的一个切入点。可以说,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清晰地贯穿着哲学思维的脉络,进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术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在习近平的一系列有关科技创新的讲话内容中,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才能变得更加彻底。一方面我们有必要从哲学的维度对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进行理论反思,另一方面在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中也透着国家领导人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哲学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哲学,首先是源于他对哲学、思想与领导者的关系有着深刻体认。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和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具备哲学思维、拥有哲学智慧和哲学思想才能真正运用好党和国家的权力,才能够领导人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其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哲学是源于他对思想力量的深切认知。思想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彰显的是时代的呼声,思想能够指导实线并衍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最后,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哲学,还源于其政治自觉和执政自觉。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执好政、用好权,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理论渊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达到自明,更有助于我们在行动上达到自觉。
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环境十分复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重大,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因而踏实研究,努力回归文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未来,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推动我国的各项事业顺利前进。
2 哲学思考的路径——探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维度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每日一新的形容也不为过。如今的科技竞争是由多重科技要素组成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全面竞争,因此研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产生的思想根源,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在其思想中如何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和分析不断变革的世界,进而更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的运用和践行。
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行哲学思考有以下几条路径:一是探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之于人类、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与中国革命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展示出其强大的精神指导作用。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形成新理论、开创新境界、指导新实践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新中国创造了令世大瞩目的发展奇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关系是承上启下、密不可分的,因此,积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才能从根本上突破新时代科技创新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在马克思的技术哲学中,关于机器、关于资本、关于人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剖析,它让我们对技术的本质、技术的主体以及技术的发展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不断推动着我们去思考技术的现代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不仅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地需要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二是探究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哲学向度。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了科技创新,强调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始终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创造性转化,使之与民生福祉相融相通,在更高水平上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讲话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应用上有力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中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素,同时也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本课题关注的重要内容。肤浅的理解并不能使我们真正的强大,而唯有深刻的领悟才能使我们拥有强悍的武器。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进行追本溯源式的理解对我国科学技术及相关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三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实践可能性。认真学习理论,并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双重目的。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看,是要求我们把科技创新思想化作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这一过程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国家发展的全局相联系的,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联系的,对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工作实践有具体的思想指导价值和意义,正是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之下,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思想。因此,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实践可能性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另一个维度。四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哲学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哲学高度思考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不可缺少的启示和价值,虽然历史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
探究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关键点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深入互动。在深入互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解读:一是加深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理论渊源的理解。二是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中的哲学维度。其实最困难的问题是在这种深入互动的研究中,如何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可能性落到实处。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展现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这种互动式的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的意义、价值和作用,是我们需要着力去研究的。
3 结论
对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哲学思考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回应关于马克思技术问题的各种争论,围绕科技创新本身所面临的基础问题,切中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所具有的科学性质,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运用中的当代价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R].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