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展望
2020-12-14张剑宇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章,通过基于文献计量的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回顾分析,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期刊;论文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CNKI全文数据为数据来源,检索式确定为“篇名=高校学生and网络and思想政治教育”,跨库选择期刊、学术辑刊、教育期刊、特色期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库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范围为CNKI的起始时间至2020年6月22日,共检索到文献138篇,查重去除一稿多投的文献后,最后应用于统计分析的有效文献共有137篇。
(二)研究方法
通过Excel、CNKI可视化计量分析对检索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发文量、作者分析、关键词及词频分析、期刊分析、论文被引频次以及下载频次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年发文量分析
统计不同年代有关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文数量,详见图1。根据图1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章及硕博论文数量,国内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文趋势总体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我国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探索阶段,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后,至2003年达到第一个高峰,年发文量达10篇。第二个阶段为平台阶段,2004至2013十年间发文数量相当,波动在每年5-8篇文献,直至第三阶段2014年数量急剧增加,年发文量达到12篇,即另一个高峰。第四阶段为缓慢下降阶段,直至2019年,随着5G技术不断加深,国内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发文量达到11篇年发文量。
(二)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分析
在有关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137篇文献中,共有署名作者173位(含合作署名),其中独立署名作者103位,独立署名作者论文占75.2%;其他为合作署名作者;人均发文量为0.79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共发表2篇,发表2篇的作者共有四位。
(三)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机构分析
在137篇文献中,发表3篇及以上的机构共有7所机构,其中发表四篇的机构有3所,发表3篇的有4所。在发表3篇及以上的7所机构中有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4所为普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高校虽然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关注度,但仍需要加强在此方面的新的探索与尝试。
(四)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作为论文文献检索的表示,能够鲜明且直观地表述文献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主要论述内容,而通过研究该领域文献关键词词频,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总体特征与房展方向等信息。从关键词中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動态、教育工作者、思想教育、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球径较大,说明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是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方向。
(五)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表期刊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来源可以看出我国期刊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发表3篇及以上的期刊共有4种,皆为非核心期刊。其余发表2篇以下的期刊共有110种,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期刊较分散,未形成主体期刊,而且核心期刊对于的关注度依然不够,结合年发文量来看,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达到高度关注水平可能与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步入2000年以后,由于互联网应用服务未辐射到教育领域,因此通过网络新媒介途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未达到广泛应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逐步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该领域研究逐渐得到了各学科期刊的广泛关注。
(六)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影响力分析
(1)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被引频次分析
文章被引频次可显示被引文献的质量和应用价值,被引频次前10名的论文中,137篇文献总被引598次,篇均被引4.36次。可以看出,被引频次前10名的论文除一篇为2011年以外,其余都处在2000-2010年间,说明在此十年间,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各学科广泛的关注。其中有一篇文献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一篇探讨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其余文献均在探索网络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
(2)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下载频次分析
论文下载频次可以反映该论文的被参考价值和有效性,表7列出了下载频次前10名的论文,其中有6篇为硕士学位论文,其余四篇为期刊发表,由此可见硕士论文对于该领域的关注度高于期刊。下载频次最多的是陈天柱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研究》,下载频次达2495次,是第二位王辉的硕士论文《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下载频次的近2倍。排名前十位的下载频次中,有6篇发表于2000-2010年间,其余4篇发表于2010-2019年间,发表时间最近的是李芳的《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与路径创新》,发表于排名第一的论文的十年后,却排在了第五位,下载频次达958次。
三、结论与展望
(一)国内重点高校研究不足
在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分析中,可以看出,国家重点“双一流”建设高校对该领域的研究不够重视,虽然有少量的论文发表,但总体仍然较少,然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信息平台,高校学生作为使用网络最频繁和最能够从网络中受益的群体,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网络应用传递思想教育是每一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应针对网络思政教育建立政治强、业务精的团队,并推出科学长效的教育机制,积极宣传网络及现代媒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高校学生与网络思政平台的交互性,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化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准。
(二)理论研究较多,创新实证较少
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集中于: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于实证创新的研究较少。研究认为,基于“互联网+教育”工作模式,各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主动提出新网络思想教育形式,突破单一的课堂教育的自然空间,将思政教育向资源共享化、学习碎片化、个人无差别化推进,例如利用微信、微博或钉钉等平台,微信、微博和钉钉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其中含有视频、公众号等传播方式,思政教育者可融合当前高校学生实际生活推出优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将理论与创新实证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找出最适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期刊的关注度不够
从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文期刊来看,发表该领域文章的皆为非核心期刊,论文质量有待商榷,核心期刊还未对此领域引起广泛的高度重视,还没有高质量的论文支持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未形成主体高水平期刊。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社会各机构合力,不断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而核心期刊的支持可以更快速高效的推进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从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
参考文献
[1] 赵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导论》[J].高教探索,2019(3):129.
[2] 王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4(35)5:241-243.
[3] 杨珍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14(6):278-279.
[4] 樊家军.新媒体下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絡化发展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9):47-48.
[5] 祁健,李泳.互联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辅导员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为例[J].文教资料,2019(15):125-125.
[6] 彭桂芳.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9(9):73-74.
[7] 哈艳,万永彪.“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2020,45(2):95-100.
[8] 崔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95-96.
作者简介:张剑宇(1981.11- ),男,吉林长春人,副研究员,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研究方向:研究生思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