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化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0-12-14申慧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辅导员

摘 要: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的实施给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学生工作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在育人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并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与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旨在传达“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传统的思政课程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承担的现状,实现各门课程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各门课程都要承担育人职责,推动高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

当前,在高校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主要任务,专业教师的职责在于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出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各自为营,互补干涉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的实施推动任课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要求高校建立推动课程思政的长效运行机制,使专业课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载者,将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构建新的高校育人格局。

二、“课程思政”对辅导员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就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做学生的思想引领者,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95后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和确立时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在面临多元文化冲击、各种思想观念交锋的挑战时,易收到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二)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课程思政的推动旨在通过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课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社会变化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教育者应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维护在市场原教旨主义冲击下日益萎缩的社会价值观和公民道德。”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辅导员是作为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管理者,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下,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帮助其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使其能在面对诱惑时自主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三)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要树立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都由思政课程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负责,专业教师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职责,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课程思政的推动要求专业教师也参与到育人的环节中来,共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长期围绕学生开展班团工作、实践活动、文体活动,更为直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力量。高校的各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职能,课堂是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专业教师在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较为隐性,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力量。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形成育人合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辅导员深化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挖掘所教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而在长期的工作中,辅导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而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是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辅导员的职称晋升、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广大辅导员应提高站位,增强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贯彻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育人经验,上好每一节课。

辅导员在校期间在教师身份方面,主要承担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课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辅导员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其中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是在认知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育人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层面,更应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锻炼。因此在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同时,辅导员还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隐含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小组讨论、情景设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思考,内化教学内容。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更易在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于心

“第二课堂”指党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活动,与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传授为主的“第一课堂”相对应。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的“第一课堂”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能够进一步巩固育人成果。在高职院校将“第二课堂”常态化,并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体系,以此来督促学生参与实踐活动,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锤炼自己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主要实施者。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应注意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将思政理论知识渗透到活动中去,浸润学生的思想。例如通过开展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举办社区服务、“三下乡”实践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渗透志愿服务精神;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讲座等渗透职业精神、职业道德。除去教学区域,宿舍、食堂等生活区域也应作为“第二课堂”的实施地点。在生活区,以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通过板报展览、理论宣传栏、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良好的环境感染学生。

(三)与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是学工系统的主体,任课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主体,二者工作各有侧重。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二者在育人领域有了共同的目标,这就为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加强交流沟通提供了契机,要求二者相互配合,协同育人。

首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由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协商解决。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缺少监督,易变得松散,原本的不良学习习惯也逐渐显现出来,极大地影响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辅导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听课频率,既对学生起到监督作用,加强学风建设,也能够学习到授课技巧,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时,也可寻求专业教师的帮助,由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协同育人。同时,在科研方面,二者也应加强交流,开展交叉领域的协同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够弥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短板,而专业教师以其专业知识能够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的视野,增强科研的创新性,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方式方法。最后,在社会实践领域加强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行”,实践活动既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吸纳专业教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能够极大地挖掘实践活动的专业性,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63-65.

[2] 王长恒.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77-79.

[3] 苏玉波.同向同行·合力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学术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45-147.

[4]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作者简介:申慧(1993- ),女,助教,硕士研究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