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党员考评机制引领团支部建设模式研究

2020-12-14张秀丽武志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团建三全育人团组织

张秀丽 武志超

摘 要:“三全育人”理念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育人体系,它在党建带团建过程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引领作用,将其引入到党员考评机制中,并对团支部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进行指导,不仅可以促进党的建设和团的建设,也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党建;团建;党员;团组织;建设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格局,并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组织育人即是指党团、社团和班级组织的育人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社团组织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政治方向性和价值导向性体现在对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上,这正是党组织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高校组织育人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目前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任务。

一、党建带团建存在的问题

首先,工作独立,沟通不畅。党组织和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各自行动,工作互不干扰状态,党团活动基本上是独自开展的,党组织下达任务直接到党支部,团委下达任务直接到各个团支部,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沟通较少,比如团干部换届、团支部活动等,党员的参与度不高,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发挥不显著,直接导致党的建设和团的建设脱离,党组织对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机制不健全。党建带团建缺乏长效机制,缺乏系统性。在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工作在进行部署时随意性太大,党建对团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也使得很多工作缺乏一定的连续性。比如在进行团支部推优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团支部的作用,却忽视了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在推优过程中,没有党组织的强力介入和一定的考核标准,导致推优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

最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团员在经过团组织推优、党课学习,满足党员发展条件后加入党组织后,很多党员更多投入到党支部的学习、工作和建设中,很少参与团支部的日常活动和建设,这也使得很多党员在入党后的群众基础薄弱,服务群众的观念淡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的后续培养和教育出现一定的问题,直接导致团建脱离党建,党建不能为团建服务的现象出现。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党员考评机制对团支部建设的引领作用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党员考评机制对团支部建设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性,推进高效德育创新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广大党员和团员进行思想引领、学风引领、作风引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 思想引领。切实开展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以党带团,以团促党,是新形势下实现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并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党员作为党的建设的骨干力量,深入到团组织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将所领会到的党的精神进行传达,利用线上和线下不同的形式对广大团员进行思想引领,以实际行动彰显一名大学生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和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团组织中扩大影响力,增强党组织对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其次,学风引领。大学生党员不仅思想政治过硬,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是其他学生的学习标杆,他们勤于学习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在广大团员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也能积极配合专业教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协助课堂管理和教学监控,激发广大团员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學习习惯。

最后,作风引领。大学生党员积极投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服务中,并处处以身作则,体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他们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互联网+大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和科研能力,这也为广大团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和标准,不断丰富班级的团日活动,带动班级前行的方向,凝聚班级的凝聚力,以点带面,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带动团支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党员考评机制引领团支部建设的模式

“三全育人”理念不仅对高校党员和团员有多方面引领作用,更能以党带团,促进团支部建设,不断推进党建和团建,因此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党员考评机制对团支部建设进行引领的模式探索。

(一)思想建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党员作为党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团员的榜样,更是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党员的考评也直接关系到团支部的建设。党员的思想建设考核主要是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掌握和理解,党员在团支部开展系列思想教育,包括党的方针、政策解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入党的政策与流程,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红色文化教育等,不仅使广大团员能更好地学习党史党情,同时也能激发高校大学生形成强大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进而促进其形成热爱国家、奉献社会、热爱生活、奉献他人的行为意识。尤其是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时间、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党员对团员以及团支部建设的发挥方面也应有新的形式,利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志愿服用,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双百”等学习活动,要利用好今天的新媒体、新课堂对所有的党员和团员进行教育,同时也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党员和团员进行思想引领,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在党员引领团支部思想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团支书和广大党员都能加入到党员的考评中,尤其是团员个人的思想学习活动汇报,学习笔记,学习感悟等进行分享,将“三全育人”理念引入其中,全员参与和监督,这不仅可以提升团员个人自身素质,同时也能形成以点带面全员学习的风气,这不仅能对党员起到督促作用,同时也能在团支部形成凝聚力,引导团支部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组织建设

党员作为党支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党员在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中的表现不仅直接影响到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同时对团支部的组织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一,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在党支部内会成立党小组,他们在工作中直接和团支部对接,党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团支部的组织建设进行指导,给予班委会成员在班级管理、奖学金评定、团支部考核等方面一定的帮助,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层级带动,这不仅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能在团支部的组织建设中出一份力,使团支部能更快建设成为三好班级、先进团支部等先进集体,最后推动团支部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二,党小组开展党内活动时,可以将团支部成员纳入活动范围,共同组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党员和团员共同参与,尽自己最大能力从各方面进行组织和锻炼,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组织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实行党员和团员个人价值。其三,党员参与团支部建设,也能给与团支部建设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团员的需求、他们的困难,给与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给与他们更多的關怀,这样既能提高团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团支部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组织保障,更好地促进党团协调发展。

(三)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党团建设工作的重点。对党员作风建设的考核,更能调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团员的作风建设。其一,学科竞赛方面,党员带头组建学科竞赛小组,选拔优秀团员组队参与到竞赛中,不仅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学习上带动团员的积极性,增强团员专业学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提高团支部的学风建设,比如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不仅有团委、党委、专业教师、党员、团员的加入,全员参与,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这也是“三全育人”最集中的体现。另外,学科竞赛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团队合作,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范围的人员参与下,学科团队的整体实力也不断增强,也有利于准备和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成功的几率更大。其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方面。作风建设在根本上就是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只有将所学全部应用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作风建设。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党员和团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每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党员和团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组队,专业教师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党员积极参与、团员积极行动,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同时围绕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尤其是根据调研的问题提供专业方面的解决措施,这不仅是对专业的一种实践,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在实际行动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从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利用所学形成红色产业文化,通过调研总结和整理,形成创新创业项目,互相带动,最后形成教育的合力,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也更能了解自己的所长缩短,为四年后就业创造一定的条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其三,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无论是科研竞赛还是社会实践,都是一种自己行动,行动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承,也有精神风貌的表现,更能够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和群众进行接触,为群众服务,接受群众的监督,随时发现自身不足,发现别身上的闪光点,更好地发现差距和不足,及时改正,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能更好地带动优秀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团组织建设。

四、结语

“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抓手,党员考评机制对团支部建设的引领,即是不断探索育人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党员的再教育,并带动整个团支部的建设,全面实现高校育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实践研究,2019(2).

[2] 朱峰,韩为杰.对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讨与分析[J].科技风,2020(3).

[3] 梁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党员考评机制引领团支部建设模式研究》(XGSY2019020)。

作者简介:张秀丽(1983- ),女,吉林松原人,硕士,西安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及思想政治教育;武志超(1979.0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电测试技术。

猜你喜欢

团建三全育人团组织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团建科学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