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城市治理的思考

2020-12-14李真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城市治理治理体系疫情防控

李真

【摘  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城市化和城市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透过疫情,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城市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日益复杂的实践,存在政府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城市治理智慧性还有待提升、疫情对治理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挑战、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能力较为薄弱、协同共治的体系仍有待提升等明显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正在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本文将立足于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理性的辨识,探寻科学的城市治理之道,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

【关键词】城市治理;疫情防控;智慧城市;治理体系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多种风险因素交织叠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而成为“全球性流行病”。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城市空间实践的考验,是对中国城市治理究竟如何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考验。我们需要全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长期影响,尤其关注疫情防控过程中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所呈现出来的明显短板,洞悉“危中之机”并有效“化危为机”,积极探寻后疫情时代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

1.城市治理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1.1政府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城市治理智慧性有待提升

目前城市治理中存在着政府部门职责分工过细的问题,使得部门间统筹协调的成本加大。各级、各部门存在的各类信息数据不仅统计的信息口径千差万别,而且数据的整合共享机制也不完善,不能保证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这种缺失的共享机制导致应用于提升防疫效率、节约防疫资源的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广度都有待于提升。当前大部分智慧城市仍停留在数量化运行,像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有待于深化,数据支撑决策不够到位。

1.2疫情对治理体系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挑战

此次疫情具有未知性、突发性、高风险和快蔓延等突出特点,虽然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一直延伸到区县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防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总体来说,针对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比较少,因此对预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探索还比较少,一般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被动应对,仓促应战。能否做到病例的科学诊断和筛查、病人的及时诊断与收治、医疗和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病毒的隔离和有效控制传播,在最短的时间做出科学判断和应对,是对城市治理体系的响应及时性和准确性极大的挑战。

1.3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能力较为薄弱

疫情的事前预防是否充分、疫情的事发监测、上报、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是否及时、事中的防控决策、部署和应急指挥是否快速有力、执行是否坚决落实、事后的复工、复学、恢复经济社会常态管理是否迅速有序,这都对城市治理体系自上而下的统筹协调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以及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效率提出了极大挑战,而社区在其中承担了大量的防控工作,包括宣传防护知识、登记社区外来人口、封闭社区、为区内居民代购生活物资等工作。对于这些抗疫任务,社区的响应是极其不平衡,这充分地体现出我国城镇基层社区的治理能力较为薄弱,严重缺乏有自组织能力、有韧性的基层治理。

2.未来城市治理的方向

2.1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城市治理领域的关键词,要用前沿科技手段搭建城市的“神经中枢”,提高城市运行的“脑力”,系统整合分散信息,深化大数据平台和框架构建,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治理城市。

智慧城市的定位可以拆分为共享、交换、协同、系统、控制和智能。共享,即城市通过组织标准共享数据,编制共享目录,建立城市精细化的管理目录体系,为下一步数据交换提供共享目录的支撑;交换,即城市内部与行业内部之间建立顺畅的数据交换网络,实现共享服务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下一步应用协同提供数据的流通环境;协同,即建立“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统一平台和数据库,以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支撑,实现行业内和城市内的应用协同;系统,即掌握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各要素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充分体现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等级结构性等特征;控制,即通过城市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原理,使城市系统达到最佳状态;智能,即通过信息融合、自动化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回望本次抗疫,加强科技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推动城市治理向数字治理转型势在必行。以数字转型推动政府部门的高效协同,通过数字化实现政府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

2.2完善治理机制

从战略高度加快提升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要实现责任明确而信息共享,主体清晰而流程顺畅的治理体系。

不断改革创新城市应急治理体制机制,逐步构建应急治理决策、指挥、执行和反馈等于一体的权责体系和协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厘清应急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协作关系,防止出现调度混乱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加快建设统一的应急治理大數据共享平台,不断推进城市应急治理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完善应急治理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公开的制度与标准。

2.3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通过对基层社区的赋权与放权,充分发挥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力量,提升基层社区的自治能力,对于城市治理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治理有权责两个方面。在权力方面,赋予社区一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建立社区基本单元自治管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度,建立社区之间互帮协助机制。在责任方面,疫情期间我们已经看到医疗服务权下放的必要性及迫切性,要通过规划加强基层医疗设施保障,实现人员配备和城市空间的可控性。

参考文献

[1]吴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城市治理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城市建设,2020.

[2]李波,刘磊.疫情防控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四个启示[J].中国社会报,2020:003.

[3]李雪..疫情冲击下有关中国城市化的再思考[J].战略与决策,2020.

[4]陈辉.城市基层治理的演进逻辑与善治路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边防,吕斌.转型期中国城市多元参与式社区治理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19(43).

猜你喜欢

城市治理治理体系疫情防控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城市政治学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