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驱力和外驱力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析

2020-12-14李妍妍黄雄英陈琛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内驱力高校学生核心素养

李妍妍 黄雄英 陈琛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不足之处,希望为大学生适应时代需要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驱力   外驱力   高校学生   核心素养

一、样本选择

本课题以合肥学院为例,参考其他高等院校,向合肥学院已毕业的学生干部、高校辅导员和普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配合电话专访和现场走访等方式,收集基础数据,再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分析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内外因素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研究分析

所谓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所谓外驱力,是指超过事物本身可掌控的外部力量,比如工作环境、舆论导向等外部因素。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内在涵养、社会责任感等的提升。如何长期、系统地对i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提升培训,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面向已毕业的合肥学院学生发放问卷共124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24份,有效回收率为 82.5%。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男性为685人,女性为339人。调查以合肥学院为主要研究基点,面对全校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调研核心素养与内外驱动力的关系。基于数据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核心素养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要想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信念,教师就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让学生在探究中升华理论,在实践中复习理论,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整体能力。

2.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深化模块化教学改革

首先,教師要坚持学科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努力构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知识交叉广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其次,教师要不断打磨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增加“关键能力”“创业实践”模块;最后,教师要将模块实训项目穿插于理论教学之间,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设置交叉专业,培养多元化人才

根据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需求,各高校可以尝试设置学科交叉专业,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管理人才。各高校还可以结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学校办学资源,体现专业方向调整的动态化,实现人才培养与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形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聚焦培养经济和技术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3)实行管评分离,开展交互式学习

各高校应积极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成长,实行“管”“评”分离,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以便利的互联网络、媒体资源作为依托,通过线上发布任务、后台检测等交互式学习,构建有效的质量保证与监控。

(4)注重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平台

从入学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和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同时,教师还要精准对接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需求,与国内外企业、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技术研发中心等联合构建实验基地,推动产学研发展,促进高校学生的良性发展。

(5)开展认知实习,实现善思致用

认知实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实际、了解社会,运用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专业知识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以学促学、以赛代训的良好教学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时代所需的素养,教师要根据毕业生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动态化调整。同时,教师要基于内驱力和外驱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全面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6-09-14.

※本文系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8jyxm037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名师工作室(辅导员)项目,项目号:Szzgjh1-2-2017-20。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内驱力高校学生核心素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