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0-12-14孙丽娟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困境与对策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孙丽娟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教学,而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量。不难发现,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环节的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尤其是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本文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浅述,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与对策

学生最为重要的综合表达能力就是作文能力。作文能力是一种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及文化素养都体现出来的能力,在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作文是集词语应用、语法表达和思维逻辑于一体,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际的技巧传授和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

1.学生缺乏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会发出“又要写作文”之类的抱怨。这样的抱怨体现了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致使原本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作文,非要等到课后才能完成。长此以往,语文的写作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受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会给学生提出一些写作要求。例如,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后,一般会让学生以道德高点或大爱为出发点进行写作,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限制,进而加重学生的写作负担。另外,大多數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并没有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意识,而是将其当作学习的包袱和累赘,会以敷衍或应付的态度完成教师的写作要求。这就使学生的写作效率非常低下,出现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

2.教学手段落后

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离不开灵活方法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改善作文教学训练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教学手段非常落后,缺少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计划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将一些范文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完成写作字数,最后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简单的评语,就算是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内在联系非常缺乏,以致在学生机械、随意的写作和教师杂乱无章的评价下,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目标无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会处于极大的困境中。

3.脱离生活实际

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大多数的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学生虽然可以依靠想象进行写作,但是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写作,往往会让文章缺乏生命力。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学业的影响,总是被禁锢在教学中,只会埋头苦读,无法对实际生活进行感受和体验,进而也就无法提高写作能力。由于教师没有对结合生活的写作教学给予重视,学生的写作往往脱离了实际生活。在这种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也就无法利用生活感情支撑文字表达,从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空乏而没有灵魂。基于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拥有自己的灵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思考和认知。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解决对策

1.激发学生兴趣

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之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解决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应先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教师在安排作文题目时,应先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将作文题目分为命题和半命题两类,将学生能写的、所要写的作文题进行有效安排,实现对写作题目的选择和确定。其次,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情绪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捕捉学生的情绪点,把握转瞬即逝的写作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愿意写作,能够对写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计算机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了日常的生活中,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好学生对网络的关注和热情,发挥网络声像并茂的优势来优化作文教学,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可根据网络热点内容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写作素材,使其在和同学交流、讨论后写作文章,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2.更新教学手段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初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存在跑题、主题不鲜明等问题。基于此,教师要先将提炼主题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审清题目。学生只有在写作时抓住了其中的“题眼”,才能明确把握题目的要求范围、内容及体裁,才能在将立意和方向找准的前提下,从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将写作方式固定住,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挖掘文章的立意和观点,以此让作文充满特色。有效的写作素材应遵循主题的根本原则,并在围绕主题的情况下为正确的写作方向提供保障。因此,教师应重视素材收集和选择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合理利用素材写作文章,以丰富文章内容、表达个人情感。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觉收集素材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中言之有物。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还可以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充满生命力,进而在提高其作文质量的同时,提升其写作技能。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教师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更真实、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情感,也让素材的来源更加广泛。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生活化处理学生作文,并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写作作文,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及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写作素材的延伸。例如,在教学“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身边的人、事、物。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可以在布置写作任务前,先讲述一些小故事或身边的事例来勾起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忆,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写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描述自己的故乡,如故乡的四季、故乡的特殊节日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如家乡的春夏秋冬、家乡的风俗礼仪、家乡的爷爷奶奶或小伙伴等。总而言之,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可以引出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情感的传递,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观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虽然不断优化和创新作文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技能,并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促进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廖春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浅谈[J].考试周刊,2018(41):52.

孙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6):11.

韩庞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9):359.

俞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与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7(09):19.

猜你喜欢

困境与对策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探究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困境与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