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育中“动”“静”结合的实践活动

2020-12-14李浩桢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实践活动小学科学

李浩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始进入小学科学课堂,破除了以往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弊端,切实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在“动”与“静”结合的学习方式中逐步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静结合;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属于他们年龄的性格特点,在行为上多表现为多动、活跃。但是,传统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限定在了座位上,学生的童真被压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为低迷。而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向学生教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彰显学生个性的重要意义,也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开始积极尝试改善以往的科学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在开展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创建“动”“静”结合的教学结构,在体现学生活泼性格的同时,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一、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彰显“动”“静”价值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双发展,不仅期望学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期望学生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开展合作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相对安静,而合作探究的活动又相对活泼,在同一实践活动中开展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彰显出“动”“静”的价值,让科学实践活动效果更佳。

例如,在“用紙造一座‘桥”一课中开展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动”“静”结合教育模式的开展,教师可以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除了通过增加材料的厚度来增强抗弯曲能力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基于自身的科学素养对上述问题产生自己的解决方法。随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出增强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如有的小组提出可以将纸做成圆筒的形状来增强其受重能力,有的小组提出将纸制作成瓦楞状来增强其承重能力等。在各小组整理出答案后,教师再对每个小组得出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从而设计出承重能力最强、最稳固的“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静”中思考;而在相互讨论中,学生能够在“动”中分析,从而促进制“桥”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自主分析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切实地基于自身的体验,在一“静”一“动”中提升实践活动的完成效果,从而发展思维、提升合作能力,让实践活动更有教学价值。

二、传统手段与现代资源结合,体现“动”“静”优势

教育技术的发展预示着教育模式的改变。在以往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使用的教育手段是有限的,只能在黑板上进行实践活动目标和操作流程的讲解,使整个实践活动显得“静悄悄”。而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方便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使教师能够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营造实践活动的氛围,让实践活动能够“活灵活现”。此外,对于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流程等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变换其呈现的方式,从而体现出“动”“静”结合的优势。

例如,在“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这一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讲解,让本次实践活动在“动”“静”结合中提升实效。在对学生讲解本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计时器图片,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到计时器的基本结构。随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动画资源,向学生展示制作一分钟计时器的流程,并配以文字进行解说,让学生在动态的制作流程中,加深对一分钟计时器的制作方法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优势,对学生展示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避免出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原本静态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动态的解说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一分钟计时器制作过程的认识,促使学生顺利制作一分钟计时器。

通过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传统实践活动操作流程的讲解方式被优化,学生能够在“动”“静”结合的讲解方式中,逐步提高实践活动的学习效果,更加明确实践活动的操作过程,提高实践活动的完成效率。

三、学生聆听与教师讲解结合,突出“动”“静”意义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西方理论被引入我国的教学体系中,成为教师展开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位置。该理论指出,学生需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认知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理解,从而逐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这一思想凸显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同时指出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认为是教师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带到了学生的面前,才促使学生展开之后的学习活动。所以,在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也应在强调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强化教师的讲解工作,助力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仔细聆听实验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并在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时,安静地进行观察,从而在一“动”一“静”中提高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情况,让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及苏打等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并了解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度等内容,从而建立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同样多的水,对于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的问题,让学生把握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向。接着,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整体操作活动的步骤,为学生的后续操作助力。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以便在“动”“静”结合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动”“静”结合,不仅能够强化教师的教学价值,还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

四、自主反思与师评互评结合,凸显“动”“静”魅力

教学评价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的课堂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探索出学习规律,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评价环节,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也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只是单纯地基于师者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评价环节只呈现出“静”的状态。为了让学生在评价中也可以“动起来”,教师可以在创建师评的形式之余,打造自评和互评的活动,从而突出“动”“静”的魅力。

以“做个小开关”一课中的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简单开关的制作后,可以展开师评、互评、自评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首先,师评。教师先从学生制作开关的具体过程出发,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做出点评,让学生具体认识到自己在制作开关时的优点和不足,以便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改进。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制作开关的结果进行点评,使学生在成品验收中认识到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其次,互评。教师为学生设定互评标准,引导学生按照标准中的要求进行同伴之间的相互点评,让学生可以从同伴的点评中认识到自己在制作开关的过程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后,自评。教师组织学生根據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点评进行意见汇总,从而自我反思,以便在之后的综合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通过完善的评价历程,学生不仅能够收获到不同的评改建议,还能够逐步摸索出自我反思的方法和技巧,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让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更有价值。

可见,教师调动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评价环节中“动起来”,从而在多元评价中完善自己的操作行为,促进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

总而言之,“动”“静”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不仅指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指整体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静态的教学氛围常年占据实践活动课堂,使学生的天性被压制。因此,为了让科学课堂的实践活动更高效,教师应从传统实践活动的教学流程出发,找到实践活动优化的切入口,使实践活动在静态中“开花”、在动态中“发芽”。

【参考文献】

钟国青.以生为本,构建科学课堂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9):59.

王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96-197.

张培.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小学),2019(09):36-37.

左献雄.综合实践与小学科学课堂的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5.

李艳红.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10-211.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实践活动小学科学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