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视角下广西大化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2020-12-14谢林忠凌荣娟汪源榻维言韦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

谢林忠 凌荣娟 汪源 榻维言 韦楠

【摘要】产业扶贫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是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立足地区特色特点进行扶贫脱贫工作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本质要求。大化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同时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多地少和土地石漠化程度高的问题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导致贫困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缓慢。核桃产业是大化县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但目前存在发展资金紧缺、核桃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缓慢、农户对核桃产业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等问题。需要整合资金保障核桃产业发展,加快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普及,提高核桃产业化生产水平,拓宽增产增收渠道,推动扶贫“输血型”向“造血型”型轉变,打造特色品牌,是加快大化县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化县;核桃产业;产业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桂西南地区,是河池市下辖县,是集劳动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多、耕地少、石漠化问题严重等扶贫难点于一体的重点贫困县。目前大化县石漠化面积达到县总面积的90%,再加上地处库区,大量土地被淹没,导致耕地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群众无地可种,只能不断的在石山、土坡等地带加大成本地开垦种植,山地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进而引发石漠化问题,恶性循环使得贫困问题不断加深、石漠化程度日益严重,扶贫脱贫形势十分严峻。

岩溶石漠化地区的山地、坡地作物的种植成本高且产量较低,低廉的经济效益严重打击农业种植户的积极性,制约当地农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核桃树是治理石漠化的“生态树”,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兼具优良的生态性状和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核桃生命力旺盛、生长快、适应能力强,其根系庞大可深入地下3m以上加上巨大的树冠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和水份涵养的功能。在经济效益方面,核桃树不仅是重要的特色经济林、高端用材木,还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主产品核桃干果具有市场价格高、消费群体广泛的特点,产业前景非常广阔。大化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七石、二土、半水半田”的山区县,是岩溶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因此,发展核桃产业不仅有助于解决石漠化问题,同时是加快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 大化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土地总面积为275331.1hm2,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10367.6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6736hm2,是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地质灾害威胁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核桃产业是大化县大力发展的新时期扶贫主导产业,自2009年起,该县开始引进优良品种大泡核桃在多个乡镇种植,并在随后几年进行了宣传推广,迅速扩大了种植面积。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6.13千hm2,主推品种为漾濞大泡核桃、云新系列核桃品种等,全县已建成县级万亩核桃示范基地1个,乡镇级千亩基地15个,村级示范基地118个,全县示范基地总面积达3000多hm2,占总种植面积的18.6%。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进入初产期挂果的面积为400hm2。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大化县核桃产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种植规模和管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大化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资金紧缺

自2012年以来,虽然自治区、市、县政府都加大了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使得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困难,资金缺口增大。核桃的育苗、嫁接、栽植、科学管护技术要求高且投入大,比如,苗木的投入,市场价格购买~株普通核桃苗一般需要3元,优良嫁接苗则需6元以上,种植期仅每1hm2嫁接苗投入就需要资金9000多元,对于一般的种植户是无法承担的支出。此外,施肥、病虫防治、整形修剪等科学管理措施的开展还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因此,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大化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限制因素。

3.2 核桃示范基地运营管理不够完善

大化县虽然已经建立了多个县级和乡村级的示范基地,但示范基地在运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大化县现有的核桃示范基地,多为村级示范基地,其运作方式是县林业部门给种植户提供种苗并支付一定种植补贴建立起来的,种植管理、加工和销售等均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示范基地的管理运营。部分早期设立的示范基地由于选地不当、种植密度过大、定植后幼树管理技术不到位,使得园内种苗存活率低,长势不好,而且病虫危害严重,使挂果期推迟,影响生产效益还会严重打击种植户的发展信心。如果采用“公司+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行运营,更有助于新技术和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实施和推广。一个管理完善、运营效率和效益高的种植示范基地,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人员,负责标准技术的建立和实施推广,并采取多种形式将新技术向示范区内外辐射,推动核桃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3.3 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为客观反映种植户对核桃管护工作的总体情况,大化瑶族自治县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六也乡、七百弄乡和板升乡等三个乡镇的核桃种植户开展了管护意向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这三个乡镇的400户核桃种植户,采取走村入户对种植户进行现场访谈。调查结果表明,主动对核桃树进行精细管理的农户有25户,占比仅有6.25%;进行简单管理的有65户,占比为16.25%;种植后不进行管理的农户有310户,占77.5%,由此可知,种植户不够重视核桃的养育管护。通过林间实地调查发现,在2009 - 2012年种植的核桃林中,种植密度过大,密度为600株/hm2的核桃林达80%,到2019年底种植的核桃林保存率仅为70%,合格率也仅有53.5%。此外,发现这三个乡的核桃林相差、苗木树径均低于生长同期理论标准值,林间调查同时发现虫卵数较多,为后期爆发病虫害埋下了严重隐患。在大化县,危害核桃的害虫主要有云斑天牛、核桃木蠹蛾、核桃刺蛾类、金龟子类等。云斑天牛又叫核桃大天牛、白条虫,主要为害核桃的枝干,属毁灭性害虫。此外,大部分种植户的肥料施用方式和除草剂的使用量并没有按照生产标准来实行,有部分植株施肥后没有进行覆盖,致使肥效降低,除草剂用药量和使用方法不当等,管理较为粗放。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致使核桃树进入初产期需要9 - 10年,初产期后3年才进入盛产期,严重影响了种植前期的经济效益。由于盛产期前种植效益低下或没有收益,使种植户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核桃产业的发展上,宁肯把资金、劳动力投入到其它短期能获取效益回报的经济作物中,影响到核桃产业发展和种植水平的提升。

3.4 产业链短,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品牌

大化县的核桃种植到2019年进入初产期挂果的面积为400hm2,单产为450kg/hm2。大化核桃主要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即核桃干果直接进入市场销售,销售方式主要是种植户拿到当地农贸市场分散销售,尚未有深加工和产品形成。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深加工、物流和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是相关产业利润累积的重要环节。此外,没有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品牌,还未形成建立特色品牌、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的产业意识,因而导致大化核桃产业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3.5 种植品种单一,直接引种种植对当地气候适应期较长

大化县引进种植的主栽品种为漾濞大泡核桃和云新系列核桃品种,其原产地均为云南,云南的气候条件较大化县冷凉,大化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湿、冬季低温干燥,核桃品种易感染炭疽病、空瘪率高并且含油率低等不良性状。目前大化县栽培的核桃品种中,漾濞大泡核桃占比达到80%左右,云新系列核桃品种约占15%,其他本地核桃和山核桃品种约占5%。品种结构单一,对本地气候的适应期较长,是造成延迟挂果、品种挂果后经济效益不佳的主要问题。

4 大化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建议

4.1 紧跟政策引导,整合资金保障核桃产业发展

扶贫工作的开展,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目前已进入扶贫攻坚收官时期。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的全面实施开展,其中产业扶贫是重要的途径。大化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发展核桃产业是治理石漠化和消除山区贫困问题、带动地方经济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了解扶贫政策及项目扶持的相关文件,积极申报和整合植被恢复、退耕还林、村屯绿化、石漠化治理、扶贫产业等方面的建设资金,以解决核桃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文件中提到的发展地方经济特色林业建设项目,根据要求可申请不低于2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贴;《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指引2017-2022》和《农业综合开发木本油料及示范项目指引(2018-2020年)》中,單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达200万元以上。

4.2 建设高产优质核桃示范基地,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建设县级和乡镇级的高产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以核桃示范基地为突破口, “先抓点,后带面”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快示范基地的建设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结合社会资本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周边核桃种植户提供高产技术培训教学基地,强化提升区域整体种植水平。通过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变群众固有的不投入、不管理的思想,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核桃产业发展建设当中,提高种植户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大化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以项目带动区域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4.3 加强宣传,提升群众以产业谋发展的思想认识

首先通过宣传、示范带动,大力弘扬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让群众认识到种植核桃不仅是大化县的富县产业,更是解决群众贫困问题的富民产业。其次通过网络多媒体授课、理论知识讲座、农民现场会、实地指导等多种培训形式,让群众了解和掌握核桃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只有让群众真正掌握了关键种植技术和发展核桃产业的潜在效益,才能让群众看到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如核桃种植大王评选、核桃知识竞赛等比赛活动,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加强培育区域核桃种植文化。通过这三个方式,提高群众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改变老旧观念,增强种植户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

4.4 合理规划发展区域布局.拓宽增收渠道

大化县林地细碎化问题突出,要加快核桃的产业化发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栽培,抓好种植区域布局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各个乡镇不同的土地条件,选择不同的种植模式,把连片种植的核桃示范园与四旁地种植结合起来达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立地条件好的地块,采用集中连片种植、建立示范园进行集约化管理;对于地形复杂、土地面积零散的地块,应采用带状或散块种植方式; 对于“四旁“地则应采用零星种植,构建小分散、大集中的布局方式进行管理。

核桃属于长线产品,在定植后到投产期有至少3-8年的收益空白期,为了保障种植户在这期间的经济收益,应推广核桃林下综合种植模式,通过林农间作、套种或林下养殖等方式,达到长线收益与短线收益相结合的目的。根据大化县的林地地貌情况,在不影响核桃树生长的前提下,可在行间种植花生、豆类、薯类或中草药等作物,或林下养鸡,增加投产期前的经济效益。

4.5 扶贫“输血”向“造血”转变,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大化县核桃示范基地的产品主要为核桃干果。一方面,除了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和特色品牌,还可结合大化县瑶乡文化、地质地貌景观文化、红水河风情文化等,提高大化县核桃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大化县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靠政策、靠扶持的“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依托核桃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才能推动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壮大。此外,核桃产业的高效益对社会企业有着很高的吸引力,可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和培育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有牵动力的龙头企业,提高核桃干果的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提高核桃产业的经济价值。另外,加强品牌发展意识,创建富有瑶乡文化特色的优质核桃品牌,提升品牌发展战略水平。

4.6 加快本地品种优株选育和新品种引进推广,提高产业

整体经济效益

一是在地方优良品种中选育出抗性强、丰产潜力大、高产优质的核桃新品种,并加快推广种植;二是以“抗逆一高产一优质”为品种选育目标,适当引进国内低海拔地区如四川、贵州省的一些优良品种,如细香核桃等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对近年在各地种植表现突出的一些优良品种如“娘青”、“龙佳”大泡核桃品种、长山核桃品种等,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应尽快进行面上推广种植,以提高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大化县以核桃产业扶贫应着眼本地实际,坚持贯彻“一个基础、两个关系、三个结合、四个重点”的思路,即打好核桃产业良种化发展的基础,实现良种苗木的自给自足;处理好零星种植与连片种植、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两个关系;将核桃产业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扶贫、造林绿化工程三者结合起来;抓好栽培种植模式、规划布局任务、扶持加工产业和优化经营管理水平四个重点,进一步提高核桃产业经济效益,推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以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韦立权,秦旭东,曾春阳,广西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13,42 (4):419-422.

[2]侯立群.中国核桃产业发展报告( 1949-2007)(中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报告系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杨军,广西大化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杨青青,王克林,陈洪松等.地质地貌因素对喀斯特石漠化的影响——以广西大化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9,27 (3):311-318.

[5]杨康兴,彭蓉,卢玉江等.核桃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10 (4):21-23.

[作者简介]谢林忠(1990-),男,壮族,广西大化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通讯作者]榻维言(1963-),女,广西玉林人,农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生理;韦楠(1975-),男,壮族,广西大化人,农艺师,研究方向:林果栽培。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的石泉经验
农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关于河南省产业扶贫法律问题的研究
百色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探讨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江西答卷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