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优化研究

2020-12-14范丽莉张薷予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

范丽莉 张薷予

摘   要: 为了把握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现状,笔者对陕西省28家孵化器及300家在孵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研究发现,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提供物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运营管理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服务和创业相关服务等六大类服务。但是存在公共服务接受率低、孵化服务链条不够完整、供需对接不精准等问题,因此,需要孵化器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孵化链条、重点打造“经验+资源+资金”的服务体系、完善孵化器的管理制度与手段、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打造“财政+金融”的科技金融支持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平台型角色。

关键词: 科技企业孵化器; 公共服务; 科技孵化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4.020

Research on the Public Services of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Take Shaanxi as an Example

FAN Li-li1 , ZHANG Ru-yu2

(1.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2.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status quo of public services of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this study conduct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field interviews with 28 incubators and 300 incubating companies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mainly provide six categories of services, including property services, human resources services, oper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ervices,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entrepreneurial-related services.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ow acceptance rate of public services, incomplete incubation service chain, and inaccurate conne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refore, incubators need to extend the incubation chain to the front and back ends, focus on building a service system of “experience + resources + funds”, and improve the incubator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service capabilitie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relevant policy systems, create a “finance +banking” technology financial support model, and innovate management system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platform-based role.

Key words: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public services; public services of technology incubation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总体而言,面对入孵企业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诉求,孵化器存在供求不对接、供给不均衡、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现象。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2018年,已拥有各类孵化器载体1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1家,是全国范围内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数量排名第十的省份,也是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省份。因此,本研究选取陕西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了解科技孵化公共服务的供需对接现状,为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范畴的文献梳理与实践现状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范畴的文献梳理

目前,现有研究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承载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形成丰富观点。迪尼亚·拉卡卡(Dinyar Lalkaka)(2001)从发展层次指出孵化器提供场地和共享设备、运营咨询与专业服务、投融资与扶持基金三个层次的服务[1]。安娜·贝尔格(Anna Bergek)和夏洛特·诺曼(Charlotte Norrman)(2008)将服务归纳为基础设施、业务支持、中介网络三种类型[2]。雪莉·罗宾逊(Sherry Robinson)(2014)指出存在物理服务、业务拓展服务、融资服务、基础办公行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五种[3]。尼古拉斯·西奥多拉科普洛斯(Nicholas Theodorakopoulos) 等(2014)基于文献综述提出共享办公场所和资源,业务支持服务(管理经验、政策建议、技术和研发支持、关系网络、资金支持等)这些服务都是孵化器成功运营的影响因素[4]。2012年,美国孵化器协会(NBIA)的调查显示,美国孵化器提供的服务涉及商业服务、营销协助、融资协助等33类内容[5]。刘珊(2016)归纳了福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物业服务,投融资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市场拓展、技术服务等[6]。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的实践现状

为了进一步把握科技孵化器公共服务的范畴,本研究面向陕西2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其入孵企业300家(有效问卷231份)发放问卷。基于调查问卷,发现实践层面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六类,分别为物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运营管理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服务和创业相关服务,这六种类型又可细分为表1中所示的24种公共服务。

总体而言,目前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的基本特点为:

1. 物业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是基本

在物业服务方面,目前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100%为在孵企业提供办公室或场地租赁及物业服务。92.85%的孵化器配备如公共会议室、停车场、餐厅等相关办公配套服务。53.57%孵化器在园区内设立财务、法律等服务站。50%孵化器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服务。但由于标准化厂房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投资成本太高,因而存在需求较低的情况。

在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目前绝大多数孵化器提供落户、人才引进、社保公积金、人事档案管理等相关人事政策咨询服务。许多孵化器与区、市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一些在园区设有人才工作站,为入孵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一些园区设有专门的人才招聘服务平台,与一些招聘公司、招聘平台(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建立合作渠道,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对于人事档案挂靠辅助服务无论需求与供给比例不高的原因在于目前该项服务多由市区人才服务或交流中心办理,很多孵化器本身不具备相应资格。

2. 运营管理类和创业相关类服务是标配

在被调查孵化器内,都为在孵企业提供企业运营管理指导和创业导师服务。孵化器聘请企业家、天使投资人、技术专家、成功创业者等担任创业导师,组织了大量的培训与指导活动。2018年,陕西省共有创业导师1315人,对接企业数量2701个。孵化器推出了“私董训练营”、“商事大讲堂”、“专家坐诊”、“一对一指导”等活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设立了“西安高新企业大学”,通过资源整合,引入了一些知名咨询公司提供的围绕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理、能力提升、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课程,为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培训服务。2017年6月,高新区管委会引进了“神域精创营”项目,进一步提升创业辅导服务的精准性。

超过90%的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财税管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2018年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共与108家法务服务机构、110家财务管理机构、48家上市辅导机构建立合作。西安高新区“3W咖啡”孵化器与各行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门为在孵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专业技术辅导、市场调研指导、项目可行性论证、商业计划制定、人力资源拓展与培训、市场营销讲座、法律及财务代理等方面的创业辅导。

3. 投融资服务已成为孵化器增值服务建设的一种趋势

入孵企业一般是种子期或初创期企业,资金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调查中,投融资服务已成为孵化器增值服务建设的一种趋势。根据访谈获取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省323家在孵企业获得孵化基金投资,与孵化器合作的投资机构总数约180家。总体而言,目前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的投融资服务主要有:

第一,建立孵化基金通过债权或股权方式对入孵企业进行投资。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创业种子基金的引导下,孵化器设立了天使基金、创业投资资金等,例如西科天使基金、陕西先导光电集成创业投资基金等,联合社会资本,对项目及企业进行投资。第二,提供投融资对接平台。沟通信息,整合融资渠道,通过入孵企业发布会、投资者接洽会、投资信息库、媒体宣传、项目路演等方式推动资企结合。第三,为入孵企业提供抵押担保。截至2018年,西安市在科技领域实现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有25家。例如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联合西安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西安创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3月底,西安创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已经为全省180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140多亿元的担保贷款。第四,帮助入孵企业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省、市及高新区、开发区的创业资金。

4. 专业服务日益受到重视

根据调研,专业性服务主要体现在专业资源整合+专业技术平台,围绕专业培训、专业技术服务、专业设施服务、产学研关系网络构建提供服务。

第一,专业资源整合。一方面表现为孵化器拥有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例如在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8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生物医药专业背景。一方面表现为孵化器在基础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培训等方面、成为专业资源对接平台。西安蒜泥科技孵化器通过专利聚类分析寻找行业专家,建立孵化专家委员会,组建行业专家库,邀请孵化专家定向指導孵化企业。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与上游IP供应商和EDA供应商、下游FOUNDRY和封测厂商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整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涉及的相关资源。

第二,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很多专业孵化器建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研发、检测、小试中试等服务。例如,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建有开放性共享的专业实验室,并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建立了资源共享技术开发平台,设立了多个服务支撑中心、研发中心、临床前研究及产业化基地,为医药企业项目开发提供涉及整个医药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

二、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的现存问题

(一)在孵企业接受公共服务率低

调查显示,在孵企业平均接受孵化器公共服务的频率较低。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的231家在孵企业中,将近1/3的在孵企业每年平均接受公共服务3次及以下,59%的在孵企业每年平均接受公共服务的次数为4-9次, 在孵企业每年平均接受公共服务次数大于10次的企业不足10%。

访谈中了解到,导致公共服务接受率较低的原因,第一,孵化器未能建立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机制,在孵企业获取公共服务信息的途径少。大多数在孵企业获取公共服务信息的途径只有微信与联络员。许多在孵企业表示,对于孵化器提供的很多公共服务了解较少。第二,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是出于维持一定的入孵率以获取租金为目的,很多孵化器内一些企业完成孵化后并未离开孵化器。调查数据显示,14.72%的在孵企业属于成熟期企业。这些企业除了租赁和物业服务需求外,对孵化器提供的其他帮助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公共服务需求很小,因此很少参与和使用孵化器所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务。

(二)孵化服务链条不够完整

被调查的在孵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处于种子期的企业占比27.27%,初创期的占22.51%,处于成长早期的占22.51%,处于成熟期的占14.72%。不同发展阶段的在孵企业对于公共服务存在不同需求。总体而言,目前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适合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在孵企业,许多孵化器内现有的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处于成长早期或逐渐扩大发展规模的在孵企业的需求。

孵化服务链条不够完整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现有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中政府一直充当着建设者、运营者的角色,以国有资本投资,并通过派遣团队的方式对孵化器经营提供指引,虽然以行政力量能够让孵化器快速建设起来,但是行政色彩过浓往往也会使得孵化器的自我竞争力得不到保障,难以实现自我的转型和升级。加之过多的各类行政任务需要承担,使得孵化器与其服务性目标、市场化经营目标相背离。第二,孵化器的经营能力较弱,导致孵化器资金短缺,难以为继,也使得很多专业服务无法跟上。“二房东”是大多数孵化器创办者的实际角色。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4种:租金类收入、服务类收入、政府补贴、股权收益等。但是总体而言,租金类收入仍是孵化器最主要的收入方式,其他方面的收入都是微乎其微或者未能变现。而租金类收入由于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各种税收、租金优惠措施,更是难上加难。以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为例,其2018年上半年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显示,租赁收入占比75.36%,利润总额为-603.59万元,净利润则为-853.53万元。而2019年上半年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显示房屋出租收入占比96.43%,利润总额为-5,280.37万元,净利润则为-8649.68万元。

(三)孵化服务供需对接不够精准

如表1所示,目前在孵化服务供需方面,很多项服务都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在孵企业需求相对较低。场地、物业服务等属于供给过剩,而个性化的创业辅导培训、投融资服务、专业或产业化服务新要求都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在访谈中了解到,除了前述缺少宣传、部分企业趋于成熟期等原因外,主要在于供需对接不够精准导致需求率下降。

导致供需对接不够精准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缺少专业管理运营团队,未能打造一支具备招商、营销、活动、物管、投资、服务、财务等多样化人才,既精通科技孵化业务又善于集聚资源的经营团队。西安高新区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者近2000名,仅有500人左右具有科技部火炬中心认证的孵化器从业资格或具有3年以上的孵化器从业经验。大多数从业人员是来自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或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经理,并且应届毕业生居多。第二,管理手段不够先进。很多孵化器本质像是一个盲目吸纳的“企业收容所”,未能针对入孵企业建立完善筛选机制,提供的服务也多是基于经验判断的“供方需求”,未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变。

(四)科技孵化环境不够健全

调研中,很多孵化器管理人员都表示孵化器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经营难以为继,希望政府从政策制度设计、资金支持、平台建设、配套环境等提供更多支持。总体而言,反映较多的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包括如下几个:

1. 政策不够健全,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

第一,政策数量少、不够健全,未能为孵化器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尤其是针对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科技金融支持、孵化器运营体制创新改革、科技创新配套政策、民营孵化器扶持等都存在很多的不足。第二,存在政出多门、政策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导致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引导企业投入自主创新力度不够。第三,政策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现有政策未能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形成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在访谈中,一些孵化器的管理人员表示,“对于研发周期长,研发资金需求较大,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研发活动,如某些生物医药类的研发活动,可以适当地增加支持与优惠政策”;“一般科技企业实现盈利的周期至少为3年,但现有优惠政策条款多适用于入孵企业的初创期发展,而对于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基本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

2. 科技金融偏重“锦上添花”,支持力度不够

第一,现有科技金融政策的定位更多属于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很多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仅适用于优质企业,而这些企业本身已经具有良好的融资基础和资金来源;第二,为了吸引金融機构面向科技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而出台的信贷风险补偿制度在现实中的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补偿程序繁琐、损失的认定与衡量存在困难。第三,立足科技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问题,从2006年就启动的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到现在依旧未能全面落实。

3. 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平台型角色有待强化

第一,目前无论对于政府主导的官办孵化器还是民营孵化器,政府都因过多行政干预或者政策支持不足而存在角色越位或缺位的问题。第二,政府“孵化平台”职能有待完善。科技创新是基于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来完成的,目前政府更多体现出管理者角色,对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采取控制的模式,未能充分打造科技孵化相关人才、资金、资源、数据集聚的平台,使资源更多以虚拟化、网络化方式更充分服务于科技孵化。例如高新区有关孵化器的管理人员指出:“目前西安市科技局等管理部门未能将各个公司的平台整合为可以全员参与、统一联网的信息平台,使得孵化器之间的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也未能存在西安市层面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统一行业组织,大大影响了孵化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三、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优化路径

(一)孵化器层面

1. 推进科技创业孵化全链条建设

目前,孵化器主要是面向初创型企业的一般性需求提供基础性服务,无法满足培育创业项目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科技孵化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发挥创业服务资源集聚作用,要以现有孵化器为基础与中心,将服务向前端(即“苗圃”)和后端(即加速器、产业园)延伸,形成包括“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面向种子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形成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全链条科技创业孵化体系。

2. 重点打造“经验+资源+资本”的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提供场地、物业服务、政策服务等转向重点围绕“经验+资源+资本”打造多维一体的创业生态服务体系。科技创业孵化服务的重点不在于“形”,即办公空间,而更在于“无形”,即经验、资源和资本等。“经验”要求孵化器的运营管理团队及创业导师等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在科技孵化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技术研发、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帮助创业者减少试错成本,少走弯路;“资源”要求孵化器搭建起政、产、学、研、媒、金等各类科技创业资源聚集的创业生态系统,推动企业与资源精准对接,降低交易成本;“资本”要求孵化器需要具备较强投融资能力,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融资渠道。

3. 完善孵化器管理体制与手段

第一,引入项目经理人制度,由项目经理人为每个在孵企业及其项目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务。第二,加强入孵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针对从企业申请进入孵化器,正式进入孵化器,在孵化器内进行日常营业到完成孵化离开孵化器的这一整个过程,从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沟通与反馈等方面建立对应每个时期的完善管理制度。第三,完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数据化达到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帮助孵化器不断改进软环境建设。

4. 提高孵化器专业化服务能力

第一,打造“产学研融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通过人才互动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机制等,共建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第二,推动孵化器从企业孵化转向产业链孵化,从自身行业资源出发,沿着产业链汇聚创新资源,发挥产业链的聚集和整合效应,为在孵企业之间、在孵企业与毕业企业之间建立配套关系,打造跨区域的研发、生产、服务及配套模式。

(二)政府层面

1. 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扶持與管理政策

第一,建议出台“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发展办法”,释放土地、财税新红利,加强风险补偿,为孵化器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第二,修改完善现有政策,将政策的重点从当时无法兑现的税收优惠转向切实能够落实的财政奖励、将政府激励的重心从对孵化企业扶持转向孵化器本身、重绩效结果与过程支持并重[7],完善孵化器评价指标与方法、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补助制度、强化管理责任联动,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孵化情况列入相应高新区、开发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三,提高政策的精细化程度。以推动孵化器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为原则,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孵化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形成区别对待政策。尤其是区分哪些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含金量高”,哪些领域更能从市场获得资源,实行分类支持。第四,制定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规范,围绕服务的范围、内容、流程、人员、平台等科技孵化服务要素构建相应服务规范体系,围绕基础性服务、综合性服务、专业性服务三个服务维度进行规范。

2. 建立健全“财政+金融”的科技孵化投融资模式

第一,明确财政资金在科技孵化中的定位,一方面,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承担,避免政府性机构过多参与;另一方面针对市场机制的不足,需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功能,设计各种补贴、风险分担、引导激励机制,明确政府财政资金需要明确支持对象的类别,更精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匹配程度高的领域和企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向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前端环节前移。第二,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对孵化器倾斜与宣贯。出台陕西省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行动方案,加强相关科技金融政策向孵化器内科技创业企业的倾斜支持与渗透,综合运用财政投入、金融、税收和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拨改投、拨改保,健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联动机制;重点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落实、科技保险的发展、优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运作机制继续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在现有科技贷款、科技投资、科技保险中的引导作用,以贴息、资金池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保险机构积极支持本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加强宣贯、推介、面对面服务,推动各种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投资等金融产品走进孵化器。第三,完善陕西省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推动科技金融供需双方依托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对接交流,实现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据库互通共享,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机制,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加速银企精准对接。

3. 以平台化思维构建省级科技孵化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创新孵化器管理体制,树立“政府即平台”的理念。坚持市场化的原则,逐步推行孵化器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一方面,政府要确立市场化改革方向以资源引导为主,以信用授予方式协同发挥作用,成为创业环境的规划者和产业发展的引导者,并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另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对孵化器的组织机构和产权进行重新界定,从而实现孵化器运作企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8]。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以信息化手段为技术支撑,打造孵化资源集聚的平台,发挥“孵化器的孵化器”功能,营造科技孵化新生态。

第二,构建省级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建设陕西省创新创业联盟、陕西创业学院,推动政产学研各类主体协同孵化的平台条件,促进科技孵化组织之间的协同;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基地平台的软硬件科技资源,加大补贴引导孵化器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共享;仿效上海,围绕战略重点领域构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促进在孵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第三,围绕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移、科技金融、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等服务环节的需求,构建一批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型平台;

第四,完善陕西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汇聚政策、平台、资金、项目、服务等创新资源和渠道聚集的“一站式”创业服务系统。

4. 夯实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

第一,技术基础。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推动科技孵化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云端化,优化完善“智汇秦科技—陕西科技PDS管服平台”,推动孵化器应用该平台或者实现自有管理平台与智汇秦科技的互联互通,为实现科技资源管理与共享提供技术平台。第二,数据基础。通过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融合,聚合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研仪器、科技成果、科技企业、园区基地、科学数据、科技政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与平台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为把握科技孵化服务整体状况、发现问题以及提高公共服务的质与量提供数据基础。第三,组织基础。科技孵化涉及发改委、财政、科技、工信、金融监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银保监、工商、税务、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组建由上述部门组成的会商机制,统筹科技孵化支持有关工作。继续发挥专门服务全省科技孵化行业的专业社会组织——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在支持和搭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中的作用。第四,人员基础。通过优化人才集聚与培养成长支撑体系,发挥陕西创新创业联盟、陕西创业学院作用,开展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与服务人员、在孵企业及创业者的多层次培训,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科技孵化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Dinyar Lalkaka. New Economy Incubation in Advanced Devel-   oping Countries[C]// in Session Handout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cubation, USA.2001,(5):193-198.

[2]Anna.Bergek,Charlotte.Norrman.Incubator best practice:A fram-   ework[J]. Technovation.2008,(1-2):20-28.

[3]Sherry Robinson, Hans  Anton Stubberud .Business incubators:  What services do business owners really u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2014,(2–4):357-364.

[4]Nicholas Theodorakopoulos et al.What matters in business inc- ub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suggestion for situated theo-

rizing[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4,(4):602-622.

[5]NBIA. What is business incubation[EB/OL].[2020-06-08]http://www.nbia.org/resource_library/what_is/

[6]劉珊.福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公共服务功能研究[D].华侨 大学, 2015.

[7]施勇峰.企业孵化器的政府激励和政策创新——以杭州市为 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4):103-107.

[8]宋洋,刘明. 以色列技术孵化器成功经验与启示(下)[N].中国科学报,2019-03-07(006).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收稿日期: 2020-10-11

基金项目: 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优化研究”(2018RKM113)

作者简介: 范丽莉(1978- ),女,陕西礼泉人,人文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管理研究; 张薷予(1994- ),女,陕西西安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环境治理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