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探析

2020-12-14王斌杨润贤陶涛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院校

王斌 杨润贤 陶涛

[摘要]“双高计划”的出台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高职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在把握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育人性、职业性、跨界性、高等性内涵的基础上,应多视角、多维度、全方位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师“三做”“三能”“三师”的“333”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构建,需从顶层设计、德育为先、名师指引、平台支持、政策激励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教师;“333”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王斌(1967-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杨润贤(1979- ),女,陕西渭南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陶涛(1988- ),男,江苏姜堰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333专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D/2020/03/18,课题主持人:杨润贤、王斌)和2017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从教师‘三能提升到学生‘三创培养,探索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2017JSJG079,课题主持人:杨润贤)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1-0072-04

2019年3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出台,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启动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所以,依据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高职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实施的主力军。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师的跨界特质,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特质包括育人属性、职业属性、跨界属性、高等属性。在“双高计划”视域下,研究基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首先要明确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1.立德树人的育人属性。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时代使命担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面对新形势,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专业教师作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学业的促进者和职业生涯的指导者,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2.培养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的职业属性。高职教育主要面向生产一线开设专业和课程、建设技能训练基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原则,侧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再向操作技能和现代工匠精神的有效转化,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自操作示范,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跨界属性。高职教育的跨界性是其本质属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育人是其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立“区园企校”合作利益共同体,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把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与设备产品、检测维护与维修保养、经营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实际工作任务,归纳、总结、整合、提炼成为教学的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有效解决高职教育教什么的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4.重技术应用和创新的高等属性。高职教育以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一种职业中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合理配置,运用技术解决问题、推动技术应用的创新与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一种职业本位的高等教育。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双高计划”明确提出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两个建设目标,通过“双高计划”实施,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支撑服务国家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创新高质量发展。

二、“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存在自主发展不足、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科研与社会服务偏少、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等问题。一名教師从走上讲台到走向卓越,既需要国家、社会、学校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环境,更需要教师个人在漫长教学过程中持续的积累、不断的自查自省。基于此现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时代”经济快速发展背景和各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应多视角、多维度、全方位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构“三做”“三能”“三师”的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

1.三做。(1)做有师德的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目标,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做会学习的教师。教师应坚持严谨笃学,争做学识高深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善于通过实学、师学、书学、网学等路径扩充学习各类知识。(3)做善交流的教师。一名高职教师,要善于与同事交流,学习同行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建立友善的同事关系;要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加深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下企业,多与企业部门管理者、技术能手交流沟通,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工艺、设备,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2.三能。(1)理论教学能力。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是实践的依据,高职教师要具备专业领域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理论教学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2)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职业性的主要表现,也是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必备要求,高职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3)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高职教师需要参与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进行科技项目研发和技术应用研究,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通过社会服务促进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提升的同时,实现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互为补充。

3.三师。依据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将其逐步培养成“三种角色”的“三师”教师。“三种角色”是教学人员、实践人员、研发人员,相对应为骨干教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的“三师”教师。教师成长过程中通過制度设计,激励教师通过努力评上讲师(副教授)、成为骨干教师,同时还要深入企业进行跟岗实践锻炼,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升级,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技术研究能力,成为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技师(高级技师)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三、高职教师“333”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双高计划”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要以师德为灵魂,构建高职教师“三做”“三能”“三师”的“333”专业发展模式,使高职教师通过自身的“三做”,提高其“三能”、最终成为“三师”教师,最大化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1.顶层设计,制度化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牵涉全校所有教师切身利益的一项大工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合理规范可以有效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围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以“四有”教师为发展目标,学校牵头联合二级学院(部)开展顶层设计,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养管理和运行的长效机制。出台系列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将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从专兼职教师数量、学历职称结构、行业团队背景、专项资金等几个方面系统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路径、方法和措施。形成一系列有关师资能力建设要求和质量评价考核的管理文件,开展相关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教师不断学习提升和发展的管理与运行长效机制。沿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帮助教师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

2.师德为先,提升教师职业品质。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品质的第一标准,是推进“双高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考虑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上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师德建设,定期开展师德论坛、邀请名师来校进行师德师风宣讲等系列活动,加强专业教师对师德师风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优秀教师和师德评比活动,如开展“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评比,通过宣传引领和荣誉激励,提升教师的道德和职业品质;建立健全师德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师德建设和职业素质提升的监督与考评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专业教师队伍。

3.名师指引,实施大师引培工程。年轻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学名师、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的表率作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非常关键。高职院校依据自身行业背景和办学优势,充分利用学校、企业或联盟的合作资源,聘请一些行业领域公认的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在技能传授、技术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发挥对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采取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进行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能工巧匠和领军人才,指导学校年轻教师培养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工作;设立创新团队培养基金,培育一批创新教师团队,打造以“专业(群)带头人、教学名师、产业教授”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名师对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引路带头作用,实现对年轻教师的全方位培养。

4.平台保障,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高职教师“333”能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平台、研修平台等条件的保障,高职院校要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项资源,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平台保障。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实施“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不同层次教师的能力提升工程,助推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能工巧匠、技术开发专家。一是打造教师发展中心,实施教育教学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技能、信息化素养等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打造校本培训平台,以本校特色专业或行业背景的研究中心平台为支撑,在校内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搭建融规划、培训、发展于一体的教师成长平台。三是完善校外培训平台,以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中心,联合国内知名大学和行业名企合作建立卓越名师、工程师培养基地,实施“一师一企”下企业实践锻炼模式,让教师参与到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服务、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等工作中,全面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教师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生产这一过程中,学习工作的空间得以扩大,交流沟通能力得以提高,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9(9):96-101.

[2]王斌.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3]潘玲珍.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2): 159-163.

[4]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7(7): 90-92.

[5]李禕.教学科研型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以艺术类高职院校为例[J].数码世界,2018,12(12):191-192.

[6]张宝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10):103-106.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院校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