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框架构建研究

2020-12-14吴韩周金元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9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

吴韩 周金元

摘要:信息消费是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章以城郊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的背景介绍,提出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提升的必要性,从信息消费提升的实施主体、实施前提以及提升目标三个方面对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框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以年均1%的水平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9年的60.60%,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意味着已基本实现城镇化。随着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的“新三农问题”,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数已超过1亿人。城郊失地农民集中迁入安置社区,身份上由农民转变成城市市民。“城市新市民”不仅是户籍身份的转变,更是生存生活状态的改变,城市融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文化融合、心理融合、身份融合和经济融合的复杂再社会化过程,是熟悉城市文化、学习在城市的生存技能、内化新的规则和价值取向的过程。当前,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信息化、大数据、数字经济等一个个高频词涌入城郊失地农民生活,信息消费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的先导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热点,实质上是知识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科技消费。只有提高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才能改变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消费观念,提高信息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让城郊失地农民享受到信息的便利,从而有利于缩小城市市民与城郊失地农民的差距,促进城郊失地农民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保障农村转移人口身份城镇化、发展机会的平等化、生产生活空间优质化、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化。从信息消费角度看,城郊失地农民进入城市面对就业创业、医疗健康、生活娱乐、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比如在线购物、在线缴费、扫码出行、在线预约挂号等,由于城郊失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收入情况也与城市市民有一定差距,在信息消费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信息消费能力远远要低于城市市民,导致形成了信息消费鸿沟。城郊失地农民作为一类被忽视的边缘化群体,被动进入城市后被动接受、适应城市生活,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面对信息消费往往不愿消费、不敢消费,但面对信息的便利与方便,他们也对信息消费存在着较大的兴趣,所以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应加强引导,进一步提升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城郊失地农民自身的竞争能力,缩小与城市市民的差距,抓住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城郊失地农民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也能够刺激消费,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的框架设计

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的提升应针对不同信息需求的对象,制定不同层次的提升目标,围绕信息消费能力提升要求,设计相应梯度的提升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形成适合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的模式。因此,本文根据现阶段城郊失地农民的特点以及对信息消费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提升框架(见图1)。

(一)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实施的主体

信息消费是一种发展型消费,信息消费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信息消费能力的提升应集多方力量合作化培养。形成社区、图书馆、家庭三位一体的信息消费能力提升体系,各自扮演相应的角色,发挥互补功能。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载体,优化信息环境建设。国家强有力的保障是信息消费的前提,加强对城郊失地农民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信息环境,重视社区图书馆及数字资源的建设,组织各类知识讲座,大力推广信息素养教育,同时完善信息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安全问题。社区应考虑到城郊失地农民个体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个体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当前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教师等,对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素养教育以文化宣传教育为主,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文化中心,应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支援城郊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图书室建设,利用信息素养教育经验,针对城郊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结合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需求,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可以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场景还原等培训方式。对于有更高需求的城郊失地农民,可以指导其使用数字图书馆、学会数字阅读,对于有意愿、有能力的人群进行信息检索教育。考虑到人际网络对于城郊失地农民重要性,可以通过家庭、鄰里间的教育产生的示范效应提高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消费能力。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把新媒体时代的人群分为三类:年轻人是原住民、中年人是移民、老年人是难民,年轻人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称为是“互联网原住民”,在运用各种信息设备、信息获取途径上拥有先天优势,而稍年长的城郊失地农民对于网络的使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绝大部分技术、知识都是来源于他们的晚辈,这就产生了文化反哺的现象。这种现象使晚辈与长辈之间的话语权发生了变化,年轻人由原来的被教导者变为教导者,将现代信息时代的新知识反向传输给年长者,一方面可以缩小代际之间的信息鸿沟,提升年长者的信息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长辈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后辈,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氛围,推进城郊失地农民步入信息消费行列。

(二)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现状的调查

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现状调查要立足于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等不同群体进行调研。首先了解城郊失地农民群体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信息消费的整体情况,其次分类别了解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程度以及在信息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最后要了解城郊失地农民对于信息消费的态度,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消费能力,从而为信息消费能力提升找准方向和目标定位。

(三)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的目标

对于不同需求、不同背景的城郊失地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的目标分为有所侧重,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增强信息消费意识、提高信息消费能力、提升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意识是展开信息消费行为的基础,要求城郊失地农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重视信息的作用,培养信息敏感性,提高对信息商品与信息服务的消费意识,增加知识型、发展型消费的比重,这是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的初级目标;中级目标为城郊失地农民能够提高信息消费技能,这也是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的关键。信息消费技能是指城郊失地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一定的信息消费能力,包括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比如说购买电子产品、网上购物、在线缴纳水电费、实时公交信息的查询、手机地图的使用等。高级目标是能够提升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也就是城郊失地农民能够做到“会消费”、“愿意消费”、“敢消费”。在面对信息消费时,城郊失地农民具备信息消费意识、信息消费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对信息消费持积极态度,敢于消费。

四、结语

城郊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农民变为市民,有了更好的居住生活条件,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融入的挑战,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针对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较少,同时城郊失地农民自身的信息素养较低,导致信息消费能力收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同时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消费需求与潜力,是信息服务行业与信息服务机构应该广泛关注的群体。在新的环境、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任务,社区、图书馆。家庭三方应共同努力,努力提高城郊失地农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消费意识,减小与城市市民的差距,促进信息消费产业发展,同时也缩小了信息消费鸿沟,助力城镇化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全球化与中国“新三农问题”[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學院学报,2006(02):5-8+98.

[2]吴诗贤,张必兰.权利贫困视角下的新市民信息障碍成因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10):16-18.

[3]曾建勋.图书馆应助力信息消费[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03):1.

[4]李良荣,袁鸣徽.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J].新闻大学,2017(03):1-7+146.

[5]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02):117-123.

(作者单位:吴韩,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周金元,江苏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以服务为核心的我国物流企业服务供应链能力的创新探讨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及职称问题对策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对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成长的实践
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