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究

2020-12-14王成凤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9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作用农村

王成凤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落实和贯彻农业政策不仅能够规范农业生产行为,还能够规划农业发展方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政策的作用和价值,文章结合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党中央以及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结合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长远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有效规范了农业生产行为以及农业发展方向,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当前,从落实和贯彻农业政策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农业政策不仅能够合理分配农村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指明农业发展方向,还能够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由此可见,本文通过探究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政策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经济发展方面出现滞后现象,受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部门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相适应,结合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长远发展目标,出台了一些列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的政策,其中包括:减免农业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政策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等方面,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在农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稳定发展的状态,并且远远超过预期效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民生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农业政策的具体意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狭义方面分析,农村政策主要目的是政府部门介入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产品边境保护、价格支持以及生产补贴,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二,从广义方面分析。农业政策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业市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方面,通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生产者、土地以及资金。农业政策的出台则是结合农业生产要素中的资金投入以及土地利用率来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农业土地利用率方面进行分析。自我国落实和贯彻农业税减免政策后,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够全面提高农业种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第二,从农业资金投入方面分析,自我国落实和贯彻农村现代化建设政策后,不仅政府部门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农民也逐渐提高农业方面投入力度,有效促进农业向现代化生产结构发展,同时全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农民收入和消费结构

在农村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自我国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后,农民的生产收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结合农业调查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在农业税减免后较之前相比提高了1%以上。由此可见,在农村政策的引导下农业收入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提高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同时,也制约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减免农业税政策的效果。第二,影响农业消费结构,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经济收入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农业政策引导下,农业经济会有效提高,同时农民经济收入会随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增加会相应扩大消费范围,从以往的生活必须品消费转变为旅游、住房等其他消费,由此可见,在农业政策影响下,农业消费结构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我国建国初期农业发展受“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为维持社会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粮食成为当时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建国后20年之内,我国政府部门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加投入力度,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措施和政策的引导,导致农业资源出现配置不合理以及大量浪费等现象,并且林业和畜牧业等产业也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为了转变农业发展单一化的现象,政府部门提出农业政策改革,制定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多种发展政策,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向社会化和专业化趋势发展,优化了农业的生产结构。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逐渐稳定,农产品生产质量有效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优化农业产权结构

自我国落实农业政策改革后,政府部门制定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多种责任制度,强调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在农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农民可以拥有30~50年的土地所有权,有利于农民自主规划生产模式,突出了农民的独立经营优势。使农民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不仅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在农业政策指引下,农民也逐渐提高了现代化生产意识,通过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保证生产资源合理分配。由此可见,在农业政策落实过程中,农民所有活动都具有自愿和自主意识,充分说明农业政策迎合了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农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充分发挥农业政策作用和价值的有效策略

(一)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所谓“以人为本”,是在农业政策落实过程中,始终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前提和基础。为了满足这一目标,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农村发展现状以及农业长远发展目标实施农业补贴。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市场价格对农产品采取最低限价和收购措施。另外,由于农产品种植周期较长,一方面受外界因素影响会导致农产品减产从而影响农民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农民短时间内不会取得经济效益,并且随着当前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得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但是,随着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渐提高,强化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政府部门需要创新补贴方式,當前农业生产要素价格呈逐级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同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创新农业补贴方式,通过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多种政策,有效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二)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需要结合农村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不断更新,充分保证农业政策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目标。这就需要农业政策全面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通过不断调整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新农业组织结构。实现集约化发展目标,将农业劳务市场、农业技术服务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相关组织进行整合和统一,从而保证农业经济发展集约化。第二,创新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政策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农业的生产模式,树立农民创新理念,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趋势发展,从而有效拓展农业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三)合理分配农业各项资源

农业政策不仅能够影响農业整体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农民个体经济收入,带领农业走向繁荣。因此,在新时期农村经济环境下,农业政策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合理分配农业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落实和贯彻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将传统农业生产中土地面积越少,经济效益越小的发展现象向土地集中方向转变,只有保证土地集中,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农村土地制度具有规范性和法治性。第二,农村政策需要提高资金补贴的使用率。优化科技费用、基础建设费用、水利费用等农业支出结构,保证农业资金配置具有科学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经济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国民经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我国综合国力。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为了保证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其他行业发展相符合,我国需要立足国情,结合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出台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政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合理分配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农村实用技术,2019,208(03):91-92.

[2]林振球.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13.

[3]贾岩.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633(07):156.

[4]宋海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226.

[5]何权威.论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家顾问,2015(02):23.

[6]安志华.农业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J].中国经贸,2015(23):159.

(作者单位: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作用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