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12-14麦春平莫梅清冼忠亮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转移率放射治疗鼻咽癌

麦春平, 莫梅清, 冼忠亮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 广东 肇庆 526000)

鼻咽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1]。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研究[2]表明, 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将5 年生存率提高6%, 无事件生存率提高10%。研究[3]表明, 常规放疗治疗时行同期放化疗是局部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调强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案, 能够保护正常组织, 被认为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首选方案, 但仍存在复发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配合新辅助化疗也难以真正降低远处转移率。 因此, 寻求新的与调强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至关重要。 近年来, 尼妥珠单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中日益常见。 本研究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证实为初治鼻咽癌; ②KPS 评分≥70 分; ③胸腹部增强 CT、 骨 ECT 等检查无远处转移; ④自愿参与,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预计生存期<6 个月; ②存在放化疗禁忌证; ③发生远处转移;④合并其他部位或系统恶性肿瘤。 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 均采用鼻咽癌2008 分期。 对照组男21 例, 女 9 例; 年龄 24 ~ 75 岁, 平均年龄 (57.64 ± 1.27)岁; TNM 分期: T1 1 例, T2 11 例, T3 8 例, T4 10 例; N0 2例, N1 7 例, N2 19 例, N3 2 例; Ⅲ期 16 例, Ⅳa 期 14 例。观察组男 20 例, 女10 例; 年龄 24 ~ 75 岁, 平均年龄 (57.50± 1.25) 岁; TNM 分期, T1 1 例, T2 8 例, T3 9 例, T4 12 例;N0 2 例, N1 6 例, N2 19 例, N3 3 例; Ⅲ期 14 例, Ⅳa 期 16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新辅助化疗后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奈达铂同步化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妥珠单抗治疗。 ①新辅助化疗: 第 1 d 静脉滴注紫杉醇脂质体 135 ~ 175 mg/m2; 静脉滴注顺铂 80 mg/m2(分 3 d); 5-FU 1 000 mg·m-2·d-1, CIV 96 h,21 d 为 1 个周期, 治疗 2 个周期。 ②调强放射治疗: 鼻咽原发病灶处方剂量为 70 ~72 Gy, 颈部转移淋巴结为 64 ~68 Gy,高危区为 60 Gy, 低危区为 54 Gy, 分割次数为 30 ~ 33 次, 1次 /d, 5 d/周, 共 6 ~ 7 周。 ③尼妥珠单抗治疗: 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注射液 (200 mg 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 250 mL),从放疗第 1 d 开始使用, 放疗期间 1 次 /周, 共 6 ~ 7 次。 ④同期化疗治疗: 每周静脉滴注奈达铂 30 mg/m2, 共 6 ~ 7 次。

1.3 观察指标

根据 RECIST 实体瘤疗效标准[4], 评定 3 个月、 6 个月和9 个月的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 CR) 率及 2 年复发转移率。 化疗不良反应按美国国立癌症中心通用毒性标准进行评定分级, 放疗不良反应参考 RTOG 放射损伤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行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两组患者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近期疗效比较 [n (%)]

2.2 复发转移率

两组的2 年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复发转移率比较 [n (%)]

2.3 不良反应分级情况

早期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 胃肠道反应、 咽痛、 皮肤反应、 口腔黏膜炎等。 不良反应均为0 ~3 级, 无4 级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 未影响后续治疗。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级情况 (观察组例数/对照组例数)

3 讨论

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新型的化疗形式, 一般用于放疗之前,具有良好的效果, 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①无放疗造成的纤维化, 局部血供良好, 可增加作用于病灶的药物浓度; ②患者耐受性较高, 敏感性较强, 可杀灭远处亚临床转移灶可能[4]。 因此, 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治疗中, 新辅助化疗不失为良好的辅助性治疗方案。

近年来, 特异性强、 毒副反应轻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热点之一。 研究[5]表明, 表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 是导致鼻咽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鼻咽癌预后的一项危险因素。 尼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体药物,能够有效阻断表皮生长因子的传递信号通路, 抑制其过度表达,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和转移的目的, 且不良反应少, 毒副作用轻,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已被广泛应用于脑部、 肺部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6]。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 3 个月、 6个月、 9 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的2 年复发转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可能与纳入样本量少有关, 尚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另外,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两组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以1 ~2 级为主, 表明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未增加放疗的副作用, 提示该靶向药物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未增加放疗的副作用, 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转移率放射治疗鼻咽癌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