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牦牛不同杂交组合生产性能分析

2020-12-14丁考仁青石红梅李鹏霞才让闹日马登录牛晓丽杨江海文志平梁春年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野牦牛安格斯体尺

丁考仁青,石红梅,李鹏霞,才让闹日,马登录,牛晓丽,杨江海,文志平,郭 宪,梁春年,阎 萍*

(1.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3.甘肃省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5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优质安全的牦牛产品(乳、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且需求量大,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牦牛是经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的具有耐高寒、耐干旱、抗病力强等优点的地方良种,是青藏高原上不可缺少的一种多功能优势畜种,更是西藏游牧民族的主要食物和生计来源[1]。但其长期处于高寒、低氧、强紫外线和冷季营养胁迫等极端自然环境条件下[2],致使牦牛生产性能较差,生长缓慢,畜群周转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3]。为提高牦牛生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无污染的牦牛奶、肉等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畜牧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用普通牛种与牦牛进行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以提高牦牛业的经济效益[4-5]。郭淑珍等[4]通过引进娟姗牛冻精杂交改良甘南牦牛,发现杂交后代(娟犏牛犊)的体尺、体重均明显增加,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表现出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杨启林等[6]通过引进安格斯牛的冻精改良青海犏牛生产性能,其杂交产生的安犏牛初生重达到25.67 kg,显著高于当地牦犊牛初生重。因此,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牛(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冻精杂交改良后代中不同年龄牛群的体重及体尺指标,以期初步筛选最佳杂交组合,为科学开展牦牛杂交改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动物及饲养管理

试验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阳诺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4°43′19.66″N,102° 28′49.51″E)进行。选取适龄母牦牛随机组成4群,每群50头牦牛,即娟姗牛人工授精群、安格斯牛人工授精群、野牦牛人工授精群和自然交配群,同时,所有牛群均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及草场中混群放牧,固定放牧员精心管理,且在冬春季节进行适当补饲。待其产犊后按其初生、3月龄、6月龄分组登记、编号、记录其生产性能,其中娟姗牛与本地牦牛的杂交F1代记为娟犏牛(JPN)、安格斯牛与本地牦牛的杂交F1代记为安犏牛(APN)、野牦牛与本地牦牛的杂交F1代记为牦牛I(YI)、本地牦牛自然交配的犊牛记为牦牛II(YII)。

1.2 试验方法

人工授精时,通过试情公牛寻找发情母牛,并观察母牦牛的外阴变化、生殖道的生理变化以及发情时间等。采用直肠把握输精法,每头牛进行2次输精,早晚各1次,即早晨和上午发情的母牦牛,当天下午和次日上午输精。下午和晚间发情的母牛,次日早晨和下午输精。做好配种记录,准确填写母牛号、发情配种时间与冻精号等内容。此外,做好妊娠检查,若最后一次输精后30~60 d内有返情的母牛进行重新输精。

1.3 犊牛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后应将其放在5~10 ℃的环境温度下,地面应干燥柔软;应及时让犊牛吃上初乳,以增加抗病力;当母牛的奶水不足时,用牛奶进行人工喂养。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 Excel 2016 整理,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用 Duncan’s 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且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犊牛初生重、体尺

由表1可知,与当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冻精杂交产生的杂交F1代的公母犊牛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01)。与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产生F1代公犊牛的初生重分别为21.86±1.21 kg、19.86±2.04 kg和19.02±1.15 kg,与本地公牦牛犊初生重相比,分别提高了30.12%、18.21%和13.21%;与本地母牦牛犊初生重相比,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和本地牦牛杂交产生的F1代母犊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27.64%、29.65%和14.24%。此外,除管围外,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和本地牦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公母犊牛间的初生重及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差异显著(P<0.05)。

表1 杂交F1代与牦牛犊初生体重、体尺差异分析

2.2 3月龄牦牛犊体重、体尺

由表2可知,与当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冻精杂交产生的杂交F1代公母犊牛的3月龄体重和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差异极显著(P<0.001)。与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产生F1代公犊牛的3月龄体重分别为51.56±2.21 kg、49.56±2.11 kg和48.72±1.25 kg,与本地公牦牛犊初生重相比,分别提高了7.89%、3.70%和1.94%;而F1代的母犊牛3月龄体重分别为48.08±2.65 kg、48.37±1.87 kg和46.15±2.34 kg,与本地母牦牛犊初生重相比,分别提高了8.31%、8.97%和3.96%。

表2 杂交F1代与牦牛犊3月龄体重、体尺差异分析

2.3 6月龄牦牛犊体重、体尺

与当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冻精杂交产生的杂交F1代的公母犊牛的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01)。与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产生F1代公犊牛的6月龄体重分别为81.26±1.23 kg、79.26±1.04 kg和78.42±1.13 kg,而母犊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77.78±2.26 kg、78.07±1.97 kg和75.85±1.32 kg。此外,除管围和体斜长外,娟姗牛、安格斯牛、野牦牛和本地牦牛杂交产生的F1代公母犊牛间的6月龄体重及体尺(体高、胸围)差异显著(P<0.05)。

表3 杂交F1代与牦牛犊6月龄体重、体尺差异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纯天然、无污染、质量安全且优质的牦牛乳、肉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但由于牦牛自身的生产性能决定了其产奶量不高、市场缺口较大[3]。通过引进其他优秀品种,结合杂交优势弥补牦牛产奶量不高、泌乳期短的缺点,畜牧工作者已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用普通牛种与牦牛进行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以提高牦牛业的经济效益[4-5]。娟姗牛是主要乳用牛品种中最小品种之一,也是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奶业生产的重要乳用牛品种;它以釆食性好,耐粗饲,乳脂、乳蛋白率较高而著称,且成年母牛平均产奶量4 000 kg左右,乳脂率平均为5.5%~6.0%,个别甚至可以达到7%~8%,且乳脂肪颜色偏黄,脂肪球大,易于分离,是加工优质奶油的理想原料;同时,它的乳蛋白含量比荷斯坦奶牛高20%左右,加工的奶酪比普通牛奶高20%~25%,被誉为“奶酪王”。因此,娟姗牛是杂交改良、提高牦牛和犏牛产奶量、延长泌乳期的最佳选择品种[3]。刘汉丽等[7]发现利用杂种优势可显著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提高牧民经济效益。由表1可知,与当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姗牛与本地牦牛杂交产生的杂交F1代公母犊牛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01),且F1代公、母娟犏牛犊的初生重分别为21.86±1.21 kg、18.38±2.2 kg,与本地公、母牦牛犊初生重相比分别提高了30.12%、27.64%。同样,郭淑珍等[4]发现利用娟姗牛杂交改良当地牦牛,与本地牦牛相比,其杂交一代娟犏牛初生重可显著提高50%左右。此外,安格斯肉牛是英国古老的肉用品种之一,该品种早熟易配,性能温和,易管理,体质紧凑,结实,易放牧,肌肉大理石纹明显。徐尚荣等[8]通过引进安格斯牛冻精杂交改良当地牦牛,发现其杂交一代安犏牛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当地牦牛(P<0.05)。本研究同样发现,利用安格斯牛杂交本地牦牛,其F1代的初生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显著高于本地牦牛犊和野牦牛杂交产生的牦牛犊。综述所述,与当地牦牛相比,利用娟姗牛、安格斯牛和野牦牛冻精杂交产生的杂交F1代的公母犊牛的初生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其中娟姗牛和安格斯牛均能很好的改善和提高犏牛的初生重和体尺,但其详细的生产性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野牦牛安格斯体尺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酋长的答谢礼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安格斯和鸭子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罚单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
野牦牛 荒原的沉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