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廉洁廉政“三进”式教育多维路径探索
2020-12-14陆汉栋
陆汉栋,张 靖
(1.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学院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亡则民族亡”,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将廉洁廉政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是新时代反腐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廉洁廉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尺寸不成体统。笔者认为,廉洁廉政教育课程应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立,从小就要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学生,直到初中、高中、大学,逐步培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好品德,这样才能成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要实现廉洁廉政教育与高校教育的真正双向融合,“三进”式教育便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一、 新时代高校廉洁廉政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廉洁廉政教育全球都在进行。德国一直走在前列,德国在二战后百废待兴,政府敏锐地意识到青年群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使青少年能够严格自律、公私分明,德国政府从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培养到大学教育阶段实践应用将廉政理念贯穿始终,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基础教育中加强理论引导,在实践中加强公正、廉洁等优秀政治素质的培养。几十年过去,廉洁廉政教育造就了德国人遵纪守法、公私分明的工作态度,营造了廉洁公正的社会政治环境,也有效抑制了腐败现象[2]。当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面临重构社会秩序的新情况,对青年人的廉洁廉政教育于塑造国家民族性格意义重大。
1. 实现廉洁廉政教育和高校教育体系双融合是经济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当代社会正处于最广泛和深刻的大变革时期。”[3]在新形势下国情、社情、校情、社会主要矛盾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贪污腐败的不良社会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这迫切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努力进行理论、实践创新,对现实纠偏。高校作为创造和培养社会各界人才的摇篮,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廉洁廉政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自上而下对广大领导干部从严治党、从严治国的政治要求,根子上离不开高校课程教学这一环节的教育落实,离不开高校正规学习及工作后继续教育的学习。高校廉洁廉政教育既是廉洁廉政的理论推行者,更是实践落实者。如果没有高校廉洁廉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实践,高校教育会出现偏差,会危及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不利于培养社会大变革下需要的各类人才。
2. 实现廉洁廉政教育和高校教育双融合是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陷的需要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教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但就当下而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把握、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教育方式方法等均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要是党员干部、学生而非教职工的认识偏差;存在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仍局限于传统德育而缺乏廉洁廉政的内容偏差,存在方式方法局限于传统灌输、流于俗套的偏差。这些教育缺陷一直限制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发展和育人效果,使得思想政治课程的内涵延展出现偏差。北京大学对 900名研究生开展的廉洁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5%的学生表示自身曾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廉洁现象[4];武汉大学对516名研究生的廉洁价值观调查数据也显示,超过35%的研究生认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点,超过29%的研究生认同“存在即合理,适度腐败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的观点[4]。高校青年群体大部分处于由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而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也意味着高校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开始趋于稳定。从调研中可以发现当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教育认同度普遍不高,因而对本科生、研究生及所有教职员工加强廉洁廉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 实现廉洁廉政教育和高校教育双融合是人才未来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精神上不能缺钙[5]”,对党员干部如此,对高校青年群体教育亦如此。高校的使命是培养出品德高、专业素质好,能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种类齐全的各行业人才。但长期以来,由于对专业课程的格外重视,缺失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内涵”“廉洁廉政内涵”;高校专业课教师过度强调专业技能学习,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化,以至于培养出一系列“有问题”的“好”学生,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传统思维认为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是两条平行线,难以交融,另一方面的确存在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缺失问题,从而极大局限了专业课教育、思想政治及廉洁廉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也导致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及廉洁廉政潜移默化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弱化了对这些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以至于中坚骨干力量的人的灵魂素质教育和塑造。
二、 进教材:新时代高校廉洁廉政教育根本之维
1. 编写廉洁廉政教育专门教材
长期以来,高校基本上都没有统一专业的廉洁廉政专门教材,也没有相应的专业辅导课本,这从根本上限制了高校廉洁廉政教育学习活动的开展。因而,高校教育必须把廉洁廉政教育教材编写放到专业教材的高度上。首先对廉洁廉政教材的编写必须高度重视,内容要涵盖古今中外的廉洁廉政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在价值观上,既要继承古人“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的廉洁廉政思想,又要吸收西方克己奉公的廉洁思想。其次廉洁廉政教材的内容要适合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既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不同教育阶段,又包括正规教育环节和继续教育环节,还要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廉政法制教育、廉洁心理教育、廉洁廉政案例等不同内容,以满足不同人群廉洁廉政的学习和受教育需要。再次,廉洁廉政专业教材不仅仅是编给广大学生学习、受教育之用,也应针对高校党员干部、普通教职工岗位学习受教育使用,要能实现对高校全员廉洁廉政教育的全覆盖。
2. 思想政治教材增加廉洁廉政教育章节
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立德树人、育人教育传统模式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可以说思想政治教材及课程在对广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培养上是较为成熟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原料。就目前高校采用的思想政治具体课程来看,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称“马原”)、“近代史纲要”(简称“纲要”)为主。“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侧重于素质道德层面,涵盖面较广。“毛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相关内容,侧重于政治层面,强调政治觉悟性。对于廉洁廉政思想的宣传不够突出,深度也不够,更没有结合当前形势进行及时更新。“马原”侧重于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哲学思维,但缺失对廉洁廉政思想的原理性引导。“纲要”侧重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阐述,目的是“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辱,知得失”,这恰恰是指导廉洁廉政教育思想的出发点、落脚点,但现有的教材缺失廉洁廉政史教育。所以为了能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业已成熟的优势,应当考虑在思想政治教材中适当增加廉洁廉政章节,把廉洁廉政教育和“基础”中的思想品德、“毛概”中的政治素养、“马原”中的世界观和“纲要”中的国情历史教育相结合,编写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材廉洁廉政内容与时俱进的内生性衔接和融入。
3. 专业课教材增加廉洁廉政教育内容
高校所开设的不同内容的专业课程是培养不同门类不同行业人才的根本前提,也是大学生未来就业、个人发展和建设国家的基本知识来源。目前来看,由于专业课教材内容过于偏专业的特点,导致廉政廉洁教育在专业课程教材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素质教育的缺失将极大影响大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品德、素养、职业操守的形成。因而应当探索在专业课教材中增加廉洁廉政教育的内容,隐性地把廉洁廉政教育思想同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广告学教材中增加对公益广告的道德操守宣传、在会计学教材中增加廉洁廉政的职业操守教育、在法律学教材中增加法律工作者应当如何做廉洁法律人、在建筑学教材中增加建筑行业如何自律等廉洁廉政教育内容。能丰富专业性教材的“思想政治味道”和“道德味道”,对施教对象和施教者本身起到廉洁廉政的灵魂净化作用,尤其对于今后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中坚力量的建设者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三、 进课堂:新时代高校廉洁廉政教育关键之维
1. 开设廉洁廉政专门课程,进入高校课程教育体系,扩大施教范围
过去,廉洁廉政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知识点或者补充内容,既难以引起领导、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重视,又不利于系统学习廉洁廉政教育思想。调查发现,全国只有少数高校开设过专门的廉洁廉政教育公选课程,但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无法确定课程效果大小,而廉洁廉政教育课的授课老师也是各色人群,谁都能讲,谁都可以讲。此外,统计显示,即便在这些开设课程的高校中,廉洁廉政教育公选课选修人数也不足1/9[6],以至于无法开课。另外,高校廉洁廉政教育的受教育者仅限于学生,而忽视了对教育环境方面的建设(党员干部、教师、行政人员等)。高校是由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组成的特殊群体,各自相互独立且相互影响,大学生廉洁廉政教育的高校教育环境一直被忽视,“学校不重视,老师不专业,学生不关心、覆盖不充分”成为当前廉洁廉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所面临的困境。因此,要想把廉洁廉政教育重视起来,就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廉洁廉政教育要进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只有成为必修课,才能开展科学系统的授课、开展教职工课程培训、建设专业教学人才库、建立课程学习评估体系和教职工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增强对廉洁廉政课程的重视,专门去学习廉洁廉政思想,注重学习实效。作为学生才能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廉洁廉政素质。
2. 思想政治课程廉洁廉政章节教育需创新手段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目前来看存在侧重理论灌输,缺乏有效互动和效果不佳的缺陷。因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廉洁廉政教育,必须创新方式方法,以求实效。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廉洁廉政环节中实现“双向教学”:不仅局限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同时要与学生互动获取反馈。宜进行案例教学:通过观看廉洁廉政纪录片,剖析个体案例,探寻教育价值。此外,可以实施实践教学:通过组织走访检察院、纪委等相关部门,深刻领会反面典型的实例,深化学生思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创新教学形式。开设线下第一课堂、线上第二课堂、新媒体教学课堂[7]。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在手机端进行碎片式廉洁廉政教育,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方式的学习需要。三是扩大施教受众,创造有效实施廉洁廉政的教育大环境。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廉洁廉政教育不仅局限于学生,还应创造一种廉洁廉政生态氛围,高校的不同群体也一样应纳入到廉洁廉政教育的范围中来,例如增设教职工廉洁廉政网络课堂,满足教职工自我充电提高的需要。开设不同形式的党政干部行政人员廉洁廉政课堂,可以进行心灵净化,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开展学习日活动,确定每周或每月固定学习日,让廉洁廉政教育“学习在平时,学习在时时”。四是建立受教育者考核机制,建立学分银行,把学习成绩和绩效考核挂钩。对受教育者进行制度约束,使教师更好通过接受廉洁廉政教育教书育人,让行政人员通过廉洁廉政教育更好地服务师生。
3. 专业课程廉洁廉政教育需引进多种教育机制
高校专业课程融入廉洁廉政教育环节关系到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小到对自身岗位,大到对整个行业风气的影响。加强专业课程廉洁廉政教育和加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甚至会有更加专业的效果。从专业设计层面来说,专业课程廉洁廉政教育必须贯穿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过程。不同专业学科都要体现出岗位职责廉洁廉政操守,在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也要熟知廉洁廉政操守,并将其安排进专业实习中,把廉洁廉政操守、专业和岗位结合起来进行打分,纳入到学生考评的综合成绩里,建立对学生奖学金、入党、评优评先的关联机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设计廉洁廉政操守教育体系,如人生理想与廉洁廉政教育、法制教育与廉洁廉政教育、形势政策与廉洁廉政教育等等,实现多课程融会贯通,综合发力,形成综合教育体系。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说,专业课程廉洁廉政教育必须讲出专业课的“廉洁廉政精神味道”。专业课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廉洁廉政教育中的作用,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廉洁廉政要素和教育功能,实现廉洁廉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一是要从课程中找到廉洁廉政教育点,包括与自身思想道德、家庭亲情、朋友情谊、家国情怀、工作职责的联系。二是要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廉洁廉政与自身、与家庭、与朋友、与工作的价值联系,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三是要建立廉洁廉政思想回馈机制,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大学生正处于知识体系和思想认识形成的关键阶段,把握好这个时间节点对大学生进行廉洁廉政教育,对形成大学生廉洁人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答疑解惑,双向互动,让廉洁廉政真正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最终体现在岗位工作中,指导形成廉洁人格和廉政实践。
四、 进头脑:新时代高校廉洁廉政教育长效之维
1. 廉洁廉政教育助力学生廉洁人格的健康塑造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要使廉洁廉政教育深入学生大脑,只有抓住“进教材”这个根本和“进课堂”这个关键,才能塑造好学生健康的廉洁人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铸造真正的廉洁廉政教育长效机制。高校通过廉洁廉政教育专业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廉洁廉政章节以及专业课程廉洁廉政教育,可以从专业、未来岗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立体化教育,使得廉洁廉政教育系统化、科学化、长效化。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单薄的缺陷,还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端正职业操守,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高校通过合理设计廉洁廉政课程体系、创新廉洁廉政课堂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廉洁廉政教学管理机制,能够形成不同层次的点—线—面合理结构,环环相扣,互相作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把廉洁廉政思想融合到学生自我人格教育中,让廉洁廉政教育理念进头脑,保持长效。
2. 廉洁廉政教育助力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各行各业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办好高等教育、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应有的初心。新时代廉洁廉政“三进”式教育表面上看是“进学生教材、进学生课堂、进学生头脑”,实质上看“进学生头脑”同时进的也是“教师头脑”[8]。“育人先育己,施教者先受教”,新时代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者,践行廉洁廉政教育首先就是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没有自我德行的过关就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常言道:“其身不正,何以正人”,要把学生的廉洁廉政教育做好,教师自己就要“入耳、入心、入脑”,只有廉洁廉政入心入脑的教师才能上课有底气,讲课有正气,做事传风气。专业课程教师通过对课程在廉洁廉政方面教育价值的挖掘,对专业知识、未来行业、未来学生的岗位也有了更深层次理解,既实现“进学生头脑”,又实现“进老师头脑”,最终有助于让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用专业技能和廉洁廉政“两条腿”走路。
3. 进行廉洁廉政教育有利于形成高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高校教育政治生态共同体包括学生、教师、党政干部和行政人员等,各组成部分相互熏陶、相互影响。党政干部是高校发展前进的领导者和政策举措的制定者,行政人员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服务学生教职工的实践者。高校通过对学生、老师的廉洁廉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样也可以对高校党政干部和行政人员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重要的是“进头脑”。
首先,廉洁廉政教育编写专业教材、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廉洁廉政章节以及专业课程进行廉洁廉政教育等举措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党政干部和行政人员,因为他们所处的岗位或许是廉洁廉政高危风险点。通过高校生态中教师、学生和职工不同组成部门的政治生态循环影响,能够使廉洁廉政教育贯彻到大家的头脑中去。其次,高校创新“线上线下课堂”、“新媒体课堂”、廉洁廉政教育学习日等方式,有助于师生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把党的宗旨、法制观念、理想信念、廉洁自律等思想有层次有步骤地牢记于心。最后,高校通过建立廉洁廉政教育的实施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约束行为,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行政人员把廉洁廉政教育入心、入脑,以廉洁廉政思想指导自身工作,最终助力高校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