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2020-12-13段玉娟
段玉娟
(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山西 临汾 041000)
药物不良反应旨在患者应用合理、科学药品过程中产生与用药目的相悖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反应、变态效应及副作用等表现,重症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及特异性反应,对患者身心产生较大影响,需引进积极改进措施,以确保医疗安全[1]。药剂科是专门进行药品监管的部门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其管理机制,优质服务体系。本次研究对2019.03—2020.03期间接治的585例因住院期间用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实施研究,下面就相关内容做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时间段2019.03—2020.03,探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因住院期间用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统计585例。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入选者男女数量比为368:217;年龄10~71岁,均龄(42.23±10.15)岁。
1.2 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类型(皮疹、呕吐恶心、发热等),熟练掌握具体诊治中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禁忌症,并确立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
1.3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缺乏药品不良反应监管机制:因药品本身具一定的特殊性,管控内容繁杂,专业性较强,故药品管控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要求极高,如理论知识、综合素养及实践操作等。限于部分药师缺乏先进、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无法准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种类,导致管理效果低下,增加用药不良事件率。另外,部分管控人员未能严格遵守责任制工作制度,药品管控工作常由医务人员实施,进而使药品缺乏合理应用性及安全使用性。
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无全面认识:药剂科医务人员并未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形成特点,且绝大多数管控人员对自身职责认知不足,无法开展有效地监督工作,加之管控人员内心对药品不良反应存在较大偏差,使其自身对此类事件产生抵触心理[2]。
不良用药事件出现后未能及时反馈、上报:据调查,当药品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并不能于第一时间向上级反馈,延长事件解决时间,更有甚者采取冷处理方法,增加医疗纠纷。另外,药剂科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掌握度有一定欠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法评估,导致用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有待完善:因药剂科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不足,使其无法对相应数据形成高度重视心理,导致不良反应记录混乱、无序。
信息化水平不高:曾有调查显示,很多地区医疗结构并不完善,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无医药报告指导,在实际用药中,亦无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沟通,诱发用药事故。
2 结 果
统计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后发现,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呕吐恶心、腹泻及皮疹、咳嗽和白细胞减少等,此次研究585例患者头晕42例,占比7.18%、皮疹65例,占比11.11%、头痛37例,占比6.32%、皮肤瘙痒31例,占比5.30%、恶心呕吐168例,占比28.72%、腹泻12例,占比为2.05%、静脉炎17例,占比为2.91%、发热17例,占比为2.91%、咳嗽25例,占比为4.27%、白细胞减少8例,占比1.37%。经分析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迅速予以对症处理,其中573例均在诊治后症状减轻,剩余12例患者因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较差,且存有较多基础病症,通过坚持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3 讨 论
从患者角度出发,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亦或是减轻其症状,但若药物质量出现差错,不但无法将药效予以发挥,且会延误治病时间,导致数多种不良反应发生,增加医疗矛盾。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措施,将药品不良反应降至最低:①强化责任意识。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药品监督责任人处罚办法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药剂科对法律缺失重视,疏忽不良反应这一管理工作,致使管控工作“走马观花”。鉴于此,医院与药剂科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态度,转变思想,建立科室联动体制,并借助有奖有惩机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认识的加强,且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测评中,切实杜绝此行为发生。②健全完善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管控机制。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及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管控机制的有效制定,确立监督人员职责范围,科学构建监督小组,按时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实施监督,并设置考核制度,奖罚分明,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提高,健全上报制度[3]。③增强业务学习力度。在强化院方责任意识的同时,还要使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管控措施的积极优化。医院要定期组织所有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相关学习及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促进药剂科人员业务能力有显著提升,纠正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不良认知,确保后续工作有序进行。④实施信息反馈工作,完善反馈机制。药剂科在一定程度上对药品使用状况发挥着监督管控作用,故药师要全面掌握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了解新型药物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循序渐进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管控工作。且结合患者病况向其认真宣讲药物使用须知事项,落实信息反馈工作,告知其药品不良反应,提高用药警惕性,从而减少不良反应[4]。
随国内医疗事业发展,人们安全意识逐步增强,对临床用药需求愈加增多,医院药剂科应与新时代潮流保持一致,改善自身机制,改变陈旧思想,从“重视药品供应”转为“一切为了患者”,坚持人文关怀主义,力争实现安全、高效用药目的。通过本研究可得,诱发药品不良反应因素繁多,如给药频率、自身因素、药物性质等,基于药物自身层面,其药理作用、分化产物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且协同用药亦能加大不良反应几率。而基于非药物因素层面,药剂科自我管控意识缺乏、监管机制不全,继而诱起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药剂科必须从自身出发,纠正不良认知,制定科学防范策略,贯彻落实责任分工制,明确各人员工作范围,从根本上降低不良反应率。同时注重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安全用药知识,确保患者安全、合理、健康用药[5]。
综上所述,分析并研究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后,采取个性化及全面性改进策略,最大限度减少用药不良事件,为患者从创建更为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