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2020-12-13王冰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8期
关键词:角型巩膜缝线

王冰冰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密山 1583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科急症,倘若患者出现持续性高眼压,就会导致视野缩小、神经萎缩以及视力受损等现象,危害较大[1]。因此,很多患者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将眼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常规药物长时间应用会引起相关不良反应,为了解除高眼压对患者视功能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早展开手术治疗。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体均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患者共计46例,分析病历资料入档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与此次研究内容相符合,在研究前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值为40岁,最大值为69岁,年龄均值为(52.63±3.67)岁。

1.2 方法

1.2.1 术前常规检查完善:在手术操作前,检查患者视力、视野、眼底、前房角镜等情况,展开全身检查,保证患者对手术操作具有一定耐受性。患者进行球周麻醉,然后利用上直肌缝线实施牵引处理后固定眼球,在12点的方向,从角膜缘位置作长度为6~8 mm切口,对角膜缘基底的高位结膜瓣给予烧灼止血处理。结膜缘为基底作板层巩膜瓣,深度为巩膜的1/3~1/2,将其分离至角膜1 mm位置处,应用丝裂霉素C(0.4 mg/ml)的棉片,进行巩膜瓣上下方以及结膜瓣西方位置的覆盖,将棉片去除以后应用平衡盐水(100 ml)冲洗结膜瓣及前后两面。在原前房的穿刺位置将房水持续放出,保证眼压平稳下降,在接近正常水平后可停止,然后经虹膜基底切除小梁组织(1 mm×3 mm),在展开宽基底周边虹膜切除术,进行巩膜瓣的复位。保证松紧适度的情况下做巩膜瓣挂角缝线2针,以便于活线结于穹窿部位的结膜面位置处,经过角膜穿刺口将平衡液注入前房。在巩膜瓣无渗漏的情况下,对结膜瓣实施对位缝合(2针),再通过角膜穿刺口在前房内注入平衡液,观察滤过泡情况,实施术眼的常规包扎。

1.2.2 术后处理:患者在手术操作后全身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物,从而预防感染,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在手术操作7天后进行结膜缝线的常规拆除,根据青光眼患者实际情况,比如:滤过泡形态、前房深浅以及眼压等,拆除可调节缝线,一般时间为3~14天。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x ±s形式表述,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手术操作前,患者眼压值为(38.16±6.43)mmHg,手术后患者眼压指标为(13.26±3.79)mmHg,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t=22.6264)。

3 讨 论

现如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病情急性发作时,患者存在高眼压现象[2]。倘若实施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案,会出现眼球严重出血现象,在术中患者眼压波动比较剧烈,并发症的风险性较大[3]。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单纯前房穿刺术虽然能够降低眼压,但是不能对房水情况进行重建,应该实施后期手术治疗。针对青光眼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助于降低眼压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次研究结果表示患者手术治疗后眼压指标明显下降,前后数据P<0.05,患者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可选择对患者伤口影响较小的抗代谢药物,并调整巩膜两侧边缘的缝线,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手术结束后,对于滤过强度的可控性较高。与此同时,给予患者丝裂霉素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控制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临床效果较为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角型巩膜缝线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缝线抗议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