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13王绍东
王绍东,宋 鑫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在临床中,颈椎病属于常见疾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颈椎骨关节病变或者椎管软组织病变所致,危害较大[2],需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实施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方案,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本文择取2018年0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是2018年0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纳卧位牵引治疗方案,观察组39例采纳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方案,其中观察组(39例):女18例、男21例;年龄在25~62岁,年龄均值为(40.85±3.74)岁。对照组(39例):女17例、男22例;年龄在26~61岁,年龄均值为(41.03±3.81)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纳卧位牵引治疗方案,取患者仰卧体位姿势,保持头身平直,将双手放置在体侧,保持全身放松状态。按压患者双小腿,并对身体进行固定。用手掌将患者头枕部拖住,手指项托颈椎。另一只手拖住患者下颌并往后仰,将定手手指维持在颈椎部位稍微后伸,然后双手协调,将患者的头沿着纵轴向上进行牵引,术者需要腰背部发力,微微牵动患者身体,持续时间控制在30 s,沿着纵轴的方向进行发力,此时会听见关节复位声响。之后,将牵引力缓慢放松,慢慢回缩患者颈部。
观察组采纳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方案,卧位牵引的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取患者俯伏作为姿势,在双侧的夹脊穴实施常规消毒,利用5 ml注射器,将4 ml复方当归液抽取,然后垂直刺入,深度为1.5 cm,回抽无血后上下提插,在患者出现酸胀感之后可将药液缓慢推入,一般为1 ml/穴。
1.3 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效果,根据不同的治疗程度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上肢麻木及颈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上肢麻木及颈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是指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现象,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以SPSS 20.0软件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述,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显效例数为15(38.49%),有效例数为17(43.59%),无效例数为7(17.95%),观察组显效例数为17(43.59%),有效例数为21(53.85%),无效例数为1(2.5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明显较对照组82.05%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颈椎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肩颈部疼痛,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牵引、穴位注射等是有效的治疗手段[3]。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明显较对照组82.05%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卧位牵引是一种复合手法,通过软组织松懈的方式可改善颈部周围肌群的力学性能,从而缓解其疼痛感。通过一牵一顿的方式,可纠正患者颈椎失稳现象,从而达到改善平衡颈椎静力的效果。矫正患者颈椎反屈,可减小头颅的重力距,降低了颈椎的负荷,有助于改善颈椎伸肌群的劳损现象。实施颈椎间孔注射治疗,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血缺氧状态[4]。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可减轻局部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