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化团体标准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020-12-13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6期
关键词:自愿性农机化国家标准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

□ 权文格

本刊记者

□ 党东民

5月20日,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团体标准专家审查视频会议”的召开,又有8项农机化团体标准即将落地,标志着中国农机化团体标准工作又向前迈出一大步,其影响力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这次审议的8项团体标准是,《农业机械作业载荷检测与试验验证技术规范 第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农机作业远程监管系统平台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农业机械作业载荷检测与试验验证技术规范第3部分:轮式拖拉机》《全喂入胡麻联合收割机》《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马铃薯挖掘与残膜回收一体机》《农机播种作业远程监测终端 技术要求》《改性脲醛树脂黏合基质块》。内容涵盖农业机械试验技术、远程监测技术以及各类农机具和设施农业相关技术等,完全对标“十四五”农机化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方向。

据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 介 绍,2017年2月10日,协会正式发布了第一个团体标准《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要求》(T/CAMA 1—2017),为同期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启动的深松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直接推动了信息技术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于农机作业,加快了农机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的推广应用,为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深松作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农机化标准体系的新时代。

刘宪认为,农机化团体标准的重要意义在于创新和探索,也是国家标准体系的补充完善,立项选择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尽可能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2019年9月22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机发展成就座谈会上,中国农机化协会再次发布了21项团体标准,包括农用航空9项、设施农业4项、畜牧6项。截至目前,协会已正式发布团标29项;立项暂未发布的39项,分别处于编写、审查、征求意见等不同阶段,其中2020年有20项。

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的团体标准发展约有一百年历史,负责组织编制标准的专业性社会团体组织较为健全,团体标准的监督、运用机制都相对成熟完善,所发布的团体标准是国家标准化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有些团体标准可上升为国家标准,有些团体标准被公认为国际先进标准,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借鉴。以美国为例,标准构架以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为协调中心,包括国家标准体系、联邦政府标准体系和各专业团体标准体系三部分,最大特色是突出了强制性、市场性和自愿性三原则。由此可见,多数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国家管理标准体系与自愿性标准体系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这里的自愿性标准体系就是团体标准。

2015年,国务院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出,国外自愿性标准基本对应团体标准,首次在中国标准体系中引入非政府标准类型,这是我国深化标准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刘宪介绍,2016年11月,中国农机化协会正式获准“中国农业机械化团体标准”相关资质,工作随之展开。制定发布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组织成立了协会技术委员会,由长期在一线从事农机化标准工作的技术人员组成;建立了立项申请、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审核报批、公示发布等团体标准流程。

2016年以来,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十三五”农机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机化团体标准建设的启动和实施,在农机化重大项目实施、行业自律活动、农机农艺融合和会员单位产品服务贸易等反面,发挥了技术支撑和信息平台的作用,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指出的是,作为现阶段农机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农机化团体标准更多地借鉴了一些国际成熟

的经验,在试验推广、维修保养、安全监督、国际贸易等农机化环节方面,增加了标准供给,如产品技术条件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在农机化领域方面,更多偏重于设施农业、农用航空、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作业技术和农机化软科学等方面。

当前正处于“十四五”即将开局的关键时期,为满足我国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团体标准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刘宪表示,虽然团体标准立项不受指标限制,也不受经费约束,但协会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工作,一定要结合农机化发展提出的需求,逐步解决现行农机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如标准立项难、更新周期长、社会参与程度不足、反映市场需求不够灵敏等,推动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同发展,建立我国新型农机化标准体系。Θ

猜你喜欢

自愿性农机化国家标准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上市公司透明度改进的关键一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论商事仲裁一裁终局的原因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