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新进展

2020-12-1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5期
关键词:后遗症高压氧针灸

郭 丽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新疆 和田 848000)

脑梗死是由于一种局部脑组织和血管坏死导致的脑软化疾病,常见和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患者恢复期长且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发病者常伴有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呈延长趋势,因而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将随这一趋势逐渐升高。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后遗症并发率,传统治疗由于只针对疾病本身,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后遗症的关注,使得大概率患者出现了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同时辅之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国内外在此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和结果。

1 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研究现状

脑梗死为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脑梗死的康复既离不开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续的康复护理意义更为重大。脑梗死常会引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褥疮、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疾病。

1.1 肺部感染

重症卧床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并发症之一。

1.2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氮质血症,贫血和血象变化,发热是主要临床症状。发生脑梗死后,患者的下视丘和脑干受到压迫,发生病变,导致自主神经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异常,引起消化道出血。

1.3 褥疮

脑梗死发生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体位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体位不变,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到压力,极易出现持续性缺血,发生坏死。此外,患者由于行动无法自己支配,多有不便,长期的卧床还会导致骨隆起等关节受到压迫,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和退化。

1.4 抑郁症和焦虑反应

脑梗死预后抑郁是常见脑血管病情感障碍,临床需对此高度重视。

2 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意义

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48小时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的脑功能代偿。根据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特点,实施康复锻炼并辅之以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既可以保障患者早期恢复的效果,又可以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依从性下降问题。康复护理是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与各科特色护理干预结合的护理方式,通过对出现后遗症的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再训练,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基本生活技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致残因素引发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达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基本自理的目标。

3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新进展

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及结构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脑组织的修复和康复治疗的功能具有重组特点,这一特点是康复护理治疗实施的理论和现实基础[1]。进行康复护理锻炼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尽可能地降低由于后遗症导致的功能障碍对患者造成的不良预后影响。

3.1 心理护理

接近一半以上的脑血管患者伴有轻重度心理障碍[2],而治疗情绪与疾病治疗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目前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通过为患进行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科普疾病的原因、治疗的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之重振信心;(2)了解跟踪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多次沟通,为其排解和打气;(3)开放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3.2 运动治疗

早期运动治疗的疗法主要为神经发育疗法,主要有Rood 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ADL 能力训练。ADL 是一个运动再学习过程疗法,强调早期康复,患者要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

3.3 早期活动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4],脑梗死后适量的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静脉回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使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还可使肌腱恢复灵活,防止关节僵直。国外也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活动对患者的安全没有弊端,患者在发病后的24h内进行站立活动或者下床走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可在体征平稳48h以后期间,进行适合强度的肢体活动,譬如早期可进行肢体训练、坐位锻炼等日常锻炼。

3.4 语言治疗

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后2周是语言功能恢复最明显的阶段。最新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神经元的机能发展与感觉刺激的类型和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患者病情稳定后,尽可能早的进行听说练习对代偿活动具有提升作用,且有助于脑损害后高级中枢机能的恢复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

3.5 高压氧治疗

我国学者认为,一方面高压氧可显著改善神经细胞功能,缩短患者治疗的疗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高压氧治疗既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快速建立侧支循环,还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红细胞膜过氧化,进而增加红细胞脆性,正向促进梗死部位的恢复。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病程还与高压氧治疗的疗程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

3.6 针灸治疗

脑梗死的针灸疗法治疗的独特疗效近年来先后被证实。脑梗死的患者一般存在脑神经压迫症状,进而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问题,而通过针灸可以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张力,还有可能让损伤的神经组织慢慢修复。针灸疗法目前主要为穴位针灸和拔火罐联合使用以及针刺法和语言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然而,目前的临床对脑梗死的发病及急救措施研究不够深入,治疗的重点都放在了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上。多数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或针灸与其他康复疗法联合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出现好转或较为稳定后,或因惧怕疼痛,或因惧怕麻烦而放弃了继续治疗。由于脑梗死本身的发病机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发后存在自愈性,针灸治疗的不连续性使得医学界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不可否认,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和缓解作用,针灸治疗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对已在临床实施的针灸疗法进行统一的治疗原则和规范的操作方案也尤其重要。

4 结束语

对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现阶段已有较多较为成熟的研究。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治疗、早期活动、语言训练,而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等目前是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后遗症高压氧针灸
春天的“后遗症”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