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评价

2020-12-13袁延贞余素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5期
关键词:预见性稳定型心绞痛

刘 沛,袁延贞,余素雅

(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200)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可诱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但患者治疗过程中受环境、心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严重者病情加重,因此需在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以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及预后效果,本文选择60例2018.10~2020.02接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对比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10~2020.02接收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试验组16例男、14例女,年龄45~75岁,均值(59.42±12.05)岁;15例劳力性心力衰竭者、15例静息型心绞痛者。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年龄45~75岁,均值(59.91±12.41)岁;16例劳力性心力衰竭者、14例静息型心绞痛者,对比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加强对其生命体征、身体功能的监测。

预见性护理:(1)健康指导: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选择不同健康教育方法,为其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诱因、临床症状、病情控制及病情缓解方法,其次叮嘱患者加强饮食、体位、情绪控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此外叮嘱其适量运动。(2)心理疏导:由护理人员为其讲解情绪疏导方法,一旦护理中发现其情绪低落,需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其产生心理问题原因,而后进行针对性疏导,其次叮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当出现恐惧、消极情绪时需及时向其传达疾病可治愈消息,提高其治疗信心[2]。(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遵医嘱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若心绞痛持续发作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4)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可通过检测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时间、疼痛程度等生命体征评估其病情,并定时进行心电图、心率、血压、血脂监测,并做好记录工作,为后期治疗、护理提供参考。(5)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指导其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清淡食物,进食高糖、高脂、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3]。

1.3 观察指标

①从护理及时性、护理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分值:0-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2.0分析,t、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x2表示计数资料,P表示检验结果。

2 结 果

试验组:30例护理质量93.61±3.42分;对照组:30例护理质量81.05±1.6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t=18.1376,P=0.0000。

3 讨 论

受生活、工作压力、肥胖、高血压、情绪等影响近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增加,若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可诱发心肌梗死、休克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加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护理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见性护理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通过护理程序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提前预知其可能出现护理风险,针对高发并发症需提前预防,确保治疗及预后效果。预见性护理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较常规护理高,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饮食指导及病情监测为主,首先为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及治疗相关内容,提高其对疾病掌握程度,有效规避生活中不良因素对疾病刺激,多数患者受病情影响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有效疏导,进而提高其治疗信心,合理用药、饮食指导为病情康复奠定基础,其次加强病情监测确保可及时发现异常,降低治疗中心绞痛复发率,本研究中试验组护理质量93.61±3.42分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可行性[4]。

综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用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预见性稳定型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