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的方法预防胆管损伤的作用
2020-12-13檀华锋
檀华锋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京 211200)
在对胆囊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过,不少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会发生胆管损伤的问题[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一旦出现胆管损伤,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为了防止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问题,可以使用Rouviever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方法,以此准确识别病灶,保护胆管[2]。在本研究中,选取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5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发现:经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5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52例患者中,男15例,女37例,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50.7±6.3)岁,疾病类型:胆囊息肉2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37例,充满型结石4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4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采用四孔法,在进境之后,将胆囊朝向头侧或者内侧进行牵拉,将胆囊后三角充分暴露出来,并且将Rouviever沟充分显露出来,将Rouviever沟以及其延长线当作解剖标记。选择Rouviever沟平面之上的位置,使用电钩将胆囊后三角的相关筋膜逐层切开,然后逐渐转向胆囊前三角,将前三角浆膜切开,使用分离钳以及其他的器械进行钝性分离,在镜下,要充分暴露出胆囊管,以及胆囊颈部,使用分离钳,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穿过胆囊三角。在胆囊壶腹后位置,使前三角和后三角进行汇合。将脂肪以及结缔组织合理取出,观察胆囊壶腹,以及胆囊管是否为“象鼻征”,使用钳夹切断Rouviever沟平面上部的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从胆囊床中逐渐将胆囊剥离出来[3]。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开放型35例,缺失型10例,融合型7例,所有患者均为安全完成手术,没有患者发生胆管损伤。
3 讨 论
胆囊后三角主要是相对于胆囊三角进行定义的。在临床中,胆囊后三角的主要组成包括,胆囊管,胆囊壶腹后壁以及肝右叶脏面,由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类似于三角形间隙,在LC中具有重要的解剖价值[4]。在腹腔镜下,通过观察孔朝向头侧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胆囊,胆囊后三角也能够充分暴露出来。由于其解剖特征比较明显,在筋膜下也不存在胆囊动脉走形,并且不存在胆囊三角变形问题,胆囊后三角不出现较严重的变形问题,纤维结缔组织也比较疏松的情况下,可以为分离解剖提供诸多便利,经过应用这种入路的手术方式,有效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5]。
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的注意事项[6]:(1)谨慎细微,手术操作人员要时刻认识到,胆囊手术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并且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胆囊疾病以及相关的基础疾病,在手术之前常规使用B超,有胆总管直径大于0.8 cm、夜间反复胆绞痛发作或有胆道梗阻的病人,术前进行MRCP检查,进行解剖准备,在手术过程中,要对胆管以及血管的变异程度进行充分识别,针对潜在的风险,要具有清楚的认知。(2)镜头旋转,将镜头旋转30度,逐渐改变视角,全面观察胆囊后三角以及胆囊前三角的情况,并且对Rouviever沟进行分析,确保手术过程在直视情况下进行精细化解剖。(3)在解剖顺序方面要先选择前三角的解剖入路,再选择后三角的解剖入路,如果胆囊后三角组织比较疏松,也不存在较严重的炎症变形,在筋膜下没有胆囊动脉的情况下,只要稍加分离,就能够将胆囊壶腹部清楚显露,还可以将胆囊管的总体轮廓显示出来。(4)采用冷热结合方式,使用电凝钩将胆囊前后三角分别打开,充分分析三管之间的关系,然后,合理使用冷热分离技术,尽量保护胆管,减少出血量。(5)多量少次,在解剖胆囊三角区的时候,要坚持少量原则,还要联合使用推,拔等方法,确保将管道结构充分显露出来。(6)合理的操作顺序,胆囊三角完成解剖之后,如果明确了三管之间的关系,并且象鼻征也比较显著,可以先对胆囊管进行离断。然后再对胆囊动脉进行处理。在胆囊管的前方,如果存在胆囊动脉,此时应该先处理胆囊动脉。(7)对胆囊三角解剖完成之后,需要将胆囊窝的底部全面显漏出来,在视野之内,只能有胆囊动脉、胆囊管。(8)合理中转,对于胆囊三角来说,如果显露困难以及解剖不清,无法有效辨别Rouviever沟平面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手术方式,中转开腹。如果强行使用腹腔镜进行分离,很容易出现胆道损伤问题[7]。(9)术中检查,在手术的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相关的检查技术来验证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一旦发现存在偏差,可以及时纠正。在胆囊切除之后,在胆囊三角以及胆囊床的位置要放置无菌纱布,并且进一步观察是否存在毛细胆管漏,以及胆管损伤现象。(10)分级处理,在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胆囊炎症,以及瘢痕化,解剖变异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手术难度十分大,操作困难,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会诊,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8]。
综上所述,作为普外科医生,除了要熟悉胆道解剖变异问题,还应该时刻认识到胆管损伤所存在的诸多潜在风险因素。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使用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方法,准确识别胆管,对其进行精准的分离与解剖,在根本上防止出现医源性胆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