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0-12-13石晓帆傅瑜弘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

石晓帆 傅瑜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的各级党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活跃在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班级、团支部中,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高校管理教育工作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又一次提出了对青年一代的新期盼。随着“00后”进入校园并占据主要力量,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发现,近些年竞选学生干部的人数越来越少,培养工作能力强、心理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干部越来越难等问题尤为突出。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界定

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人有20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阿特金森[2]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3],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在《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1989)[4]中指出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乐意去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个人的知识、能力、成败经验、努力程度等主观因素及工作性质、任务难度、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等都可能是成就动机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至于成就动机的团体差异,则与社会文化、民族特性、家庭教养、团体风气等因素有关。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也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职责,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学生身份,包括在学校、学院、班级、社团等任职的所有学生。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是指高校学生干部确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力求使其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激励学生干部在不断追求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体验到创造和追求的价值,使其心理素质、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在动态的锤炼中不断提高。

(二)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存在的问题

1.竞选人数不断减少,选拔工作难度加大

学生不愿意成为学生干部,成就动机不强。大多数学生干部的竞选流程,基本遵循班级团学干部竞选、学院团学干部竞选、学校团学干部竞选的顺序。很多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最先接触的是班级团学干部竞选,据调查显示,在班级竞选时,有超过4/5的同学都有兴趣参选,但在每学期或是每学年班团组织改选时,竞选的学生干部数量却急剧减少,甚至出现过无人竞选的情况。学院团学干部的竞选分为部长级及以上学生干部竞选、副部长级学生干部竞选、干事竞选等几部分,有的高校会选择在班级团学干部竞选之后进行干事竞选,部长级及以上、副部长级学生干部竞选在第二年的5—6月进行,也有的高校选择大一第一学期不进行学院团学干部竞选,而在第二年的5—6月统一竞选。很多基层学院发现,近几年来学生参加学院层面的团学干部竞选人数在急剧减少,以A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2014—2015年度,参加学院团学干部竞选人数为234人,2016—2017年度,参加学院团学干部竞选人数为186人,2018—2019年度,参加学院团学干部竞选人数为135人。这其中存在学院总体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参加竞选学生人数在锐减。与此同时参加社团学生干部竞选的人数也在减少,因为很多学生最初是抱着对某类社团感兴趣参加到社团中来,但在日后的社团活动中发现,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期参加社团活动,慢慢地社团成员在不断减少,而能够竞选的学生干部就更少了,且因为共青团改革方案,很多社团因为职能相同、性质相近被整合合并,导致社团的数量减少了。学校的团学干部竞选一般是在学院竞选之后,在每年的6月或是9月,既有基层学院的学生参选,也有一些想要到更高层次去锻炼想法的学生参加,因为学校对校级学生干部的综合要求较高,如是否在学院任职、是否为党员、学习成绩如何、沟通能力如何等,就会导致竞选的人数少。近年来因为学院学生干部人数在减少,必然会影响到参加学校团学干部竞选的人数。

由于参加竞选的学生干部人数在不断减少,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干部的选拔,即很难选拔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较强工作能力、责任意识明确、学习成绩优异等综合素质较好的团学干部,即使通过两年或是三年的团学干部培养,可以提升团学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但很多学生在经历过干事竞选、副部长级竞选后,并未参加部长级以上的竞选,也使得部长级以上的主要团学干部选拔工作困难重重。

2.责任意识不强,模范带头作用弱化

现在,高校学生干部大多出生于千禧年前后,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代。他们从小生活在自媒体、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新思潮、新思想对他们影响很大,甚至超过家庭教育、传统社会文化教育等的影响。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表示,现在的很多学生干部,责任意识不强,不清楚自己身为学生干部应该肩负什么样的责任,履行怎样的义务。他们在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与普通同学并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有些表现还不及普通同学。学生干部原本应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和“领头羊”,可现如今出现了一种怪象,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上,成绩不突出,甚至有些学生干部挂科、逃课,上欺下瞒,与科任教师、同学说,各种团学活动繁忙,可能会耽误一些课程,而与辅导员、团委老师说,每天每节课都在认真上课,使得很多科任教师、同学对学生干部群体产生了一些负面看法,认为学生干部利用上课时间做团学活动,没有尽到一个学生的本分,甚至于提起学生干部就很反感,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专业能力较差,只知道搞活动,没有起到一个学生干部应尽的模范带头作用,甚至相反。不仅如此,有些学生干部在寝室里、生活中,不但未尽到一个学生干部的责任,自己个人卫生脏乱差,还利用自己的一些职务之便,为寝室同学或是自己的朋友提供便利,违反寝室管理条例、夜不归寝、篡改加减分等,在同学群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团学干部形象。

还有些学生干部,工作动机存在功利,服务意识不够牢固,[5]缺乏奉献精神,“官本位”思想较严重,[6]对成为学生干部的动机不纯,认为学生干部高人一等,可以管理别人,严以待人、宽于律己,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眼中只有学生干部可能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学生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觉得作为学生干部可以有很多其他同学没有的“特权”,当有评选评优时,辅导员老师、团委老师会优先考虑自己,入团、入党等也会重点放在学生干部身上,未来就业、考研、出国等,也可以很有优势。做工作避重就轻,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积极做,收效甚微、费力不讨好的能推就推,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群体形象和应起到的积极作用。

3.工作热情不高,创新工作能力欠缺

近些年来,很多科任教师都反映,学生上课状态不好,认真听课的少,学生们人在课堂,但心不在课堂上,课堂互动也少了很多。这种现状也体现在学生干部身上。这些千禧年前后的学生干部在家庭中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贝,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学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需要通过自己努力争取而得到的东西或事情,这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成为学生干部以后,觉得做学生干部很容易,尤其是一些工作比较简单的职位、或是低年级学生干部,他们几乎从事的是很多的数据统计、表格制作、签到记录等工作,起初可能积极认真,久而久之,当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后,觉得工作简单,即使有想继续往高层次学生干部竞选,也会失去当初的工作热情,得过且过。还有些同学认为,做学生干部不外乎做表格、组织活动,自己在做干事、副部时都已经得到过锻炼,没有工作激情,总是重复过去做过的事,提不起精神,很多学生干部选择不去参加部长级及以上的竞选。

新时代,无论是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要求,还是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需要,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置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对于大学生来说,把学到的多元化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7]但很多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工作方式,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任务或是本职工作。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以“等、靠、拖”的状态进行,老师不布置工作,心中没有想法,老师布置工作,按部就班,重复过去开展的各项活动,没有新意,或是照抄照搬其他学校、学院的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对于工作的思考和总结,也缺乏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长此以往,工作热情慢慢消退,学生干部工作也乏善可陈。

二、影响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因素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从吉林省内50多所部属、省属本专科、民办院校中选取了10所高校的学生干部进行调查,使用《成就动机测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管理和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1)调查对象包括985或211高校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省属本科院校4所(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高职专科院校1所(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本科院校1所(长春光华学院),独立院校1所(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共发放问卷2 200份,共回收问卷2 058份,回收率为93.55%,有效问卷1 902份,有效率为92.42%。参与调查的学生干部中,985或211高校572名,省属本科院校792名,高职高专160名,民办本科183名,独立学院195名;大一1 005名,大二462名,大三268名,大四162名,大五5名;文科706名,理科439名,工科501名,农科57名,医科139名,艺术60名;男生853名,女生1 049名;校级429名,院级710名,班级564名,社团199名;城市767名,城镇620名,农村515名。本研究采用的《成就动机测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量表分30题,分两部分,每一个部分15道题,分别测定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量表采用4点记分,成就动机的得分由希望成功得分减去回避失败得分构成。得分越低,成就动机越弱。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

(一)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现状

根据某人才技术研究所人才测评软件显示:Ms得分:51—60绝少有这种情况或有乱答倾向;45—50具有很高的成就动机;40—44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35—39具有一般性的成就动机;15—34成就动机很弱。Mf得分:50—60对失败特别在意;40—49对失败很在意;30—39对失败比较在意;20—29对失败不太在意;15—19绝少有这种情况或有乱答倾向。

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干部希望成就动机(Ms)均值为42.10分,避免失败动机(Mf)均值为39.47分,成就动机均值为2.63分。因此可知,高校学生干部总体表现出较高的希望成功动机水平,对失败也比较在意,这与赵英顺[8]的研究结果一致。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分子,有理想、有目标、有抱负,他们渴求成功,通过对学习竞赛结果、参与组织活动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因此,他们的成就动机整体水平较高,这也与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影响

为了了解人口统计学变量(高校类型、性别、年级等)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影响,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差异性检验。

1.高校类型在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以及成就动机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高校类型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两两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高校类型的学生干部在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以及成就动机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其他学者研究不尽相同。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独立院校、民办本科学校的学生干部比985或211、省属本科学校的学生干部,希望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水平要高,尤其是民办本科学校的学生干部最高;985或211学校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水平最高,高职高专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水平最低。这与汪琼[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高职高专、独立院校、民办本科学校的很多学生由于高考失利,并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他们入学后通过做学生干部的经历,不断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他们比那些高考进入理想学校的学生更加向往成功、积极地追求成功。同时,他们也更害怕失败,对不确定的情境、事物,可能更容易焦虑不安、畏手畏脚、不敢追求困难的任务等,这是高职高专、独立院校、民办本科学校的学生干部比985或211、省属本科学校的学生干部希望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水平要高的原因。

在选取的10所高校学生干部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都比较高,985或211学校学生干部一直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综合素质能力较强,他们追求成功,也容易成功,其成就动机水平最高;而高职高专学生干部虽然也对成功有着很强的渴望,但毕竟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如本科院校学生,所以其回避失败动机也较高,因此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干部其成就动机水平最低。

总体而言,希望成功动机水平高于回避失败动机水平,这与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并对未来有激情、有热情密不可分。

2.年级在成就动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年级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两两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同年级在希望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成就动机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高年级学生干部在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上高于低年级学生干部(医学生除外)。这与朱丽雅[10]、郑燕飞[11]等学者研究一致。

高年级学生干部通过前几年的干部工作经历,已然成为学生群体中金字塔顶尖的人物,成为学生会主席、部长、社团会长等,收获了很多荣誉、经验,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心,更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智,也能在失败的经历中总结教训,勇于向困难挑战,因此他们的希望成功动机较高。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他们面临就业的压力,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且能够尽快成功,这么多年的学生干部经历也不允许自己失败,这就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意面对失败,所以其回避失败动机也较高。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总是能在思想、行为等方面走在学生群体前沿,这可能与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追求自我成长、校正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关。这也可以说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干部,总体的成就动机水平并不存在差异的原因。

3.学科在成就动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学科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两两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希望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维度,不同学科类型的学生干部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总的成就动机上,却不存在差异。农科类和艺术类学生干部的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相比其他学科高,文科学生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最低。这与朱丽雅[10]、郑燕飞[11]、桂艳萍[12]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文涉及10所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干部,学科划分相对较细,其中农科类学生,其专业特点需要其更多地进行动手实际操作类学习,所以挑战性也较强,面临的失败也会更多。艺术类学生,其情感丰富细腻,更多关注其内心的感受,他们热情自信,乐于表现自己,且个性突出,不太在乎外界评价,正是由于其敏感细腻的特点,他们对失败的感知能力也较强。这些特点是农科类和艺术类学生干部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较高的原因。相对于其他学科,文科类学生干部的希望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都较低,总的成就动机高于其他类学生干部,这可能与文科学生学科特点有关,文科类学生干部在处理人际关系、日常事务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情商,很多高校的主要学生干部也是文科类的学生居多,所以他们更容易成功,也不惧怕失败。

4.性别在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性别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在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方面得分都高于女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成就动机却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女生成就动机水平高于男生。这与汪琼[9]、桂艳萍[12]等学者的研究一致,但与朱丽雅[10]、郑燕飞[11]等学者的研究不一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经济政治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代女性早已脱离传统思想和观念在女性身上的桎梏,即使仍存在一些性别偏见或是差异,但她们和男性拥有同样平等的机会,同样是家庭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样在职场中绽放光彩,甚至有些女性做的工作是男性做不来的,取得了比男性更加出色、更加难得的成就。而且对女性的家庭教育,与男性越来越接近,或是说没有任何性别差异。以往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一家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对于女儿的教育也要求女生独立、自主、有能力,她们在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更加自我,所以她们更渴望功成名就,也不惧怕失败。男性在传统观念驱使下,在当代女性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他们其实对成功的渴望是高于女性的,同时他们也回避失败。

5.学生干部类型在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学生干部类型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两两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干部类型在回避失败动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希望成功动机和成就动机上差异显著。校级学生干部希望成功动机、成就动机水平最高,社团学生干部希望成功动机、成就动机水平最低。

本文将学生干部分为了校级、院级、班级和社团4个层次,这在之前学者的研究中,并没有如此区分。在学校做学生干部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是1—3年级一直在学校团学组织工作,或是各个基层学院的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才可能成为校级学生干部,他们个人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因此这些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发挥、对自我的认可、对成功的渴望,肯定会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干部。而社团是以兴趣爱好为主的学生走到一起组成的群体,他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通过选举或者推荐的方式推选出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不像其他学生干部那样,有固有的工作内容、流程等,与老师学生接触多,他们更多地是想办法把整个社团管理好,让这些通过兴趣聚在一起的小伙伴能够玩到一起、学到一起,整个社团可以更好地运行下去。有很多学校并没有把社团学生干部纳入到学生干部群体中,他们既是学生干部又不像学生干部,所以他们的成就动机不如其他学生干部高。

6.家庭所在地在成就动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家庭所在地对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两两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所在地在学生干部希望成功动机、回避失败动机、成就动机水平上并没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与汪琼[9]、朱丽雅[10]、桂艳萍[12]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也趋于一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所以来自城市、城镇、农村不同地区的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念、对成功的渴望也在不断趋同。

三、解决高校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现状的对策

(一)健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机制,满足学生干部成就动机的需要

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学校、学院特色,制定适用于自己学生干部的任用考核细则、岗位工作职责、奖励惩罚措施等一系列文件,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息息相关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多多参与学生干部选拔,尤其是那些只注重学习、或是只注重参与活动的“瘸腿”学生,在保证竞选人数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学生干部。一个学生干部的选择与培养,不是辅导员、班导师、团委老师等的个人喜好与倾向,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因此,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可以使所有学生干部感受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对待,积极向上的可以更加努力,期望变得更好,获得更多奖励和机会。消极怠惰的可以通过惩罚等方式,清除一些学生干部群体中的“毒瘤”,或是促进一些学生干部改变工作方式,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干部。对高校学生干部的成就需求分析显示:学生干部的成就需要来源于克服困难、成功完成任务,也来源于主管学生干部的老师对其工作的肯定、同学们对其工作的认可。[13]可见,健全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奖励工作机制,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学生干部群体,规避学生工作人员在选拔任用学生干部时出现的个人因素,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动机需要,也可以改变学生干部竞选人数减少的困境,更好地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和工作。

与此同时,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文件,一定要精细,符合时代要求,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比如班团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定要符合班团组织特点,结合当下的班团一体化改革,适时增减相关岗位及职责,发挥基层学生干部的优势和特点,既需要在班团组织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也要在学院、学校等各类大型活动中发挥“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以便更好地完成各类大型活动。由于学生会改革、社团改革,对学生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学院、学校学生干部任用考核文件中,一定要明确岗位职责,应对不同变化带来的不良后果。现在很多曾经的学生干部岗位或因职能相似合并,或被削减,整体而言学生干部岗位数量在不断减少(班团一体化、社团减少等),还要面临竞选人数减少的困境,所以适时适度的奖惩措施文件,树立优秀学生干部典型,增强学生干部的荣誉感、自豪感,都可以增强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

(二)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干部责任服务意识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生干部更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各高校应当加强推进青马工程育人项目,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深厚的理论和文化素养、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出色的专业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坚定学生干部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能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现实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学生干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可以开展各类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学生干部培训,邀请优秀学生干部代表、校友代表等,通过他们的个人经历感染、感动学生干部,将理想信念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中去,由内而外的改变学生干部思想意识,使之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合格的学生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依托学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和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干部讲授团课,结合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提高学生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7]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管理者、组织者,更应该多组织些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符合时代潮流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文体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学生干部的引导作用。作为学生群体的代表,在学生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又代表学生群体发声。对于学生干部来说,良好的品德素质(诚信、宽容、廉洁等)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很多与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活动和工作,如评奖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学生干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需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和态度,尽可能考虑大多数学生利益,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品德修养和道德修养。高校学生干部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新网络,利用网络信息化优势,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时代特色,做好学生与老师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学生解决需求和问题,帮助老师管理和服务,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三)营造良好和谐学生工作氛围,提升学生干部创新创意能力

和谐的学生工作氛围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工作团队凝聚力,构建开放、轻松、自由以及充满关爱的学生工作氛围,从而满足学生干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满足学生干部的归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很多学生成为学生干部,就是为了满足提升个人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社会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良好和谐的学生工作氛围,包括互敬互爱、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创先争优、公正无私、争当学生干部等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群体特征。学生干部可以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时间安排,组织一系列团建活动,如定期举办凝聚集体团结力、素质拓展活动,巩固基本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干部素质能力培训活动,锻炼心理抗压能力活动等,既可以让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干部互相了解,也可以通过此类活动强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提升学生干部的公信力和认可度。还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学生干部例会,对过去一周各项学生活动和工作进行总结,策划未来一周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各级各类团学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工作上的交流,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完成每一项学生活动。如果时间空间允许,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户外踏青活动、春游活动等,在工作之外,互相交流学习。

学生工作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学生干部也要善于根据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同学的实际需求,打破常规工作思路的束缚,做到思维、能力和理念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工作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工作才能取得实效。[5]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干部经历使学生干部群体比其他同学具有了一些社会需要的优势,如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音表达能力等,但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高校学生工作应重点培养学生干部创新创意精神。学习是永恒的动力,学生干部应通过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掌握创新理论知识,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打破固有思想桎梏,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磨炼意志品质。高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工厂去、到公司去,在实际工作和实践活动中汲取创新创意知识,提高创新创意能力。

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总体成就动机较高,但仍存在竞选人数不断减少,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辅导员、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干部在工作学习中预期规划能力、处理突发问题能力、事后总结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增强学生干部对自身职责的认同感、自豪感,避免盲目追求成功,针对不同学生干部遇到的不同问题,给予相应的锻炼方式,使其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