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实验动物学中融入伦理学的思考

2020-12-13杜正华高瑞梓乔一桓张翼超李纪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动物学伦理学医学生

陈 乐¹,杜正华¹,高瑞梓¹,乔一桓¹,马 骞¹,张翼超¹,张 龙¹,郭 源¹,李纪鹏²*

(1.西安医学院研究生处,陕西 西安 710068;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2)

医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繁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实验动物学在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是一门融合多种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发展而形成的实践性较强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学科特色[1]。

医学伦理学是指运用伦理学相关理论对医疗工作人员提出道德要求,在评价医学生及医生工作质量、增强医学生及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医学伦理学课程对于医生的培养有着极其深远意义。

1 实验动物学与伦理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实验动物学及伦理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均较少。实验动物学中存在着实验动物数量不够,医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等问题。并且,在实验动物学教学和进行动物实验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教学实验为验证性操作,有成熟且完备的实验大纲,在实验中通常使用单只动物进行操作并观察现象、记录, 且实验动物在课前均由实验员采购及准备, 不需要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动物品系的选择、随机分组对照等前期工作;而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学实验,需要科研人员独立完成以上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及后续操作[2]。

伦理学学习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师单纯讲授为主,讲师缺乏与学生互动,学生较少有代入感,许多学生在学习完伦理学课程后,依然对伦理学没有清楚的认识,无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医学生之中,普遍存在重视医学临床相关课程学习,轻视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导致的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1.1 实验动物学及伦理学的学科功能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在医学相关基础性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学科,作为医学技术及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人类及动物疾病机制的研究、疾病模型的建立、药物安全性及副作用的评价等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因此实验动物学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门课程设立的的目的在于训练医学生一些基本临床操作以及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医学伦理学学习对帮助医学生形成仁爱包容、自强进取的人格,从而成为以人为本的医务人员是十分必要的的。从本质上说,医学伦理学是为了提高医疗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强调运用专业技能,守护患者健康;从形式上来说,医学伦理学是具体规范的是医疗工作者的哪些行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的正义与邪恶、善与恶和美与丑,从而达到规范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交流时的言行举止。医学伦理产生于现代医学及其发展的需求之中,并且反作用于现代医学,也一定能够对其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3]。

1.2 实验动物学中的伦理学问题

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实验动物被大量应用于教学与科研中,实验动物学中的伦理学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但在医学院校的实验动物学实验课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绝大多数医学生能够意识到动物实验的重要性,并在实验中贯彻伦理学的相关知识;然而,由于实验动物的伦理学观念还未被医学生深入理解,在思想认识上还片面地把实验动物等同于一般实验用品、实验耗材,缺乏对实验动物生命本质的敬畏与尊重,让我们深思动物实验、伦理学教育与临床工作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之间的承接关系,从而进行改变。

1.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伦理学

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和使用动物模型,从而避免仅仅只做细胞实验,缩短研究时间,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为解决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建议,并且可以对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做出评价[4]。在这之中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伦理学相关观念。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与实验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够从全局的层面上控制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并且能够正确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保障实验动物基本的的生存权利。在结束动物实验之后,对于部分实验动物实行“安乐死”,减轻其痛苦,死亡的动物则统一回收动物房,进行火化处理,以维持动物的生命尊严[5]。

2 伦理学在实验动物学中的应用探索

通过调整医学院校医学生实验动物学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中增加伦理学等教学内容,建立传统实验动物学与医学伦理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开展专题式教学模式和课外延伸教学,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动物实验技术教学,并与伦理学相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2.1 转变教育理念

现阶段,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疗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高等院校、教师遵循什么样的医学人文教育观念,学生则接受什么样的医学人文理念,这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否合格,关系着能否满足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关系着能否服务于群众的身、心健康。如果忽视教育、培养的过程,只注重教育、培养的结果,这往往会导致教育、培养的僵化和倒退,医学生及医生仅仅只掌握了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只注重追求精湛医术,而忽略了自身医德的建设,这样的医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简单来说, 医学高等教育在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而忽视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培养。医学高等院校应当培养学生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再提升到以身、心健康为中心。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仅是医术精湛,更是懂得病人的疾苦,并且感同身受。“病人至上”, 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文观念,要尊重生命。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要求和理想目标,在医学实践中贯彻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2.2 明确伦理学在实验动物学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杂志及期刊对所投文章中涉及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的医学伦理审查(医学伦理审查是对医学科研和医疗临床实践进行审核和监督, 确保其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如果认定文章中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与伦理学不符合伦理学观念,杂志及期刊有权利有权利拒稿。医学生不仅要从技术层面上思考某一项研究在操作上是否具有可行性, 还要更多地从医学伦理学角度对这项研究可能对个人、对社会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角度考虑,评估这项研究究竟应不应该做,在这两者权衡中,伦理学角度考虑的结果应该起到决定作用。

2.3 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进行伦理学教育

在进行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优化的过程中要加强与伦理学的相互交流、沟通和联系,对于在伦理学课程已经讲解的内容应当略讲或者不讲,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对于其中没有讲解的内容则需要详细讲解。在实验动物学中,应重视动物福利,目前国际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动物福利内涵即“满足动物需求的五大自由”,即“5F原则”—享有不受饥饿、口渴的自由;享有生活环境舒适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和伤害的自由;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6]。实验动物福利的核心是“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其内容是: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或用非动物的方式代替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和尽可能完善实验程序及改进实验操作,避免且减轻由于实验操作给动物造成与实验目的及结果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等[7,8,9]。合理科学的在实验中使用动物模型,在实验中自觉贯彻伦理学相关理念,减轻动物病痛及痛苦以减少动物应激、应急反应。在实验动物学中进行伦理学教育基础是转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认识,认识到这门学科不仅仅是进行关于动物实验的相关操作技能的学习,更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关注实验动物生命权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普及实验动物伦理知识。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到伦理学原则,在实验动物学中,将保障动物福利列为动物实验的前提。在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医学伦理学原则,例如,实验结束后的依然存活的动物不进行安乐死,而是在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后用于本实验室或一些研究生的预实验,以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在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其遵守伦理学原则,监督贯彻执行的情况、自觉改善动物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目的。

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说, 医学绝不是单纯的解决患者的病痛, 更是体现人性关怀、社会公平、正义的人道主义事业。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 要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 要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病人, 我们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在医学生专业课程中穿插必要的人文知识, 但重点是精神和观念的引导。要教育学生重视生命的价值。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 对别人的生命要关爱。要培养学生崇高的信仰, 因为“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10]

猜你喜欢

动物学伦理学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师范生动物学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