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病致前牙位移患者使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0-12-13李光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0期
关键词:前牙牙周病移位

李光磊

(嘉祥李光磊口腔诊所,山东 济宁 272400)

牙周病有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复杂的特点,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与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对患者的牙龈、牙周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在发病后患者会伴有牙周炎情况,会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发生前牙移位,导致松动情况的发生。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容易致使咬合创伤,会为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会使得患者外貌受到影响。由于我国牙周病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疗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减少患者牙齿松动情况,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口腔情况。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100例牙周病致前牙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100例牙周病致前牙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7.8~45.2岁;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6.8~46.6岁。两组患者之间未有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晓并自愿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100例患者经过X线检查均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存在前牙移位、前牙伸长等情况。排除标准:哺乳期和妊娠期患者额排除,患有实验效果影响其他疾病的患者排除。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医生需要指导患者完成每天早晚两次的口腔清洁工作,告知患者需要在饭前饭后进行漱口。在正式开始进行口腔正畸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口腔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口腔中的牙周和根面进修正,并将患者口腔的病变位置和不良修复体进行拔除,通过应用抗生素治疗患者的牙周炎,使得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缓解[1]。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

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具体而言:(1)患者的后牙不采用带环的处理方式,而是利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对患者开展正畸工作,并黏连颊面管。(2)在患者的前牙处设置托槽,使用钛合金丝对前牙进行排列。(3)医生可以通过多曲唇或者澳丝对患者的前牙进行压后处理,并对患者前牙的后方使用橡皮链对尖牙进行处理。(4)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牙周组织能力进行检查,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方法调整正畸力度。除此之外,患者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之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通过X线片了解患者口腔实际情况,并对患者的牙周进行清洁,同时观察患者牙槽生长情况[2]。通常情况下,患者治疗周期需要10个月。注意事项: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若检查出不良情况则需要及时就诊;患者需要进行口腔清洁工作,并要保持饭前饭后漱口的习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前后治疗的牙齿松动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并记录患者的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等情况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探针出血率记载。

1.4 判断方法

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后与治疗无明显变化,同时病情未得到控制,牙齿松动情况未好转,患者在一年出现牙齿脱落,伴有结扎丝断裂情况,被称之为无效;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后与治疗前有明显变化,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牙齿松动情况有所减轻,被称之为有效;患者的前牙复原,并且牙周功能恢复正常,无牙齿松动和牙齿脱落情况,称之为显效[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分析

对照组50例患者中,牙齿松动度0 mm~1 mm患者有9例,松动度在1 mm~2 mm患者有19例,松动度在2 mm~3 mm患者有8例,松动度大于3 mm患者14例;研究组50例患者中,牙齿松动度0 mm~1 mm患者有13例,松动度在1 mm~2 mm患者有21例,松动度在2 mm~3 mm患者有10例,松动度大于3 mm患者6例。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牙周各项指标分析

对照组50例患者中,前牙覆盖在4.01~5.01,前牙覆牙合在2.81~6.15,牙周袋深度在3.80~5.94;牙槽骨高度3.69~6.67;研究组50例患者中,前牙覆盖在1.50~4.52,前牙覆牙合在1.52~3.54,牙周袋深度在2.33~4.69;牙槽骨高度3.66~6.72。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探诊出血率分析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探诊出血16例,探诊出血率为32%;研究组50例患者中,探诊出血3例,探诊出血率为6%。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认为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等情况,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牙周组织损伤的情况。如若患者出现牙周炎未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使得牙齿出现松动或者移位的情况[4]。一般情况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会出现牙龈炎症或者出血、前牙明显移位等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使得患者的牙周组织出现损伤、脱落等情况,影响患者的牙齿外观。

在常规的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治疗中,主要是通过牙周炎的基本治疗和局部用药进行消炎,从而可以有效遏制病情的发生,但常规治疗方法会存在咬合性创伤、前牙移位畸形等情况,会致使牙周疾病愈发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逐渐催生出口腔正畸技术,是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的一种方法[5]。应用口腔正畸技术主要是由正畸内收和压散的方式治疗患牙,同时需要对前牙区的咬合进行矫正,进而使其恢复正常,并要使用正畸舌侧固定技术对前牙咬合进行修理,帮助前牙复原,促使牙齿保持良好,达到理想的正畸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牙周病致前牙位移患者中应用口腔正畸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控制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前牙牙周病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读编往来/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