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2020-12-12钱家锋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钱家锋

摘 要:历史就是过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情,学习历史也就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由于历史知识的广博,其中所涉及的历史概念十分繁复,学生很容易对其内涵产生误解。有鉴于此,时空观念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培养策略

历史是立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改变,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明确了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对历史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因此,时空观念的培养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前提。然而,很多高中历史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依然秉持平铺直叙的讲课方法,对于各种历史概念也只是让学生死板地记忆。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记住了,却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

有鉴于此,教师应该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认识到时空观念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真正做到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灵活运用地图,增强概念的直观性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统筹时空观念和历史概念,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各种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形成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地图就是空间概念的最好体现。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学生可以较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地域的特点,而通过对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也能够感悟到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此外,相比于单纯的概念讲解,有了地图作为参照,学生无疑会在知识理解方面轻松很多,更加容易掌握概念的内涵,增强知识底蕴。

比如,在《开辟新航路》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当时的世界地图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大航海时代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将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的势力范围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看一看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第一批“吃螃蟹”的欧洲国家获得了怎样的势力扩张。从欧洲到北美洲,从非洲到南美洲,世界各地第一次联系了起来,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聚集在了欧洲。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对“新航路”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它的伟大意义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展开时空对比,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统筹时空观念和历史概念,教师也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总有着相似的水花,这也是学生容易弄混的部分。根据这些知识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讲课时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同类事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分析其影响,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

比如,在《发达的古达农业》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确不同时代的不同农业方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将内容总结为一张表格,从“刀耕火种”“精耕细作”这两种农业方式的对比来明确其含义。在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差,人们往往通过焚烧植物的方式来开拓土地,对于种植的各种方法也所知甚少,这是由其所处的时代所决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变得精细起来,各种农历节日的确立、农业工具的产生等都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这样的对比,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就基本明确了。

三、建立知识体系,发现知识联系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统筹时空观念和历史概念,教师还可以从知识体系的建立上下手。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前后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历史规律的体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往往是独立的,这对于学生理解概念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方法,带领学生发现各个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如此一来,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就如同掌上观文一般被学生掌握了。

比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郡县制”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盛世,所统治的疆域和人口也是空前的;同时,几百年的战国乱世已经证明了分封制的弊端。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掌握全国力量的政治制度,郡县制也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生对于郡县制诞生的前因后果及其作用自然也就有了更加详细的认知。

四、結合习题,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统筹时空观念和历史概念,教师也可以从习题练习的角度出发,通过解答习题来引导学生建立时空观念。习题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好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南针。教师可以在设计习题时多加入一些时空方面的信息,要求学生必须综合时空信息来考虑才能够解开习题。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时空观念的练习了。同时,习题也能够以另一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课本上各个历史概念的内涵,完善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掌握。

比如,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习题。在习题的题干中,教师要给出当时汉朝的一些政治需求和基本情况,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明确当时汉朝的统治者需求怎样的一种统治思想。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题干说一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能够实现。学生通过解答这道题,就会明白,儒家思想的壮大实际上是当时的社会情况所决定的, 而其本身对百家思想的吸收同化也进一步促进了这一事件的产生。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在日常学习中更加重视从时空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概念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统筹时空观念和历史概念教学,教师首先可以引入地图这一辅助工具,使概念更加直观;其次可以将不同时空下的同类事件进行对比,明确异同;再次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洞察前因后果;最后还可以通过对习题的合理设计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义初《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钥匙—以“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10期。

[2] 文邦英《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林区教学》2018年第9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时空观念下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号GS[2019]GHB040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柳永词抒情本位中的时空观念浅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