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0-12-12陈盈盈
陈盈盈
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
陈盈盈
(喀什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论文分析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在开展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并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喀什大学实际,提出了并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强化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合理配置课时三点建议,以期推动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发展。
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喀什大学
一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2]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全国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部分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以传统式的读写练习为主,不能兼顾“听、说、读、写”的均衡培养发展,现代化信息手段利用率不高。教师讲解仍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高,学生只是简单的学习课本上的内容,缺乏与社会发展主动接轨的意识。因此,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
二 研究目的
近年来,在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下,笔者任教的学校也开展了相应改革。但由于笔者所任教的喀什大学在地理位置、生源结构、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略显差异。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较大。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三 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采取分级教学模式
喀什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近年来共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前期在学校招生总数较少,师资充足的情况下,公共英语教学采用行政班式教学。各学院学生根据专业班级自然分班授课方式,在该教学模式下,班级人数容量在30-50之间,教师授课压力相对较小,上课时间灵活,更易组织分组教学活动。学生与熟悉的同学一起学习公共英语课程,学习氛围相对活泼轻松,学习主动性相对较高。但随着高校人数扩招与学校专业设置增多,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由于师资队伍数量有限,现有的教师人数难以承担所有行政班级的教学。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了分级教学改革,学生在大一新入学时按照学校统一组织的分级考试成绩或依据高考成绩的高低进行分班。分班后班级容量扩充至90-120人,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各班级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学生,但学生学习水平相近,教师教学难度降低。但由于班级容量过大,教师在公共英语课程讲解中多采用“填鸭式”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班级容量大、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班级导致分组教学等课堂活动难以组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成绩较低的班级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低下,教师需耗费大量精力维持课堂纪律。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
学校在分级教学前期,对学生的期末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来核算。平时成绩包括了5次作业成绩、3次听写或测试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及考勤情况。期末考试为学校自主命题出卷,课本内容在试题中占有一定比列。但过程性评价中依托平时作业、测试、课堂表现、考勤成绩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全面考察学生日常学习情况,期末考试时学生倾向于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考试中单纯靠识记内容考取高分,忽略了对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练习,学习功利性过强,学生将一学期的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定位获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格,忽略了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且由于学生较容易达到课程合格要求,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低,学习主动性差,教师上课热情不高。
2018年以来,为增加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学校对公共英语课程平时成绩评价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平时成绩虽仍占总评成绩的40%,但在原来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种评价内容,即线上学习平时成绩及英语实践活动平时成绩。调整后作业、听写或测试、课堂表现、考勤各占平时成绩的5%,线上学习成绩和英语实践活动各占平时成绩的10%。公共英语课程在分级教学之初就采用了ismart、welearn、unipus线上教学平台,在使用教学平台之初,教师多利用其进行备课、布置测验、课堂考勤等活动,随着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学习成绩也被列为考核平时成绩的标准之一,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为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校在考核评价内容中加入了英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各类英语竞赛、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曲演唱、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等,参与项目满三项即可获得满分。各班级教师将英语实践活动作为评价学生平时成绩的标准之一,各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的细化也增加了师生的考核压力。同时,为增强期末考核的公平性,学校自2018年起不再采用期末自主出卷考核公共英语课程,而是根据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折算期末成绩。该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公共英语课程学习,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以便顺利获得学位证书或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但是该种折算方式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
(三)分层次选用教材
分层教学后,各层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差异,学生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学校根据学生的层次及专业选用了三中不同教材,即文科学院学生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理科学院学生选用《体验英语》,音体美学生选用《新起点大学英语》,所有学生均从第一册开始学习,在教材选用上虽未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但由于各层级学生水平不同,学生对于教材的适用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教材中涉及的部分话题晦涩难懂,学生自学预习难度大。
(四)重视读写教学,忽略其他教学
笔者随机抽取了10名在学校承担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公共英语教学的认识,95%的老师都表示在课堂上由于班级人数限制及教材选用特点常以讲解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主,较为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听说教学常被忽视。
此外,笔者分析了2019年12月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通过分析学生在写作、听力、阅读、翻译各模块得分比重,来了解教师教学重点内容及学生得分情况。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听力部分占整套试题的35%即248.5分,在该部分达到149分为及格;阅读部分占整套试题的35%即248.5分,该部分的及格分数线也为149分;英语写作与四级翻译部分共占30%即213分,该部分的及格分数127.8分,整个四级试卷总计710分。
表1 2019年12月全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各题型得分率
从表1可知,学生在阅读方面平均成绩最高达118分,写作与翻译次之,听力最低;写作与翻译部分的得分率与及格率最高,阅读次之,及格率达14%,听力最低只有6%,在得分率方面写作与翻译、阅读的得分率也均高于听力部分。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对读写内容较重视,对于听说部分的讲解较欠缺。而从成绩的方差来看,写作与翻译部分的方差最小,得分率高,表明学生在该部分的成绩相较于听力与阅读部分变换较小,相对稳定。而听力部分得分率较低,且方差较大,表明学校学生听力水平普遍不高,亟待提高听力教学质量。学生的听说教学不被重视,学生难以全面均衡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 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不重视,学习主动性差
在前期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公共课只需要到课即可,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即使在教师将线上自主学习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后,部分学生也只是在教师反复督促下完成线上任务。学生教师互动较少,学习多采用机械性背诵,几乎不去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二)听说读写教学失衡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强调应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培养。而由于受限于课时分配、教材内容设置、班级人数限制、教学方法等条件。听说教学往往被忽略,部分教师虽会给学生布置听说任务,但相较于读写教学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较少。学生在高中时期将听力作为英语习题中重要的一部分进行反复训练。在进入大学后,教师未将听力作为重点内容去讲解,而学生也倾向于采用高中的学习模式,逐渐忽略听说交际技能的培养,“哑巴英语”现象较为明显。[3]
(三)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欠缺
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及技能训练,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欠缺,由于受到班级人数大、学生生源质量不佳、教学方法等因素影响,英语基础知识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以识记知识点为主。而对文化背景知识较少,对学生英语思维锻炼缺乏方法,专门的语言应用训练任务较少。
五 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在进行简单的导入后就开始讲解单词、文章,在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次阅读后,教师将会对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单词、语法、句型等进行讲解。而学校选用的教材中一单元的生词量达50-60词,至少需要1课时才能完成讲解,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笔记记录或单词背诵,授课完成后学生所能吸收的内容较少,认为课堂较为枯燥,学习主动性较差,授课教师也处于疲惫状态。此外,由于考试成绩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挂钩,教师教授时以考试内容为导向。但在经过考试改革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也有所变化,教师在课堂上仍围绕题型讲解知识,教学方法未发生变化。
(二)地理位置偏僻,教师师资发展受限
喀什大学地处祖国最西部,教学资源相较于东部、中部地区略显劣势。师资队伍扩招及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学校每年招聘教师人数较少,以公共英语教研室教师为例,公共英语教师共10人,近三年共招聘新教师3人,师资队伍得不到扩充,导致公共英语教学班级人数一直较多。加之教师所带班级较多,备课压力较大,教师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教师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时间较少,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导致部分教师的科研业绩较差,个人职称无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而学校每年需要上公共英语课程的学生不断增加,导致两者之间矛盾凸显。
(三)学生学习功利性强
由于受毕业条件、工作要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的功利性较强。学生学习该课程是希望通过考试,学生存在唯考试至上的观念。加之教师也反复强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重要性,学生存在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的问题,学生只是将学习英语作为应付考试的手段。
六 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听说读写均衡发展
受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师生在教学环节中都较为关注读写教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人才能灵活应用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听说教学,在每节课之前,可安排学生按照每单元主题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其次,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可融入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式导入教学等内容,寓教于乐,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最后,教师可按照教材设置内容、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组织学生练习听说,听说教材中设置了长短对话、新闻及视频资料,音频资料中既有英音音频也有美音音频,同时,在听力教材中,通过选择、填空、补充、归纳等方式对所听素材进行测试,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帮助较大。只有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进步,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加强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应培养应用型人才。[4]在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时,已经完成了近10年系统的英语学习,对于单词、语法的背诵、各类题型的锻炼对学生而言已经是非常熟悉,然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差,运用语言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较少。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思维是学生能正确组织语言的关键,地道的英语表达的关键是能进行条件反射式的英语思维。在教学中,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学生深入学习语言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从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充知识面。如在教学中,在面临一个难以理解的语言点或观点时,教师尽量减少利用汉语去讲解,而是设置语境,利用英语去解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应用语言奠定基础。
(三)合理配置课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延展教学的覆盖面,突破时间、空间等对教育的束缚。[5]在现有课程配置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时,公共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较为丰富,ismart、unipus、we-learn平台上拥有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习题,按照每个班级周四课时的课时配置,可适当调整两个课时为线上学习课时。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布置预习作业,进行测验等,学生可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利用线上平台适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完善评价方式。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1.
[3]田苏.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5]崔冬梅.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9,(12).
H31
A
1673-2219(2020)04-0104-03
2020-03-10
陈盈盈(1993-),女,安徽阜阳人,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