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线理论的英语教学读前活动设计
2020-12-12尹孟梅
尹孟梅
基于四线理论的英语教学读前活动设计
尹孟梅
(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州 圣克劳德 56301-4498)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练习前的读前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步骤。但目前读前活动设计为追求趣味性而尚存在缺乏理论指导、目标不够明确或者较为单一、步骤不够清晰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旨在运用“四线理论”框架对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读前活动修改建议,体现其对读前活动设计的有效指导作用。
英语教学;读前活动设计;四线理论
读前活动,是英语教学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前置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准备阅读课程相关读前活动时考虑比较简单,大多倾向于将活动设计得更加有趣,让形式更加新颖,这当然也是读前活动的部分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的热情,但这种类别的设计思路存在一些不足。在设计读前活动时,教师必须全面考量这个环节最主要的作用和应当达到的目标,统筹安排和设计活动形式和实施步骤,否则,很容易产生目标不够明确或者单一化、实施步骤不够清晰等问题,甚至与后续的阅读练习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已有的读前活动设计研究其实已经有很多前人提出的理论可供参考,这些理论有的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有的在后人进一步研究中得到了拓展和升华,可以为教师设计读前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也可以让教师在面对众多的读前活动选项时有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文章将重点归纳和讨论其中最为基本的“图式理论”和极富参考价值的“四线理论”,并运用“四线理论”指导修改具体案例,以期对英语教学读前活动设计提供指导。
一 读前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读前活动,是指通篇细读材料前为更好地理解文本所做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包括导入、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等。根据之前的研究,读前活动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激活“图式”,有人据此提出了“图式理论”。而对于“图式理论”的一般解释,就是让读者将自己所知的常识与当前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理解[1]。Rumeihart曾提出,阅读材料给读者提供线索,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出意义,也就是说,材料激发并建立于已经存在的认知图式,而不是自我传达意义,意义是通过读者已有的知识来理解的[2]。读者已有的认知图式与阅读材料的相关性将会相应地促进或限制其对材料的理解[3],在此认知上,阅读理解即是一个阅读材料与读者已有知识的互动过程。
已有的研究也论证了激活“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Mengesha认为基于“图式理论”的读前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帮助。Saibego和Osbome在对“图式理论”的探讨中则提出,学生在读前活动中跟他人的互动能够进一步激活他们的相关知识,推动对于文本的理解[4]。在国内相关的研究中。钟丹根据其在英语课堂进行的实验和观察,论证了基于“图式理论”的读前活动给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均带来了积极影响[5]。
同时,也有人认为,语言学习中的活动可分为四类:意义型输入、意义型输出、语言型学习和流利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线理论”,认为在做教学计划时,这四个方面均需细致考量以确保有效的学习[6]。Nation表示,意义型输入属于接受型语言使用,意义型输出则代表了主动型语言使用;语言型学习包括对于语言相关的内容如发音、拼写、词汇、语法、语段的有意学习;而以上三个方面则都能帮助流利性发展。基于Nation的这一理论及其定义,Gill直接提出用一个表格式框架来划分不同类型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7];Macalister则更精确地提出了以“四线理论”为框架来设计和划分有关的读前活动,以达到不同类别语言学习的要求[8]。对此,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与阅读相关的读前活动只能帮助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对语言输出起不了很大作用,但Mills却在研究中论证了读前活动对语言输出的作用:学生们通过看图讲述与阅读材料有关的内容,确实能帮助其整体的语言输出能力,进而有助于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9]。笔者认为,基于“四线理论”,可将基本的读前活动类型与语言学习类别的对应关系表示如下:
表1 基本读前活动分类及其对应的语言学习类别
根据以上分析,读前活动设计可以而且应当寻求理论的支撑。根据“图式理论”,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并联系其生活经历来帮助理解,目前主流教材和课堂中所实施的大部分读前活动也确实契合了这一理念,主要侧重于激发学生融入自己对话题已有的认识,使他们更有参与感,以促进对文本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类似图片展示、视频观看、互动游戏等类型的读前活动在合理的实施下都达到了目的: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对于接下来的阅读任务有清晰的目标,而较为侧重于语言运用的读前活动,也通过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互动,达到了用语言输出方式促进理解的作用。“四线理论”更是为读前活动设计的标准化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参考这一理论,全面地考量读前活动的目标,使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形式,落实各个步骤的作用,从而大大提升读前活动对于增进阅读理解能力的功效。
二 读前活动案例分析和基于“四线理论”的改进建议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对多个课堂中不同教师对于阅读理解的课程设计和对读前活动的实施的观察发现,教师们的教学热情普遍较高,多媒体资料和多媒体工具在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上的融入比较充足,多样的形式、新颖的设计在课堂上层出不穷,在教师比赛中频频运用。部分教师偏好于使用图片、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视觉输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有教师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将学生迅速纳入阅读的进程中,这其中有成功的范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设计,但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活动时存在以下问题:以活动的趣味性为主要目的、拿教材上已有的材料生搬硬套而并不系统考虑教学目的、在活动设计中缺乏理论支撑。下文将以笔者在观察中收集到的两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其读前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四线理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案例一:阅读内容主题:现代社会中的交通问题和马路乱象
初始读前活动:观看中央电视台关于“十一”期间高速公路拥堵,应急车道被占用的新闻。
活动安排:
1.学生观看中文的新闻视频后讨论视频中出现的道路规范问题和社会现象。
2.老师将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列在黑板上,带领学生将有关英文单词列出,朗读单词。
3.进入课本上的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部分,继而开始详细阅读。
意见:观看视频属于“四线理论”框架中“意义型输入”类别下的读前活动,意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但这个课程设计中的视频内容不够生动,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难与学生的日常经历产生共鸣,中文的视频也很难将学生带入目标语言的语境中。
改进:将读前学生观看的视频改成一个国外关于马路急救的公益广告,广告内容是关于救护车在拥堵的道路上受阻后,每辆车能够以45度倾斜的角度向旁边让位,就能在马路上让出一条足够让救护车通过的小道。视频没有旁白,但有简短、直白的英文说明偶尔出现在屏幕中央。
改进后效果: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迫不及待参与到讨论中,从道路现状和公众道德水平等方面纷纷质疑视频中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自发使用视频说明中的英语词汇和语句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常见的道路问题。这一活动使得“四线理论”框架中的意义型输入得到满足,也激活了学生的意义型输出。同时,教师如果可以利用好视频已有的文字,还能够在活动中有效实现语言型输入,进而可以通过讨论等形式进行巩固。即使无法借助读前活动实现大量的单词教学,也可以在提出关键词的同时将学生快速带入目标语言环境。
案例二:阅读内容主题:著名喜剧演员Billy Crystal的生平
初始读前活动:单词巩固、图片问答、视频观看。
活动安排:
1.学生回忆本单元相关单词并进行单词与词义搭配的活动。
2.学生根据几个有名的喜剧演员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如对该演员的了解,看到该演员会想到的词汇和对他/她的描述等,学生会被提示运用目标词汇进行回答。
3.由于大多数学生对Billy Crystal缺乏了解,教师用“另外一位非常知名的喜剧演员”来引入对他的介绍,并播放了他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开场歌曲表演。
意见:教师有步骤地进行了大量的读前活动来将学生带入阅读材料,但步骤与步骤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过程看上去较为繁琐且容易使学生丧失方向,学生在途中很容易走神。同时,喜剧演员的图片讨论任务与Billy Crystal的介绍几乎没有关系,而学生又对Billy Crystal这个人物不甚熟悉,导致导入部分出现断层,学生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丧失了对文章的兴趣。读前活动步骤不宜过于繁杂,并且应该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主线,逐级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因为教师没有明确自己在读前活动中要实现的目的,因此初始设计既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相关知识的作用,在语言教学方面也显得非常低效。
改进:由课本章节的电影主题导入奥斯卡典礼,播放Billy Crystal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调侃在场著名影星的有字幕片段,可以重复播放或单独写出其中有趣而巧妙的语句。引导学生对视频中Billy Crystal的风趣表现发表看法,如他的搞笑方式、肢体语言、搞笑风格、引发的效果等。
改进后效果:学生虽然对Billy Crystal不熟悉,但却对在场的被他调侃(tease)的明星非常熟悉,激发了他们讨论的兴趣,视频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更有动力进行互动。除了视频本身出现的关键词(如stage、tease等),学生在话题讨论中也在语境中使用了该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利用语言输出巩固了词汇的记忆。
三 结 论
文章分析显示,目前英语教学读前活动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单纯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缺乏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框架,使得读前活动对阅读理解起到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为解决读前活动设计中的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运用读前活动相关的理论,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读前活动设计中要着重调动学生的相关经历和知识,关注教学设计的完整框架,而不是片面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根据“四线理论”,读前活动内容设计要优先考虑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的讨论互动,实现意义型语言输出,然后在此过程中实现关键词汇的输入与巩固。在读前活动设计中单纯地考虑单词学习是不合理且低效的。
3.教师应当利用好读前活动环节,将学生带入目标语言环境,把词汇、语法等相关的语言学习有机地融入到活动设计中,更加有效地实现与阅读理解相关的语言型输入。
[1]Mengesha,Y.T.Implications of Schema-based Pre-Reading Tasks in Facilitating Comprehension[J].Educ.&Sc.,2012,(1).
[2]Rumelhart,D.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 on[A].R.Spiro,B.Bruce,&W.Brewer.Theoretical issues in re- ading comprehension[C].Hillsdale:Lawrence Erlbaum Ass- ociates,1980:33-58.
[3]Dalby,T.Schema Theory:Getting Into the Minds of Your Learners[J].TESOL Review,2010,(2):5-28.
[4]Salbego,N.Osborne,M.Schema Activation Through Prere- ading Activities:Teaching Proverbs in L2[J].Brazili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2016,(2):175-188.
[5]钟丹.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前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6]Nation,P.The Four Strands[J].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 rning and Teaching,2007,(1).
[7]Gill,S.R.The Comprehension Matrix:A Tool for Design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J].The Reading Teacher,2008, (2):106-113.
[8]Macalister,J.Today’s Teaching, Tomorrow’s Text: Exploring the Teaching of Reading[J].ELT Journal,2011,(2):161-169.
[9]Mills,K.A.Floating on a Sea of Talk:Reading Comprehens- ion Through Speaking and Listening[J].The Reading Teac- her,2009,(4):325-329.
G632
A
1673-2219(2020)04-0098-03
2020-06-20
尹孟梅(1989-),女,湖南长沙人,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对外英语教学。
(责任编校:呙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