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20-12-12要攀攀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胜任全球化国际化

周 霞 要攀攀 黄 维

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周 霞1要攀攀2黄 维2

(1.邵阳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2.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以I-E-O模型和“湖南省大学生发展”第二轮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湖南省7所高校1223名大三本科生的全球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技能维度;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及各维度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体现在男生与女生之间、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学生之间;并且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是影响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最重要的个体背景因素;通过学校教育培养能够弥补个体差异。基于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全球胜任力,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影响因素

一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化人才的短板与缺口,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全球化人才的培养问题。中国应该如何为未来做好丰富的人才储备?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未来需要应对全球化发展,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人力资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大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正成为中国研究型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战略之一。但是,从研究型大学的测量结果来看,中国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学生,这说明中国在全球化人才培养上依然滞后。而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及其全球化经历对全球胜任力具有一定影响,这些研究为未来的实证分析和模型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但这些研究均在国内外研究型精英大学展开调查,较少涉及地方普通高校,精英大学与普通高校不管是在生源质量还是院校办学条件上都具有很大差异,这也可能造成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差异。另外,在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国内普遍忽略了学校教育过程对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的作用,事实上,全球胜任力的提升很大程度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文章期望通过考察当前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水的总体水平,结合既有研究理论和学校因素来建立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提升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实践提供依据。

二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近年来,学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与之相关的理论也逐渐成熟。院校影响力理论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理论之一。阿斯汀的投入—环境—产出(Input-Environment-Outcome,I-E-O)是较为经典的院校影响力理论模型,强调学生发展受到投入要素和院校环境的共同影响。本研究根据I-E-O模型的分析框架将影响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因素分为投入要素和大学环境要素,产出则是全球胜任力的四个维度。具体研究维度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研究分析框架

(二)变量设计

本研究量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学生的个人背景,第二部分为大学环境,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全球胜任力,问卷主要参考刘扬等人设计的成熟量表,分为知识与理解、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上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计分,并参照PISA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框架,加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这一维度,该部分的题项根据当前全球热点问题进行设置。由于以上维度都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测量,存在一定的偏误,所以本研究在量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世界地理知识的客观测试题,对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补充,具体变量设置见表1。

表1 研究指标变量的具体设置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湖南省资助中心指导、湖南省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基地主持的“湖南高校大学生发展”第二期调查问卷,调查时间是2018年11-12月。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6年一期调查22所高校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了其中7所学校作为样本高校,再从一期学生样本中按专业随机抽取50%的样本,将抽样名单返回给样本高校,由其组织样本学生现场填写问卷。我们又在样本中随机抽取50%的样本发放“大学生全球胜任力”附加问卷。共发放“湖南高校大学生发展”第二期问卷2608份,回收有效问卷2557份,问卷有效率达98.04%,其中有效附加问卷为1223份。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1。

表2 样本描述性统计表

注:由于各省份高考成绩评分标准不同,本研究将学生高考分数作标准化处理,标准化高考成绩公式:Z=(X-X')/S,其中X为原始分数,X'为原始分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数的标准差。

(四)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大学生全球胜任力量表共34各题项,本研究通过spss22.0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使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总量表和各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达0.931,组合信度CR分布在0.795-0.890之间,大于0.7的可接受标准,量表信度较好。平均提炼方差AVE分布在0.416-0.708,均达到大于0.36的可接受标准,说明量表的收敛效度较好。

表3 全球胜任力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续表)

注:“行动”的相关题项在问卷中使用二分变量(1=是,0=否),不参与信、效度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现状分析

表4显示的是对所有样本全球胜任力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总体平均值为3.126,标准差为0.568,这说明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总体水平较低。其中,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均值最高,达到3.762;知识与理解维度次之,技能维度的均值最低,大学生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均值相对较高,达5.828。从世界地理知识的客观测试得分来看,全体样本的均值为6.984,远低于及格分数(满分20分,及格分数12分)。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对全球化的态度、意识以及全球价值观认同方面较好,并且能够积极采取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但在对世界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使用工具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方面较差。

表4 全球胜任力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描述性统计

(续表)

(二)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索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我们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我们把可能影响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因素根据I-E-O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投入,包括学生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高中学习经历;第二部分是院校环境,包括院校层次、教师国际化视野、校园国际化氛围以及全球化经历,具体变量如下表5所示。本研究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F(C)=α+β1X1+β2X2+β3X3+…+βX+(1)

其中,C代表因变量全球胜任力;X1,X2…X表示影响全球胜任力的各因素;α表示常数项,1,2…为各因素的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将不同的变量放入模型可以得到15个模型,模型1、4、7、10、13加入的是学生个体背景因素;模型2、5、8、11、14将院校环境要素加入模型,模型3、6、8、9、12、15将投入要素和院校环境要素同时加入模型。

表5 学生个体背景因素和院校环境对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

(续表)

注:“行动”的相关题项在问卷中使用二分变量(1=是,0=否),与全球胜任力其他维度计分规则不同,因此单独进行分析。*p<0.10,**p<0.05,***p<0.01

(1)学生个体背景因素对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在控制了院校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见模型1、4、7、10、13),学生个体背景因素中,首先从总体上看,性别、独生子女、父母从事国际组织工作以及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对全球胜任力具有显著影响。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是影响全球胜任力最重要的个体背景因素。其次,从全球胜任力的各个维度来看,理工科专业负向影响知识与理解,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对知识与理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生子女、涉外专业、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从事国际组织工作以及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技能;从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看,男生的态度与价值观低于女生,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更好。最后,行动方面,父亲受教育程度和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均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院校环境因素对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在控制了学生个体背景因素的情况下,总体而言,院校层次(独立院校)、教师国际化视野、学校国际化氛围、全球学术经历、全球交往经历均对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院校层次(独立院校)对全球胜任力的影响最大(-0.136),其次是全球学术经历(0.111)。院校环境因素对全球胜任力各维度的影响略有差异,首先,从知识与理解维度看,同样是院校层次(-0.134)和全球化学术经历(0.118)影响较大,全球化交往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次,院校层次、教师国际化视野、全球化学术经历、全球化交往经历对技能具有显著影响,全球化交往经历(0.195)的影响最大,校园国际化氛围对技能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校园国际化氛围和全球化学术经历对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显著影响,院校层次、教师国际化视野、全球化交往经历的影响并不显著。从行动上看,除了院校层次(独立院校),教师国际化视野、校园国际化氛围、全球化学术经历以及全球化交往经历均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全球化交往经历(0.190)的影响效应最大。

(三)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模型1和3、模型4与6、模型7与9、模型10与12、模型13与15发现,在加入院校环境因素后,个体背景因素对全球胜任力的影响情况发生了改变。首先,从总体上看,女生在全球胜任力上的优势增强了,但是削弱了独生子女,甚至消除了父母从事国际组织工作的学生在全球胜任力上的优势。其次,从全球胜任力的各个维度看,削弱了理工科学生、父母从事国际组织工作的学生在知识与理解上的弱势;同时削弱了独生子女、涉外专业学生、母亲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父母从事国际组织工作的学生、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技能方面的优势;并且削弱了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优势,但增强了女生在态度与价值观上的优势。行动方面,增加了非涉外专业在行动上的积极性,并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父亲教育程度以及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在行动上的差距。由于本研究的回归模型中放入大量因变量,考虑到变量间存在相关性,为了避免解释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我们针对模型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InflationFactor,VI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VIF均小于5,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 结论与讨论

基于“湖南省大学生发展”第二期调查数据,本研究对当前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进行了全面考察,并通过OLS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从全体样本的全球胜任力总体水平来看,现阶段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技能维度,知识与理解次之。但是,态度与价值观相对较高,并且大学生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较为积极。说明大学生参与到全球化中的意愿较高,但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交流技能、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知识。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全球化的课程,增强学生对全球化以及世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处理跨文化事务的技能,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及各维度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体现在男生与女生之间、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学生之间。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全球胜任力差异更为明显,理工科学生的知识与理解显著低于非理工科学生,涉外专业学生的技能显著高于非涉外专业。农村学生、贫困生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因为接受的教育资源较为缺乏,视野得不到拓展,所以导致他们的全球胜任力较低,这要求加强教育资源的匹配,教育部门加以指导和扶持。对于专业之间的差异,理工科专业也要加强人文社科教育,倡导发展“新工科”的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对于非涉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提供国际化课程的选修、学习机会,提升大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总体水平。

(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院校因素、全球化经历以及高中就读学校是影响大学生全球胜任力较为主要的因素,独立院校对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具有负向作用。独立院校应该利用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教师队伍,积极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营造国际化氛围。我们还发现高中就读于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对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具有正向作用。这说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任务,教育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重视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

(4)学校教育培养能够弥补全球胜任力的个体差异。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在院校环境的影响下,女生、非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就读普通高中等在社会认知中的弱势学生与其他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差距在缩小。这说明教育培养可以弥补个体差异,这也进一步说明学校全球胜任力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将大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的培养重视起来。

[1]陈海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6):52-58.

[2]吕林海,郑钟昊,龚放.大学生的全球化能力和经历中国与世界流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00-107.

[3]常桐善,杜瑞军.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以本科学生的全球化知识和经验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 2013,(3):94-103.

[4]张蕾,文雯.青少年国际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某研究型大学的入学调查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44-52.

[5]刘扬,孙佳乐,刘倍丽,李名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生国际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 2015,(3):77-83.

[6]Becket N,Brookes M.Developing global competencies in graduates[J].Journal of Hospitality,Leisure,Sport & Tourism Education,2012,(1):79-82.

[7]Li Y.Cultivating Student Global Competence:A Pilot Experimental Study[J].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 tive Education,2013,(1):125-143.

[8]刘扬,孔繁盛.大学生全球素养:结构、影响因素及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2018,(1):67-71.

F26

A

1673-2219(2020)04-0060-07

2020-03-01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济资助对大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影响:基于追踪数据和质性访谈的混合研究”(项目编号XJK19BJG001)。

周霞(1985-),女,湖南新邵人,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要攀攀(1991-),女,河北邯郸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黄维(1974-),男,回族,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资助政策评估。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胜任全球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全球化陷阱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