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教发祥之地—梵宗寺

2020-12-12赵淑霞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佛教

赵淑霞

(赤峰市博物馆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梵宗寺,乾隆皇帝御赐“佛教发祥之地”,又名查干布热苏莫,俗称北大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西北4公里处的北大庙村,是赤峰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寺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少有的、带有其他宗教文化符号的一座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座较大的藏传佛教圣地、旅游景地。

梵宗寺是一座将蒙、汉、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寺院,始建于元延佑六年(公元1318年),又称鲁王城,由元帝国国师八思巴的大弟子丹巴选址,由大元帝师必兰纳识里采样精心修建而成,建成之初属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因元代各皇帝尊奉献玛哈噶拉为护国之护法神,所以本寺当时被尊为大元帝国的护国寺。元末明初时,寺院殿堂毁于战乱。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 年)四月,在翁牛特旗乌丹城西北的查干布热山(又称敖包山)北,仿照护国寺模式重建寺院,时称护卫寺,后又毁于明末战乱。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翁牛特旗王爷在原址上重建此寺,亦称护卫寺,但该寺竣工不久,被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一场特大山洪冲毁。清乾隆八年(1743年),翁牛特旗第5代扎萨克篷斯克,按照喇嘛们的意愿,向清政府申请拨专款白银16万两,将护卫寺迁至乌丹城西北的山坡上,即现在的梵宗寺所在地。寺院建成后,乾隆皇帝御赐刻有满、蒙、汉、藏四种文字的匾额,意为“佛教发祥之地”,即梵宗寺之意 。此庙最初为王爷家庙,也为蒙牛特旗旗庙,总揽全旗喇嘛庙务,隶属于北京雍和宫管辖。

梵宗寺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55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余平方米,由寺前广场、鼓楼 、钟楼、客殿 、僧舍、转经殿、关帝堂 、罗汉殿 、五大金刚殿、大雄宝殿 、延寿三尊殿 、大藏经堂 、弥勒殿、时轮金刚殿和二十一度母殿等组成 ,现存房屋115间,共有大小佛殿11座,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景色秀美,环境清幽,坐北朝南,属于汉式寺庙建筑风格。地势由南向北逐渐抬升,围绕一条南北向中轴线展开,正殿分布在中轴线上,配殿呈对称式分布在正殿东西两侧,每一建筑都坐落在高低不等的台基上,并有石台阶,形成阶梯式平面方形的院落式布局,共三进院落。

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天王殿,歇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侧开月窗,后有走廊。殿正脊有宝顶,鸱吻,脊上有狮、马等走兽造型,形态逼真、神态生动。梁枋、斗拱以绚丽多姿、构图庄重典雅的龙纹为主,其次为花草纹。脊下沿装饰有兽面三角式滴水、瓦当等,山墙中部镶砖,雕有花束、宝瓶之类。山门后部门及窗上有彩绘,内容为封神演义等大量故事情节,保存较好,规模壮观。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钟鼓楼、罗汉殿、转经殿、关帝殿和五间的客堂和僧房。

二进院落是寺院的中心大殿 即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核心建筑,为重檐歇山二层楼阁式建筑。大雄宝殿也称大经堂,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日常举行博士活动的场所,此殿月台高1米,前出檐,有明廊,左、右两侧为石基小出沿。正脊镶砖,雕脊兽、宝珠、鸱吻。梁枋和头拱上均有彩绘,内容有龙、凤、山水、花草等,保存较好,规模壮观。最为难得的是大雄宝殿内还存有清代以来佛教故事壁画近百幅,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其以通俗、简洁、形象的方式、诱人的魅力,将佛教经典教义传递给佛教徒,吸引着信徒。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有五大金刚和罗汉殿。

三进院正中是单檐歇山式的弥勒殿(未来佛殿),歇山两层,下层明柱、走廊,上层明柱、拦廊,总面积为886平方米。此殿建筑结构颇有特色,令人称奇。其采用移柱、调整主殿内部梁架等手法,使大木可灵活变化,用以改变室内空间和屋面曲线长度,在实现面阔进深五间大尺度的同时,不影响建筑造型的流畅舒缓和挺拔秀丽。屋檐衔接自然,正脊有宝珠,脊上均有脊兽,梁、枋、斗拱均施彩绘,色彩斑斓。造型生动。殿前有小步阶,四周回廊。正面的大门下方为木雕的“寿”字,共四组,栩栩如生,精雕细刻,门两侧木雕6组,分别为梅、兰、菊、牡丹等,栩栩如生。漏窗为古钱纹,典雅别致。弥勒殿东西两侧配殿为延寿三尊殿和藏经殿。

梵宗寺整个建筑及其装饰、壁画等的种种建筑技法保留了大量的明代传统工艺,其殿宇多为硬山七檩小式木结构,每个殿宇的屋脊形式各异,正殿、后殿分别为梁枋、额枋,遍布彩绘文物,游龙、飞凤、禽鸟、花卉跃然其上,保存较好,规模壮观。屋顶皆为布筒瓦顶,均有莲花兽面三角式滴水和圆勾头,正脊多为清水脊,有鸱吻,垂脊和戧脊塑有神态生动、形态逼真的走兽狮、马等,与建筑物的风格协调一致,庄重美观。正殿、后殿分别为梁枋、额枋,遍布彩绘,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欣赏价值。

在文革期间梵宗寺遭到严重破坏,从80年代开始,各级政府对其高度重视,加强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局部修缮,先后分多次修复了梵宗寺弥勒殿、大雄宝殿及寺庙院墙,对院内各殿重新进行了彩绘,在原址重新修建了菩堤塔。近年来又完成了院内的绿化工程,增添了照明取暖等设施。1985年梵宗寺正式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法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1998年开始 ,政府加大力度,先后投资人民币两千多万元,对梵宗寺进行修复,并设立了教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和蒙藏诊所,为梵宗寺注入现代文化科学元素,使之成为内蒙古地区国内首屈一指、内蒙古独一无二的学院式寺庙。梵宗寺因而成为内蒙古地区规模大、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名刹,成为周边广大佛教信徒聚集敬拜、朝圣的主要场所和旅游景地。2013年5月梵宗寺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梵宗寺整个建筑宏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是内蒙古东部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较之其他赤峰市境内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以汉地工匠熟悉的建造模式为主,沿袭藏地装饰风格建造的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庙,因其处在蒙古、东北以及中原三处的交界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论是政治、经济、风俗习惯还是地方文化,都充分包容了这三个地区的特点,集这些文化符号为一身,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东北地区的萨满教、中原地区的道教,还有早就在这里盛行过的汉传佛教,这些宗教在这里长期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宗教文化符号,使梵宗寺成为研究佛教、萨满教、道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清代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寺院佛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宽恕
拜佛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