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成焕:身先士卒的抗日虎将

2020-12-12王温馨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战士敌人红军

王温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

寻找真理,成为信念坚定的红军战士

1914年,叶成焕出生于河南省新县吴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叶成焕,亲眼见证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无情盘削和残酷掠夺,严重的土地不平等使叶成焕从小就对收租地主产生了深深的仇恨之情。叶成焕自七岁起开始在私塾读书,他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堂接受了很多革命的思想。1929年5月,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委举行立夏节起义。起义成功后,红军进了河南,进了新县,也进了叶成焕生活的小村庄。红军在农村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叶成焕他们家也分到了田地。在革命宣传的影响和父母的支持下,15岁的叶成焕终于参加了革命,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6时正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的一员。

部队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很充实,叶成焕主要负责教战士们识字。他很认真地备课和准备教材,为了达到让认字和政治学习一举两得的目的,他干脆把一些政治宣传口号直接编成了简单易懂的顺口溜,如“红军是一支革命队伍”“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帮助人民”等等。这样战士们不仅认了字,还把这些话牢牢记在了心里。部队的军事训练也是叶成焕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他认真刻苦地学习射击、投弹、打炮、攀爬,钻研打夜战、野外生存等本领。他时常废寝忘食地进行这些训练,汗水总是浸湿他的制服,可是他仍然不眠不休。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每次考核,叶成焕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此经常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

初露锋芒,逐步成长为一线指挥员

1930年11月,蒋介石在鄂豫皖根据地四周布置了大量兵力,开始了对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行动。11月上旬,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开始进犯根据地南部,黄麻地区形势紧张,叶成焕所在的红一军南下与红十五军取得联系,在黄陂以北的姚家镇,红军与敌人展开了白刃相接的肉搏战。初生牛犊不怕虎,叶成焕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他同其他红军战士一起冲杀,将平时学习的军事训练全部应用到战场上,用自己的坚强和机智顽强地同敌人搏斗,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真正的战斗,面对逝去的战友,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不久,叶成焕又参加了红一军夜袭郭汝栋的战斗并取得大胜利,还缴获了大批物资,这让叶成焕的内心涌上了一股强烈的满足感。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长竹园合编为红四军,叶成焕继续在红四军某团当通讯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红四军发扬敢打敢拼、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在艰难的处境中相继挫败了敌人的三次“围剿”。11月7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在鄂东北七里坪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6月,不甘失败的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军队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迫使红四方面军退出根据地,向川陕边转移。这时,18岁的叶成焕经过多次战斗的锤炼,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优秀的组织和军事才能,被提升为营政委。叶成焕非常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在部队中开导战友,对苏区百姓嘘寒问暖,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乐观无畏,茁壮成长的优秀将领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正值隆冬时节,天气严寒,环境恶劣,红军衣衫单薄,身心疲惫,面对地势险峻的雪山和冰凉刺骨的河水,战士们都不觉暗暗发怵。叶成焕总是带头走在前面,边走边鼓励身后的同志。在横渡汉河时,眼看河水越来越深,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同志们,把手拉紧了,千万不能松开手。我们要一个不少地渡过这条可恶的河水。大家振作一下,我们唱个歌吧。”[1]于是,叶成焕带领大家放声高歌,战士们通过歌声互相传递着信心和力量。在翻越大巴山时,叶成焕不停地鼓舞士气,照顾身边的战士,有的战士坚持不住停下来休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把他拉起来。就这样,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凭借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天险,到达通巴南地区,并且连战连捷,不断打败军阀田颂尧的攻击,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在这几次战斗中,叶成焕很好地把以往战争中的经验和学习的军事理论结合在一起,带领全营的指战员歼灭了大量敌人,受到徐向前的认可,被任命为第十一师三十一团政委,陈再道为团长。在部队休整期间,叶成焕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部队的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中,白天教人学习,晚上点灯备课,经常忙到深夜,为党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他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茁壮成长。

1933年2月中旬,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开始对红军川陕根据地进行三路围攻。叶成焕按照徐向前总指挥“紧收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抓住敌军有烟瘾的致命弱点,让团里战士稳住阵脚,首先顶住敌人的那股子冲劲,适当放枪引诱敌人,拖延时间,等到他们的体力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叶成焕不仅做政工工作厉害,打仗也是一名悍将,他不怕牺牲、临危不惧,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面不改色,最终大获全胜,不仅损耗了敌人大量兵力,而且还缴获了大批武器。这之后,红四方面军扩编,叶成焕被任命为十一师政治委员,陈再道被任命为十一师师长。随后在宣(汉)达(县)战役中,这两人率领十一师从巴中、平昌挥师南下,率先屯兵石桥镇,并解放了许多周边地区的百姓,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改革。期间,叶成焕经常同老乡们亲切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百姓爱戴。

身先士卒,抗战前线创奇功

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成焕被任命为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团长。1937年10月,为支援国民党曾万钟部在娘子关的战斗,叶成焕奉命率领七七二团在七亘村设伏。26日清晨,日军毫无防备地一步步走进七七二团的包围圈,叶成焕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日军发动强势猛烈的攻击,枪炮声、手榴弹声震耳欲聋,仅用了2个多小时就消灭了敌军的大部。28日,叶成焕带领全团战士又在七亘村进行了第二次设伏,这次同样是以微小的代价换来了重大胜利,缴获的大批物资改善了战士们的装备,整个队伍焕然一新。11月,三八六旅在昔阳县黄岩底再次与敌军交战,叶成焕率部在巩家庄以东的高地设伏,在敌人准备慌张后退时果断命令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在强烈的火力攻势下,本就不知所措的敌军更加慌不择路,纷纷倒地毙命,又是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此后,大家对叶成焕更加信任,只要知道叶成焕在前线指挥,他们就非常踏实。1938年,叶成焕又率部先后取得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3次伏击战的胜利,史称“三战三捷”。

4月15日,陈赓旅长命令七七二团袭扰武乡城,叶成焕虽身染肺病却依然坚持上阵杀敌。翌日清晨,战斗在长乐村打响,七七二团和七七一团将敌人压制在河滩小路的狭窄区域内,战争形势非常激烈,叶成焕也来到最前沿指挥战士们同敌人血拼,两个多小时后,全歼被包围的敌人。这时,刘伯承师长突然发现辽县方向有千余敌人赶来增援,遂决定主力部队撤退。叶成焕边组织大部队撤离战斗,一边站在高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结果,一颗子弹突然打中了他的头部,叶成焕倒下了,昏迷不醒。师长刘伯承闻讯赶来,在担架前俯身抱着叶成焕的头,大声呼喊着:“成焕,成焕哪!”[2]这时,叶成焕突然醒过来,艰难挣扎着问:“队伍呢?在哪儿?快撤……”[3]说完又昏迷过去。18日凌晨,叶成焕因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4岁。一二九师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朱德总司令也从总部赶来,会上,刘伯承悲痛地说:“叶成焕等烈士的死重于泰山,是光荣的死、永垂不朽的死,叶团长参加革命后,党培养了他,他没有辜负党的教育,终于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4]

注释

[1]薛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叶成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46页

[2]薛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叶成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123页

[3]薛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叶成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123页

[4] ]薛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叶成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第126页

猜你喜欢

战士敌人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沙漠中的“战士”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敌人派(下)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