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2020-12-12戴佳进葛飞宇汪禄应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革命受众红色

戴佳进 葛飞宇 汪禄应*

(常州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价值解读

红色文化这一孕育于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全媒体视域下充分传播红色文化,是对其伟大革命精神的时代应答。

“历史记忆与现实动力”的政治价值。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英勇抗争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许多正能量。”重温红色文化能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先辈们顽强抗争、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艰苦岁月中逐步站起来的光辉历程,这都将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内涵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红色文化本身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将进一步引领当今时代的人民群众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丰厚渊源与鲜明标识”的文化价值。历史文化遗存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一个侧面。它真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逐步壮大、从幼稚到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甘于奉献的奋斗历程。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宝贵精神也深深印刻在红色文化的灵魂深处,并成为与其他文化遗存最大的不同点,它鲜明的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日益繁荣。

“旅游资源与文化素材”的经济价值。红色文化承载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遗存和精神结晶,在促使人们追忆革命历史、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的焦虑、迷茫。“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人数达7亿人次、旅游收入4800亿元。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地方发展的金名片,保护革命文物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红色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旅游资源,还是人民创作的文化素材,如《那年那兔那些事》《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燃爆网络,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教育效果。

41%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受环境影响大,自我监控差,降低了学习效率;31.1%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虽然抗干扰性差,但不能全盘否定,它将是未来课外学习的重要方式。移动学习目前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仍有欠缺,学习效果受学生认知特点、行为习惯、信息素养、学习环境、移动设备等因素影响。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仍有疑虑。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随着而来的是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这给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带来了新的困境。

红色文化传播创新力不足。传播模式无创新。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以传播者为核心,将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自上而下地传递,大众只是简单的接收者,缺乏上下层之间的互动交流。虽然在全媒体覆盖的今天,广大受众也通过互联网成为新媒体传播环节中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众多平台和受众,形成了庞大的传播圈。但在传播平台、APP软件和相关视频层出不穷的当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大部分仍然是由官方来完成,官方的传播专业与权威,却始终不能离开以传播者为主体的传统模式,这也导致官方传播不能根据受众偏好来进行调整,无法达到全民宣传的效果。

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

“培植精神与塑造人格”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的革命历史,是我们打破时空屏障再一次领略先辈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载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讲解英雄事迹、革命故事,培植青少年热爱祖国、不畏艰险的精神;参观红色纪念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塑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崇高人格。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文艺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在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应抓住机遇,遵循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扬长避短,打破现实困境,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其背后隐藏的内涵体系。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有效性,以及中国房价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本文选取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6年的时间跨度数据进行研究。选择35个大中城市也是许多文献常选的样本,样本选择的一致性也便于实证发现的横向比较[注]李永友:《房价上涨的需求驱动和涟漪效应——兼论我国房价问题的应对策略》,《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2期,第443—462页。。选取的变量及其数据来源情况见表3。

多元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空间内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其种类纷杂,良莠不齐。其中新兴的多元文化给中国的青少年们不仅带来了视野的开阔,同时也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特有红色文化不感冒。以欧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和先进的传播技术,在全球悄无声息地进行文化竞争和文化扩张,加之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不感冒,进一步削弱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应,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声音遭受到了严重冲击。

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王葆生,刘湘萍,廉 勇,扈 顺,朱春侠,张颖力,王 永(44)

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分化严重。作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出一脉的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是在坚持核心精神内涵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时代价值。传播内容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与核心,优质的内容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达到传播的效果。全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虽然已经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但大多传播内容仍浮于表面,往往避免不了的只是单纯地讲述一段历史故事、介绍一位英雄人物,对深藏其中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也没有将其背后丰富的革命思想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缺乏对红色文化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充分展示,导致人们与红色文化的距离始终无法缩短,在情感上一直处于若有若无状态。其次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和日益增长的网民群体也自发加入红色文化的传播,虽有意地将新技术加入传播内容中以达到创新的目的,但这只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无法进一步引导大众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甚至有些为了赚取流量将红色文化进行虚假化、低俗化创作,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受众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的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误导。

传播话语无时代性。在短视频、微传播的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依然有一种明显教科书式的“说教”,在其表现方式上并没有与时俱进。现在的青少年不再认可填鸭式的教育,针对这一广大群体,红色文化应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传播,真正做到吸引和感染受众。

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人类天生有表达的欲望,现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庞大的网络用户提供了众多表达的平台和机会。网红便是全媒体时代下的产物,现在的青少年不崇拜科学家、人民英雄,反而争先恐后地想去当网红,这一畸形的思想如病毒一样传播快速,无法剔除。加之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法律的约束,一些思想激进人在网络上随意留下他们的言论和作品,这样的情况在各大论坛、手机APP等平台都会有发生,随着不断有人学习和模仿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即为灰色文化。它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红色文化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同时也引诱意志薄弱的用户误入歧途,成为一个逃避现实、价值观扭曲的人。

IEET工程教育认证由美国、英国等6个国家在1989年发起和签署了《华盛顿协议》,协议详细规定了达到各层级工程师标准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标准[2-3],以科学的标准弥合各国工程教育过程的差别,但却要在培养结果上达到的统一指标,从而实现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4]。

红色文化传播的增值。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逐步壮大、中华民族由被欺压到站起来的历史,蕴含着无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当今整个社会浮躁,人人都在追求短平快,缺少应有的沉淀,而红色文化是经历时间考验留下的精华,深入挖掘其价值,有利于弥补人们内心的空白。“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不能偏离其精神内核和核心价值。在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不能只是简单地反映历史,更要成为先进文化的核心,紧密与时代结合,挖掘新时代里新活的事实和任务,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新的荣光。

红色文化的品牌价值。打造红色文化的品牌价值。全媒体时代,一个特有的品牌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进程中,可以对其精神进行创意和赋型,以红色旅游、红色物件、红色周边为载体,传达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遗迹遗物、照片视频、书籍资料、革命精神、革命金句等,这些都向我们传递着那个艰苦时代顽强不屈、英勇抗争的精神,这些精神正是红色文化特有的品牌价值。塑造红色文化品牌价值的过程中,利用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将其蕴含的价值内涵融入大众的爱国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中,不断扩大品牌价值,点燃人民大众的爱国情怀,引发群众积极传播红色文化,从而提升红色文化整体的传播效率,扩大影响力。

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陈旧的信息传递方式,新媒体环境下培育了一大批受众,这些受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是也是传播者,传播主体的改变是红色文化网络空间传播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红色文化应该利用此优势,以培养优秀的自媒体传播者为首要目的,选择正确的内容营销团队,以达到对红色文化进行创新性的提炼并二次创作,传作符合大众情感的红色文化作品。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获取信息渠道和内容完全不相同,对于不同需求受众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推送符合他们喜好的内容,将传播效果进行最大优化,传播主体对受众反馈的调查能够及时了解受众的喜好,从而针对性的对作品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阅读量的提升。VR等虚拟沉浸技术应用于各大红色文化宣传基地和红色文化成陈列馆,这种强交互性的体验能使参观者的感官得到最大的刺激,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对于革命事件、革命物品的数据化展示,一改其枯燥乏味的特征。2016年,中国江苏网制作了“追寻--铭记,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江苏”3D虚拟展馆;2017年,制作了“华中抗战的长城一一新四军在江苏”网上展馆、“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网上展馆、“全景祭忆追思同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VR纪念馆等。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使红色阵地、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的传播打破现实的壁垒,让其能够穿越时空,让大众感受不一样的红色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让红色文化传播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化的发展让人们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是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媒体平台中,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符号相互融合,与传统纸媒传播形式添加了传播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同时扩大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年轻受众了解红色文化喜爱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革命受众红色
红色是什么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红色在哪里?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