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
2020-12-12李玉敏李松涛
李玉敏 李松涛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都很重视战略思维。对于战略思维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10习近平不但是理论上高明的战略思想思考者,更是实践上卓越的战略领导者。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坚持运用意蕴深远、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精准把握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伟大飞跃过程中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不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破解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这一时代命题。在这一过程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继承和发扬党坚持运用战略思维的优秀传统,并结合新时代深刻复杂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积极探索、不断突破、逐步成熟,最终习近平战略思维臻于完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生成的现实背景和历史依据
“一种理论的产生……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3]可以说,以问题为导向倒逼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衍生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生成机制。同样地,习近平战略思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因应当前不断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时代产物,是党面对新时代条件下重大战略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正面回答。同时,习近平战略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既往战略思维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一)现实背景:复杂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战略思维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其产生必然为当前社会存在所决定。而新时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许多复杂深刻的变化,这成为习近平战略思维产生的重要的现实背景。就国内而言,我国发展已经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拼搏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也迎来了无比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期。然而“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4]。主要表现为:社会领域内,一方面,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生态、文明等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工程尚处于历史攻坚期,贫富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缩小;经济发展上,我国经济增速正处于由高速向中高速下降的换挡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根除,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创新能力有待培养,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还有待于继续坚持和完善;文化建构上,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党的建设而言,虽然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顽强意志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党的建设面临着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和复杂,需要全党着力加以解决。而国际上,“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一方面,国际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6]:各国相互联系、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维护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浪潮汹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大有抬头之势;中美贸易战前景尚未明朗;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老交替;中国威胁论喧嚣尘上……总之,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在敲锣打鼓中轻松实现的,而是还要爬很多坡、过很多坎、经历各种风风雨雨、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习近平战略思维是因应了复杂变化的国内国外形势的时代产物,其自诞生起就天然地以解决“坡、坎、风风雨雨”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为战略目标。
(二)历史依据:党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的优良传统
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近现代以来群雄并起的历史舞台中不断赢得人民拥护、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取得一系列胜利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以贯之地坚持运用战略思维这一优良传统。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就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以及其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等时期一系列实践都证明了毛泽东对于战略思维的深邃理解和灵活运用。在理论上,毛泽东一直强调: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提倡战略思想”“提高战略空气”“没有战略,战术也一定谈不好”[7],他认为:“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8]在实践上,他身体力行地带领人民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预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战略谋划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可以说,毛泽东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经典理论和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战略思维的优良传统。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以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样十分重视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1]10,为带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战略思维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始终强调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在眼前的事务里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9]355。尤其是“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9]300。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力主开放自由贸易区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提出并推动实践“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成功运用战略思维的杰出范例,为新时代习近平战略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和实践基础。同样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中所蕴含的战略思维也必然是习近平战略思维得以产生的重要理论源泉。其中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新认识,是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坚持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蕴含于其中的战略思维至今仍有重要作用。
总之,习近平战略思维的产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优良传统的结果,是数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智慧结晶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最新发展、最新表达。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的基本框架
习近平战略思维不仅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更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站在战略高度思考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部署了一系列新战略。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共同组成了习近平战略思维的主体内涵。
(一)战略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战略任务即在战略谋划中,为了实现全局性、高层次战略目标而制定且必须完成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战略任务。回首1840年,落后封闭的清帝国因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而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自此开始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蹂躏的屈辱百年史。同样也是从1840年开始,先进的、富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开始孕育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然不断地有仁人志士倒在了实现这一伟大战略任务的道路上,但是我们毫不气馁,屡败屡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自觉地肩负起了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熟悉近现代历史的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反复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共同孕育的伟大梦想,是数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决心、信心以及能力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可以说,习近平这一简明有力的话语点明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内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任务的早日完成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增添了斗志。
(二)战略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谓主题,一般而言是指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核心。而战略主题,则是指为了达成战略使命或目标而重点关注的重要方面,是战略布局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来数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战略主题,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4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不懈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实践证明,这一康庄大道是中华民族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伟大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一直以来,习近平都坚定地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到关乎事业成败、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内外一切否定和企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声音。他指出,在改革和开放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对于这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对于国际国内社会上出现的质疑怀疑的声音,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0]21,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1]。习近平这一立场明确、铿锵有力的回击说明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战略主题的信心和热爱,不仅毫不动摇,而且历久弥坚。
(三)战略立场:人民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超越国度、超越时代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人民性。自然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鲜明特色,自觉地以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政党的宗旨。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多次从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强调了我党的人民立场,他指出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以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作为自己的立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正确思想。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许多重大场合上多次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3],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4]。可见,以人民立场为自己的战略立场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之中,必然会成为习近平战略思维的价值追求。
以人民立场为战略立场决定了习近平战略思维为人民谋幸福的战略取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守初心、担使命,坚持紧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任务“接力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不断谋篇布局,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取向。在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5]在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习近平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根本需要相契合,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与追求……可见,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实践部署的提出和产生围绕着人民,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是人民。正如习近平在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所指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人民领袖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和真情表白,真正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价值指引的深刻含义。
(四)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直接组成了搭建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矩阵的新布局和新举措,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最终实现提供了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有机统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战略布局中对于三大战略举措具有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也是全局考量和重点谋划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所做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以及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战略重点,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矛盾”[1]22,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战略全局,需要总体推进,一个不能放松。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缺一不可。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以贯之地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动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如期进入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深水区,全面依法治国才能不断展现新的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治国理政实践中具体的战略思想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战略思想。其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十八大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以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5个方面总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着力协调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划了发展道路、确定了任务书。其二,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判断国际战略形势、国家安全形势,指明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总体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指明了战略方向。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先进理念,部署及实施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其三,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一切外交工作、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包含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战略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国际政治多元化、世界性问题日益增多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国际战略思维。这一战略思维旨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习近平新时代战略思维的鲜明特性
从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战略思维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全局性和局部性相统一、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鲜明特性。准确把握这些特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习近平战略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前瞻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前瞻性是战略思维的内在属性,即在全面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预测既有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思维方式。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16]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站在战略高度,思考战略问题,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精神,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战略判断。比如,早在2013年他就提出了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该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把握世界发展总趋势的实践成果,一经提出就迅速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所认同、热烈讨论。而时代性也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鲜明特色。时代是思想之母,“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8]。习近平战略思维也是如此,它之所以产生的价值取向就是立足于中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以解决时代问题,必然带有时代烙印。
第二,全局性和局部性相统一。战略思维就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始终强调全局、大局的重要性,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尚在地方担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19]20。习近平战略思维所蕴含的全局性突出表现之一就在其生态建设相关战略中,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0]85如果生态建设中缺乏全局思维,而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必然造成生态的系统破坏。然而,全局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局部离开全局无法独立存在,全局离开了局部也不成全局,尤其是关键局部对于全局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习近平战略思维不但注重全局还兼顾局部。习近平在谈到战略全局时指出:“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20]从这可以看出,重视关键局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方法和鲜明特点。
第三,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统一。一方面,习近平战略思维要求目光长远,谋求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长远筹划与指导,习近平强调:“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立足长远、着眼长远。”[19]86他的这种长远眼光集中体现在战略谋划上,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长远眼光还体现在继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习近平曾在许多重要场合指出之所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这一战略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子孙千秋万代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另一方面,习近平战略思维也焕发着现实性特征。在谈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所以在新时代条件下提出来是源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部署全面依法治国要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矛盾的关照,任何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急躁冒进都必须避免;全面从严治党“是来自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3]。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必须立足发展实际,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17]……可以明显看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以未来远见解决现实问题也是习近平战略思维一以贯之的追求。
第四,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习近平战略思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战略思维。然而,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9]292。十八大以来,在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以及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国际新形势,习近平非常注重运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在外交领域,习近平提出了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党的建设领域,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等新思想新论断;在回答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什么样的、怎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问题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理论创新必须要跟上时代和实践的脚步。由此可见,创新性是习近平战略思维与生俱来、跟上时代发展的重要属性。
第五,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止于高远理论,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止于实践,就不会有长远眼光。理论性和实践性两者不可或缺。习近平战略思维就是二者兼有的思想体系。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内在属性,二者统一并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的全过程中。首先,习近平战略思维作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其实质是一种世界观,是包含了战略任务、战略主题、战略立场、战略布局以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在内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天然的理论性特征。其次,习近平战略思维也内在地包含实践性特征。一方面,战略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如果只是玄而又玄的思维游戏,不落实在实践上,纵使其理论多么严密、论述多么巧妙,都将仅仅是一纸空文。然而,习近平战略思维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新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应用于实践活动是习近平战略思维的最终指向。另一方面,习近平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22]。苦干实干、奋斗这些充满着实践气息的词汇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实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