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子”“针砭”“指出”词义考
2020-12-12卢烈红
卢烈红
我国有浩如烟海的古籍,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累积了无比丰富的词汇。以《汉语大词典》为代表的现代大型辞书在词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汉语在词义研究方面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现代大型辞书在词条设立、词义解释、读音处理、首见书证认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少纠误补阙的工作要做。本文考证“胚子”“针砭”“指出”3个词,分别梳理各词的词义系统,探寻各词诸义项的始见年代,以解决《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在这3个词义项和书证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胚子
《辞源》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台湾《中文大辞典》均未收“胚子”。
《汉语大词典》“胚子”条共列3个义项:
【胚子】❶底子,材料。《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好啊,都是一色制超级茶的胚子!”❷比喻人的气质才具。多含贬义。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于是只配做学生的胚子,就乘着空虚,托庇变了译注者;而事同一律,只配做个译注者的胚子,却踞着高座,昂然说法了。”❸蚕卵内胚胎的俗称。[1] 3 899
《辞海》“胚子”条只列一个义项:“蚕卵内的胚胎,习惯上称为‘胚子’。”[2]1 506这是《汉语大词典》的第3个义项。
《汉语大词典》“胚子”条义项和书证均存在问题。
“胚”是形声字,《说文解字》本书写作“肧”,《集韵》引《说文解字》写作“胚”。《正字通》以“胚”为“肧”的俗字。后来以写作“胚”为常。《说文解字》曰:“肧,妇孕一月也。”“胚”的本义是“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由此引申出“事物的起源或初始”的意义。
双音词“胚子”产生的时代比较晚,其义项之一宜概括为“底子,基础”。例如:
(1)质地犹言胚子。如调和之家以甘味为胚子,绘画之家以白色为胚子,学礼之家以忠信为胚子。胚子者,本也。(清毛奇龄《四书改错》第十四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条,清嘉庆十六年金孝柏学圃刻本)(1)本文例句现代排印本、影印本一般标注页码,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则只标卷次;清代版本只标注卷次(不分卷的古籍《宁极斋稿》只标注书名)。
(2)你总先要有这样的胚子——思想和思想方法,然后才能进入第二步——用适当的形式和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郭沫若谈文风问题》,载《人民日报》1958年4月1日第7版)
(3)那时候,我爹逃出去打游击。我爷爷身胚子弱。他名下的田,都让我二爷爷种了。(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注释”十二“她的自述”,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58页)
例(1)说的是调味的人以甜味为基础,画画的人以白色为底色,研究奉行礼的人以忠信为根基,“胚子”指“底子,基础”。例(2)谈的是写文章,讲到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时,称“思想和思想方法”为“胚子”,“胚子”亦指“底子,基础”。例(3)“身胚子”指身体基础。
“胚子”的“底子,基础”义,是从“胚”的本义“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直接引申出来的。
“胚子”还可用于指人,用法比较复杂。
有的相当于今天说的“苗子”。例如:
(4)年老的赞道:“鳌头独占,断属老成。想是万民有福,又添出一位宰相的肧子。” (清苏庵主人《绣屏缘》第十四回,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5)有的人从小就是好男人胚子,比如陈龙鑫。(BCC微博)
(6)我家明哥小时候还是个美男胚子。(BCC微博)
(7)现在这小东西动不动就掀我裙子!!好几次了!!才四岁啊!!小兔崽子一看就是个色胚子!(BCC微博)
例(4)是新科状元游街时老者的称赞之词,“宰相的肧子”就是宰相的苗子,将来会成为宰相。例(5)、例(6)是说小男孩是好男子苗子或美男人苗子。例(7)说小男孩是好色的“苗子”,用于带贬义的语境。
“胚子”用于指人,有的指适宜做某种事情的人,或属于某一类别的人,相当于“材料”,“……的人”,多用于贬义,用于贬义时近似于“货色”。例如:
(8)这车孝廉又是做定的文案胚子,若是给他别的事情,光景一年不兴的。(清天公《最近官场秘密史》卷之二,珠海百年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9)但模特大赛终归不是选美,评委心中有自己的“尺子”:看着装、表演技艺、艺术感染力、乐感、镜头感,简言之,他们在寻找更适合展示服装而不是表现自我的模特胚子 。(《架起通往世界的“天桥”》,载《人民日报》1993年7月24日第8版)
(10)那慈禧柳眉一竖,眼睛一楞,骂说:“总是你们这起下贱的胚子,同这不肖一路神气,你还了得!”(民国李伯通《西太后艳史演义》第二十七回,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
(11)张道槐一面骂那些“小农胚子”不仗义,一面劝蒋永彰回广西养身体。(《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载《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0日第5版)
例(8)“文案胚子”是指适宜于做文案工作的材料(人),因为车孝廉“向在江西粮道那里办文案”。例(9)所讲的“模特大赛”,参赛之人已是模特,所以此处的“模特胚子”不是指模特苗子,而是指“更适合展示服装而不是表现自我”的服装模特材料。例(10)、例(11)都用于贬损成年人。
“苗子”的意义也是从“胚”的本义“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直接引申出来的,“材料”则应该是“苗子”义再引申的结果。
“胚子”还有一种用法,同“坯子”,指待加工的半成品。“胚”和“坯”是同源词,都可以表示初始的事物。例如:
(12)先前徐三爷在家开着一座铁铺,因为打伤人命,逃出在外,如今荫出十座铁铺,得了点厮孩儿铁,打了些刀枪的胚子。(清佚名《小五义》第五十六回,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279页)
(13)例如有八家搪瓷厂是要委托制胚厂轧制胚子的。(《上海搪瓷工业全行业的改造》,载《人民日报》1955年12月15日第2版)
(14)一些小型家族陶瓷作坊购买了机械生产的陶瓷胚子,只进行上釉料、绘制纹路等需要手工创作的部分。(《激发活力创造“艺术”》,载《人民日报》2017年5月9日第23版)
例(12)中的“胚子”指刀枪的半成品。例(13)中的“胚子”指搪瓷厂铁质制品的半成品(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铁质器物上,可防锈)。例(14)中的“胚子”指的是陶瓷半成品。
“待加工的半成品”这一意义也应该是从“胚”的本义“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直接引申出来的。
《汉语大词典》“胚子”前两个义项所列书证都是现代的,都偏晚,其实都有清代用例。义项3“蚕卵内胚胎的俗称”未列书证,宜补清代书证:
(15)蚕种得各种适宜之保护,卵内胚子渐次长成。(清杨巩《中外农学合编》卷十一《蚕类饲育》,清光绪三十四年刻本)
综上所述,《汉语大词典》“胚子”词条宜调整为:
义项1:底子,基础。以上举例(1)清前期学者毛奇龄《四书改错》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2:苗子。以上举例(4)成书于康熙九年或稍前的清代苏庵主人《绣屏缘》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3:适宜做某种事情的人,或属于某一类别的人,相当于“材料”,多用于贬义。以上举例(8)清代天公《最近官场秘密史》例为首例。
义项4:同“坯子”,待加工的半成品。以上举例(12)清代佚名《小五义》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5:蚕卵内胚胎的俗称。补上举例(15)清代杨巩《中外农学合编》例为首例书证,其他晚近书证亦宜增补。
《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均收录“坯子”,“坯子”与“胚子”义多同。
二、针砭
《汉语大词典》“针砭”条如下:
【针砭】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宋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于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于药石,而伤之不止于针砭也。”宋周密《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清孙枝蔚 《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张弦《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秦慕平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1]7 014
《辞海》“针砭”条释其本义为“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法。后世泛称金针治疗与砭石出血为针砭”,所列书证为宋祖士衡《西斋话记》例;又指出此词“也比喻规戒过失”,书证为宋范成大诗句。[2]1 698
《辞源》第三版“针砭”条列两个义项:一是“泛指以针或砭石施治”,书证首例是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例;二是“规劝告诫”,书证首例是宋梅尧臣的诗句。[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针砭”条:“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痛下针砭|针砭时弊。”[4]
台湾《中文大辞典》“针砭”条亦只列一个义项:“古治病之术也。即鍼砭。”所列书证首例为宋祖士衡《西斋话记》例。[5]14 926“鍼砭”条列两个义项:一是“以石针刺病之术也”;二是“箴规过失也”。[5]15 075
《汉语大词典》“针砭”条只列其本义,未列其引申义。其他四部辞书虽列有“规戒过失”义,但仍嫌笼统。这里就《汉语大词典》而论,本义之外,应增补以下3个义项:
1.“(精神方面的)救治”义
例如:
(1)渡江以前,王安石之说,浸渍士大夫之肺肠,不可得而洗涤。渡江以后,秦桧之说,沦浃士大夫之骨髓,不可得而针砭。(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之三《二罪人》,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9—50页)
(2)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 382页)
(3)凤姐瞒天过海之计,下的针砭,实于宝玉大有裨益。(清沈懋德(归锄子)《红楼梦补》第七回,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67页)
例(1)是说南宋初年,士大夫受秦桧与金人议和主张的毒害非常深,深入骨髓,“不可得而针砭”不是说不能批评、规劝,而是说不可救治。与“针砭”对举的是“洗涤”,亦可证“针砭”的“救治”义。例(2)、例(3)都说的是治疗宝玉的心病,《红楼梦》例还说是“暗下针砭”,可见“针砭”不能理解为“批评、规劝”。这两例“针砭”亦皆指精神方面的救治。
2.“规劝、批评、批判”义
此义宋代就已出现,时间颇早。例如:
(4)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南宋尤袤《节爱堂》,载《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针砭无良友,穷居困烦嚣。(南宋陈深《送曹叔时归淮东》,载《宁极斋稿》,清乾隆钞本)
(6)暂使鲁、錂等录行箧中三、五纸请教,幸加针砭!(清颜元《寄陈宗文》,载《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43页)
(7)针砭俗学浮靡之弊。(《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一,载《清实录》第十二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1页)
例(4)“自针砭”是说用圣人节俭和仁爱之言来自我规劝、告诫。例(5)“针砭”指朋友的规劝、批评。例(6)“针砭”指批评。例(7)“针砭”指批判。
3.喻救治社会问题的良方
例如:
(8)则重本色之议,真救时针砭也。(《明实录·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一,载《明实录》第六十八册,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版,第26页)
(9)明儒吕坤所著实政录,最为吏治针砭。(《清实录·穆宗实录》卷二百九十四,载《清实录》第五〇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 075页)
(10)曾见两江阁督部堂曾前在直督任内发给各属清讼事宜十条,法简词赅,洞彻利弊,劝惩互用,宽猛兼施。名为清讼事宜,实则致治针砭。(《福建省例·刑政例下·清讼事宜八条》,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本,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版,第1 033页)
(11)大哉我世宗之谕曰,“听其作孽致困可也,何必禁之”,实为警世觉民针砭。(清褔格《听雨丛谈》卷八《俭德》,中华书局1984年第2版,第172页)
综而言之,《汉语大词典》“针砭”词条宜调整为:
义项1: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以北宋苏轼《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2:(精神方面的)救治。以本部分例(1)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3:规劝、批评、批判。以本部分例(4)南宋尤袤《节爱堂》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4:喻救治社会问题的良方。以本部分例(8)《明实录·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一之例为首例书证。
三、指出
《辞海》及其增补本、《辞源》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台湾《中文大辞典》皆未收“指出”。
《汉语大词典》“指出”条如下:
【指出】❶指点出来。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诗话》:“至《诗话》中间有语意小误,曾经诸家指出。”❷提出论点看法。如:他指出,我们一定要为如期完成全书的编写任务而竭尽全力。[1]3 625
《汉语大词典》“指出”条列两个义项,最早的书证出自清代,义项和书证均存在问题。
直接组合“指出”始见年代远远早于清代,北魏菩提流支翻译的《金刚仙论》中已见5例。例如:
(1)此二句指出持戒修福德二种人,明此人曾供诸佛,闻大乘经,生信不谤,能发菩提心。(《金刚仙论》卷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2)故第二句指出其事,谓受持读闻广说,即是名字中三种闻慧也。(《金刚仙论》卷六,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例(1)用于抽象语境里的“指出持戒修福德二种人”。例(2)是“指出其事”。这两例中的“指出”皆用于抽象意义的“指点出来”,显然已经是凝固的双音词。
不过,汉魏六朝译经中仅《金刚仙论》有5例,它经不见,这多少有些令人生疑。
没有疑问的是,直接组合“指出”唐代初年已经出现。例如:
(3)解毒方中条例极多,若不指出一二,学者不可卒知。馀方例尔。(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百药毒第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第431页)
孙思邈由隋入唐,《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652年。这一例“指出”谓在解毒方诸多条例中指点出“一二”条例,“指出”是很典型的抽象意义上的“指点出来”,无疑已经是凝固的双音词。
唐代到明代,表抽象“指点出来”之义的双音词“指出”使用较多。例如:
(4)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指出看。”行者无对。(《祖堂集》卷第十四《大珠和尚》,商务印书馆张美兰校注本2009年版,第364页)
(5)则是现今生灭中,指出不生灭性,方知穷子衣中宝,乃轮王髻里珠;贫女室中金,是如来藏中物。(五代释延寿《宗镜录》卷四十四,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76页)
(6)但杨、墨之过,被孟子指出;后人无人指出,故不见其过也.(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第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83页)
(7)圣人便是一片赤骨立底天理。颜子早是有个物包裹了,但其皮薄,剥去容易。圣人一为指出这是天理,这是人欲,他便洞然都得了。(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一《论语十三·雍也篇二·贤哉回也章》,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798页)
(8)孔子所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者,圣人未必然,乃是指出徒思而不学之病以诲人耳。(明王阳明《与黄勉之·二》,载《王阳明全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18—219页)
《汉语大词典》引清代叶廷琯《吹网录·石林诗话》例为“指出”最早书证,显然与事实相距甚远。
“指出”实际上还有一种表具体的“用手指指出来”的用法,而且这种用法应该是该词语最本源的意义。这种用法,指示的对象都是可见的实体,包括人、物、地方等,“指”是“用指指示”。请看下列用例:
(9)破产移家事亦难,佐吴从此霸江山。争教不立功勋得,指出千囷如等闲。(唐孙元晏《吴·鲁肃指囷》,载《全唐诗》第七六七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 903页)
(10)所以灵山话月,曹溪指月,月在什么处?与我指出看!直报禅和,莫向天上觅好。(宋汾阳善昭《汾阳善昭禅师语录》卷上,载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第四十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593页)
(11)王氏忽问众曰:“谁是球上座?”于是众人指出师,王氏便请升坐。(《景德传灯录》卷二一《安国慧球禅师》,日本京都禅文化研究所1990年版,第420页)
(12)其贼首素有姓名,既束手就缚;其贼党未知姓名者,则乡之平民皆指出而就擒。无非平日稔恶之徒,未尝及一无辜。(宋包恢《奏平荻浦寇札子》,载《敝帚稿略》卷一,民国宋人集本,第2—3页)
(13)然后指出乳下痣来,人谁不信?(明余象斗编述《皇明诸司公案》卷四《梁县尹判道认妇》,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97页)
(14)问有璋伏尸埋于何处,有璋指出地方,遂令掘起。(清杜纲《北史演义》第三十三卷,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72页)
例(9)的唐诗是歌颂三国时期吴国鲁肃的品德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囷”是圆形谷仓,鲁肃慷慨地将家中一座谷仓中的三千斛粮食资助了周瑜。“指出千囷”就是用手指指示出两座各屯三千斛粮食的谷仓中的一座。例(10)谈“指月”。“指月”是佛教常用词,明代瞿汝稷编集佛教语三十二卷,书名就叫《指月录》。这是以手指喻教,以月亮喻法。《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例(10)中的“指出”,就是《楞严经》的“以手指月示人”。例(11)、例(12)皆说的是从众人中用手指指示出特定的人。例(13)是说用手指指示出妇女乳房下的痣。例(14)是说用手指指示出掩埋小儿尸体的地方。
例(9)是目前所见这种用法最早的用例,作者孙元晏是晚唐人。上述抽象意义上的“指点出来”一义,其最早没有疑问的用例是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例,时间为初唐。就现有文献所显示的情况看,似乎抽象的“指点出来”义早于具体的“用手指指出来”义,但依据情理,后者一定早于前者,抽象义是具体义的引申发展。
《汉语大词典》“指出”的第2个义项“提出论点看法”其书证是现代例,书证的年代也大成问题。其实,这个意义明代也已经出现,清代用例不少。请看下面的用例:
(15)至孟轲氏又有知言养气尽心知性之说,而指出孝弟为良知良能,言虽益详,而于孔门之教实多发明。自孟氏没而斯道失其传。(明胡宗宪《重刊阳明先生文录叙》,载《王阳明全集》卷四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 769页)
(16)既饮之后,立皆呕吐。张其修兄弟所吐出新樱桃最多,他匠亦二人有之,然不多。因指出是其修兄弟先食,后二匠亦食几个,其情悉真,诸匠乃伏罪无辞。(明余象斗编述《皇明诸司公案》卷三《韩主簿计吐樱桃》,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198页)
(17)若众商指出顾蓼怀供词不实,伊等另有证据可凭,即令总商等公议出二人,随杨魁等同来,与顾蓼怀质对。(《清实录·高宗实录》卷之八百十六,载《清实录》第十八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 051页)
(18)问《中庸》大旨,则云:“归宿在一诚字,诚须择执,执又须择学问思辨,与格物致知,同一求诚之要。《中庸》复指出人一己百,弗得弗措,尤为后学津梁。”(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八回,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 177页)
(19)当日包公指出太后圣上也有不合之处、失察之由。(清李雨堂《万花楼》第五十七回,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99页)
(20)李淳风言此女居于王宫,隐隐指出木兰是陛下受重之人,天机不可泄露。(清佚名《木兰奇女传》第三十二回,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第399页)
例(15)是明代胡宗宪于嘉靖丁巳年(1557)所撰的“叙”,“指出孝弟为良知良能”中,“指出”的宾语是主谓短语,与仅指示出具体实物对象不同,这里给出了指明的抽象内容,所以“指出”是提出看法的意思,属于“提出论点看法”这一义项。例(16)为小说用例,该小说编刊时间当晚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此例讲的是荏平县主簿韩彦超设计查明偷食樱桃一事,“指出”的对象“是其修兄弟先食,后二匠亦食几个”为复杂的谓词性结构,也给出了指明的抽象内容,“指出”是“提出看法、给出判断”的意思,也属于“提出论点看法”这一义项。例(17)是清高宗(乾隆)关于顾蓼怀案件的上谕,“顾蓼怀供词不实”是众商表达的看法;例(18)“人一己百,弗得弗措”是《中庸》提出的观点;例(19)“太后圣上也有不合之处、失察之由”是包公表达的意见;例(20)“木兰是陛下受重之人”是李淳风所言的隐含之意,这4例也都是“提出论点看法”义的用例。
综上所述,《汉语大词典》“指出”词条宜调整为:
义项1:用手指指出来。以本部分例(9)唐孙元晏《吴·鲁肃指囷》诗为首例书证。
义项2:抽象意义上的“指点出来”。可以本部分例(1)北魏菩提流支《金刚仙论》卷三之例为首例书证,但为慎重起见,最好以本部分例(3)初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之例为首例书证。
义项3:提出论点看法。以本部分例(15)明代胡宗宪《重刊阳明先生文录叙》例为首例书证。
附注:此文于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汉语历史词汇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