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深度分析阅读文本培养思维品质
2020-12-11陈兆昕
陈兆昕
【摘要】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承的过程。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其中一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一节初中英语区级研讨公开课为例,对文本话题内容、作者写作意图、文本体裁结构、文本语意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并通过设计提问、概括、探究、推断和综合类活动,从读前激发思维、读中发展思维、读后发散思维三个维度,阐述了如何分析阅读文本,设计多种有梯度的认知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多维深度 文本分析 活動设计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9-111-03
一 、引言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都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明确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自《课标》颁布以来,关于如何通过英语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受到了高度的关注。阅读教学肩负起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的任务。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不少阅读课的整体活动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为:在初中阅读课上,许多初中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不能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比较粗浅,多注重语言知识,忽视了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如果一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那么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
因此,深度分析文本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戴军熔,2012),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换句话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分析不深、分析不准、分析不精、分析不细,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往往会缺乏多样性与层递性。学生思维没有得到激发与有效训练,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文本分析通常包含:(1)文本话题内容分析,指分析学生对话题的熟悉度与兴趣度等;(2)文本作者分析,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3)文本体裁结构分析,指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与篇章结构等;(4)文本语意分析,指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5)文本语分析,指分析文章所凸显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句法特征、修辞特征等。
本文将以一节笔者的区级公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多维深度分析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效设计阅读活动,进而达到激发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阅读文本的多维度分析及教学目标
1. 文本多维度分析
(1)文本话题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沪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Module 3 Animals 的Unit 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的 Reading 部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以“拯救濒危动物”为话题,以介绍濒危动物的基本信息为主线。本节课让学生阅读一篇有关中国国宝大熊猫的文章,了解其分布,外形特征,习性,饮食习惯,未来前景等信息。本单元讲的是濒危动物的保护,学生对濒危动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尤其是人们的活动对濒危动物造成的影响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所了解。
(2)作者写作意图分析
该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由于受自身阅历以及阅读习惯的制约,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在平时的阅读中,他们习惯于停留在文章的表层意思,而不会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针对本篇文章,他们会混淆写作意图和主旨。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引领学生一起去剖析文章的具体信息,通过读中活动用flow chart来深度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
(3)文本体裁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濒危物种大熊猫。说明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即:先整体介绍大熊猫的基本情况,再从Home,Food, Behavior,Life 和The future 这五个方面介绍。这五个方面由五个小标题迅速找到所需信息。主阅读篇章中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两种:下定义和列数字。篇章开头总体说明大熊猫时,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即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大熊猫的特征。列数字在篇章中也多处用到,可让学生找出具体的例子并引导他们思考列数字的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文本语意分析
本节课的文本内容以大熊猫作为切入口着重介绍了我国大熊猫的数量,生存现状以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其濒危的原因,号召人们多多关爱地球上的濒危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虽然学生之前有一些这方面的认知,但是到底如何保护濒危动物,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入。所以本节课的任务是在教授本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该濒危动物大熊猫的特征和现状,又可在读后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濒危动物的措施,突出“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主题,树立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①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中熟练认读和理解下列单词和词组:file,giant panda, adult, kilogram, population, behavior, birth, central, menu, fur, endangered, patch, in the wild, at birth等。
②掌握说明文的阅读策略,包括把握说明的对象,理清说明的顺序,理解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③学习运用找读(Scanning)这一阅读技巧,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捕捉具体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2)思维品质
①通过了解熊猫的现状,分析其濒危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应如何保护濒危动物。
②通过模仿课文框架,制作蛛网图,并发散思维拓展内容;通过设计提问活动,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 学习能力
①学生能够从文章中获取并分类整理大熊猫的相关信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圖。
②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并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口头描述另外一种濒危动物,为本单元的Speaking和Writing做好学习准备。
③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且找到保护动物的方法。
(4) 文化意识
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濒危动物现状的报道,呼吁人们拯救濒危动物。提高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培养思维品质的教学实践
1. 读前激活学生思维
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对学生构建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林崇德。胡卫平,2010)。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的,抓住知识的本质,巧妙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井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已有的适合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内容(刘容,2017)。读前活动的设计可以从背景知识、学生兴趣和目标词汇三个方面激活学生思维。
(1)设计提问活动,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读前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从这些活动中运用到储备知识。上课开始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大熊猫生活在保护区的视频,并且提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于大熊猫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后面的阅读做好了铺垫。
之后,笔者又提出第二个问题: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pandas?并出示图1,引导学生提问。
这个活动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各个小组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How many panda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How long do they live?/ Why are they endangered?/ Do they have many baby pandas?/ Do pandas have enough bamboo to eat?
此时,笔者没有急于让他们相互回答,而是让他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使学生对阅读充满了期待。
(2)预测并获取整体信息,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
由于本篇文章属于说明文,有鲜明的体裁特色。所以在导入之后,教师让学生迅速浏览文章标题和小标题,抓住基本信息,判断文章类型,并让学生在文中举例说明。例如:文章有很多列数字的句子。尽管这一活动是浅层次的理解活动,但梳理文章基本信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深层信息的挖掘。以标题为核心,引导学生预测主旨和体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袁斌,2017)。
2.读中发展学生思维
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读中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在语境中学习新知识,同时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阅读策略,培养他们的分析、概括、推论等综合思维能力。阅读活动的设计基于文本内容,但这些活动一定要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使学生不但可以从语篇中找到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还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发展他们的思堆能力。
(1)设计探究类问题,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所以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索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思索机会。学生在读取文本信息时,要不断进行比较、分析、推理、概括、批判等思维活动,才能更有效地汲取课文的精华,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Sadker& Sadker(1991)认为,思索性问题是指那些不是依赖记忆或回忆,而是需要通过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转引自李杰,2012)。
本节课中,笔者首先针对文章细节设计了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活动(见下表),读中阶段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
以上几个问题把握了文章的主要要素一what、why、how.在学生回答完这些表层问题后,笔者接着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Why are giant pandas endangered? How many reasons does this article mention?因为文章中本部分的小标题是The future,但内容有谈到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悟出。接着笔者又提出以下问题:Can you think of other reasons?这个问题把学生从文本引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思考时需要结合平时的常识和知识储备回答问题。
(2)设计推断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真正读懂一篇文章,不仅仅是理解这篇文章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概括关键信息后,让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What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然后他们通过小组探讨和辩论得出答案:Its important for us to protect them.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读后发散学生思维
在进行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后,读后活动以语言输出为主。读后输出活动能够检查阅读理解程度,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及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程瑜.2008)当然在读后活动中教师也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读后活动应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和不同的输出任务而有所不同。
(1)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训练思维的发散性与批判性
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对学生构建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林崇德、胡卫平,2010)。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的,抓住知识的本质,巧妙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并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合适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内容(刘容,2017)。本节课学生已了解濒危动物大熊猫的特征和生存现状和写作目的。笔者在此活动中设计了表格(图3),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思考保护濒危动物的措施,学生要自行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组织语言,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也让他们树立了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设计真实有价值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思维能力
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设计接近现实而且有价值的活动或任务。这些活动既要基于文章内容,又要给学生适当发挥的机会。不能局限于所学的某一方面。这样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中,笔者在读后设计了一个情境任务:* ChimeLong Safari Park will organize some activities to call on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They need some volunteers to be a guide. As the best guide, you need to introduce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endangered animals, and write an introduction for it .
Endangered animals information
1.the polar bear—— the largest of the bear family
Home: near the North Pole
Food: fish, sea animals
Behaviour: can swim well
Why in danger: global warning; people kill it for its beautiful white fur
2.the kiwi—— cannot fly
Home: in the forest only in New Zealand
Food: insects
Behaviour: sleep in the day and have activities during the night
Why in danger: people kill them; forests are getting smaller
3.the blue whale—— not a kind of fish, a mammal (哺乳動物)
Home: in the sea
Food: fish
Behaviour: live together; good at singing
Why in danger: people kill it for its meat and fin (鱼翅)
4.the tiger ——the biggest of the cat family
Home: the grassland and the jungle in Asia
Food: meat
Behaviour: live alone; good at hunting
Why in danger: people kill it for its fur; forests are destroyed
笔者让学生四人一组来完成之前所呈现的任务,即仿照本篇文章的结构,通过谈论另外一种濒危动物,呼吁人们保护动物。这样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而且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及团队合作的机会。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内容,这样就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瑜. 2008. 初中英语阅读语言输出活动有效性探究[J].英语教师,(9)8-11.
[2]戴军熔. 2012.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4) 20-28.
[3]李杰. 2012. 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9): 7-13.
[4]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5)73-79.
[5]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林崇德、胡卫平,2010.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9-36.
[7]刘容. 2017. 核心素养下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测评[J]教学探究,(2):93-94.
[8]袁斌. 2017. “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引领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J] 教育理论与实践,(2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