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对策
2020-12-11于佳琳何敏
于佳琳 何敏
[摘 要]专项扶贫资金是专项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消除农村贫困。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家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可以精准高效地设定扶贫目标,顺利开展脱贫攻坚任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成果,但是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存在种种问题,审计力度和深度不足极大影响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难以有效使用扶贫资金。目前,对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已成为当前政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从当前绩效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提出优化方案,并为探讨今后同类型审计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扶贫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017
[中图分类号]F23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0-00-02
0 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农村及贫困地区开展规模化扶贫开发工作,向贫困地区拨付专项扶贫资金用以修桥建路,扶植当地的产业发展,提升当地贫困对象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发展,提升地区收入水平,进而逐步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社会。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并将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本文以D市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为例,分析当前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创新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思路,为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1 D市扶贫工作现状
D市地处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地势,自然概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市内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共60个镇,4个乡,655個村,总面积15 222平方千米。其中,村镇多在丘陵地区,且多为不可利用农业土地,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发展受限。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为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D市大力开展推进扶贫项目,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通过扶植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仅2018年一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达4 139万元,帮助建档立卡村83个,通过扶植村办企业建设发展,帮助10万余人脱贫致富,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实现村中贫困人口集体脱贫。为了维持当前取得的扶贫成果,使脱贫人口不倒退返贫,当地政府还要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扶贫工作。对于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可以合理规划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实时监督后续使用情况。在实时监督的过程中,对于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分析成因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能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效率,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保证政府政策行之有效,实现D市扶贫目标。
2 D市当前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不足
当前各级政府对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多为事后总结审计,往往忽视了事前立项和项目进行时的资金实时监管。在绩效审计中,“事前仔细规划,事中及时纠正”已成为一句空谈。而基层政府往往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并未考虑远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审计人员通常没有转变工作思路,还以传统财务审计思路进行绩效审计工作,在绩效检查时,往往把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项目实施作为工作重点,较少地对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检查。审计人员受制于多方,往往避难就易,只关注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发展,极大降低了绩效审计的深度与力度。
2.2 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
首先,绩效审计的基础是制定完整全面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而当前D市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仅能检测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无法全面评价资金使用的定性和定量水平;其次,绩效评价指标设立单一,多为生搬硬套其他地区指标,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绩效审计数据库,也没有积累专项财政资金的绩效数据,现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处于研究阶段,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项目施行的实际情况与评价指标存在一定偏差,信息不对称使冒领、套取、重复立项、项目延期等现象时有发生。
2.3 缺乏先进审计技术与方法
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设计时间尚短,专业人员难以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尚有缺失,在D市实际的绩效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素养明显不足以开展绩效审计,导致D市当前的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仍旧是传统财务审计的内核,再加上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较多,多以纸质会计账务录入,项目数据和扶贫资料也多以纸质为主,未能联网上传,海量的未分类数据对绩效审计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此外,当前审计人员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例如,D市绩效审计中用到的材料审查法和比对分析法,审计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筛选和查询,无法使用审计软件和数据分析系统,也无法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降低了工作效率,极大影响了审计进程。
2.4 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
当前D市的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多通过政府部门下达文件的方式从市级单位层层传递到县区政府,难以引起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部分项目会出现上报材料超时或者材料上交不规范问题,更有甚者会出现材料造假情况,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加大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此外,绩效评价增加了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专项扶贫资金的范围和概念界定模糊,未能形成统一的工作标准,再加上部门间分工不明确,阻碍了绩效审计工作,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无法有效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 改进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措施
3.1 加大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力度
针对当前绩效审计在事前立项和事中监管缺位现状,首要任务是提升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工作中的地位。第一,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在事前和事中进行实时审计,发现并更改不切实际的项目,发现不合规的资金使用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查处。第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将眼光放长远,不纠结眼前的利益,在项目实施中考虑远期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今后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考虑项目对地区的影响。为了防止工作人员避难就易,绩效审计的工作内容应由公文明确规定,区别于常规的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拓宽及加大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力度,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更加透明,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3.2 完善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以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作为基础,通过实地勘察,修正当前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得出客观的分析审计结果,为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提出精准的审计意见;设定严谨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扶贫项目,灵活高效地补充修正当前的绩效审计体系;由财政部门牵头设定绩效审计大数据库,录入上传各地区专项扶贫资金的相关数据,给今后的项目设立提供模板和经验,减少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偏差率,使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趋于正规高效化,为扶贫项目的选择和施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今后类似地区扶贫项目的选择积累经验。
3.3 完善绩效审计技术与方法
当前的绩效审计工作应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为绩效审计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同时,审计工作者应不断学习,积极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对扶贫项目进行动态监测,以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增强审计效果。鉴于精确扶贫项目和资金数据的复杂性以及审计评价指标的多样性,扶贫地区政府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建立扶贫数据信息平台,完善数据库,用电子化取代人工,提高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效率。第二,确定政府扶贫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第三方公益扶贫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范围,为扶贫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此外,还可以雇佣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为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第三方审计事务所的专业高端审计人才大多能熟练应用信息分析技术,为绩效审计提供新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定期组织培训基层人员,使他们积极应用数据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技术,以提升审计准确性,减轻基层的工作压力。
3.4 完善绩效评价法律法规体系
要开展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准则、实施细则等规范,使绩效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大大提高绩效审计工作效率。最后,建立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问责制,明确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的范围和责任,落实绩效审计制度,提高绩效审计的有效性。
4 结 语
对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有利于政府部门高效利用专项资金,将资金用于真正的帮扶项目上,通过开展各项扶贫项目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助力贫困村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D市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大部分专项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中,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顺利开展今后的审计工作,提升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為日后同类型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提供参考并指明方向,也为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提供新思路,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助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4):19-22.
[2]耿娜.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应用探讨[J].财会通讯,2018
(4):93-97.
[3]王晓梅.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与风险分析[J].审计研究,2007
(2):17-20.
[4]李鹏杰.浅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财会研究,2016(6):
10-12.
[5]刘斌,龚勇.浅谈精准扶贫资金审计的几个问题[J].审计月刊,2016(5):46-47.
[收稿日期]20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