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会展旅游研究的特征与趋势(1996—2019)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0-12-11翁钢民李建璞

关键词:类群目的地会展

翁钢民,李建璞 ,宋 娜

(1.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 燕山大学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066004)

一、 引言

会展旅游作为高端专项旅游形式的代表,因其组织规模大、消费水平高、逗留时间长、季节影响小、经济回报佳等优点,已在全球重要旅游目的地市场占据核心地位。同时国外对会展旅游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其研究成果更是逐年攀升;反观近年来会展旅游在我国虽异军突起,但国内对其理论研究却漠然置之,成果逐年减少。因此对国外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知识流的新兴趋势进行探测并加以信息可视化分析,对改善国内会展旅游研究与发展相背离的现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此前国内学者郑四渭、李旭、孙晓玲等人对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行了回溯、总结,但均限于文献数量及研究方法,仅对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的主题进行了分类、概述。[1-3]就时间跨度而言此前的研究较为滞后,且近年来尚未发现有关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的述评类文献。基于此,本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并结合“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外会展旅游研究成果,从文献计量及信息可视化视角对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行多方位探讨,并对该研究领域知识流的新兴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二、 数据来源及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际会展旅游研究的高水平文献为分析样本,为保证文献样本的客观性和系统性,首先选定“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作为国际会展旅游研究文献的检索来源;其次,考虑到会展旅游形式多样且英文表达方式众多,将检索条件设置为“(TS=(MICE tourism) OR TS=(meeting tourism) OR TS=(incentive tourism) OR TS=(conference tourism) OR TS=(event tourism) OR TS=(FSE tourism)) AND LANGUAGE: (English) AND DOCUMENT TYPES:(Article OR Review) AND TIMESPAN:(All years) AND INDEXES:(SCI-EXPANDED,SSCI,CPCI-S,CPCI-SSH,CCR-EXPANDED,IC)”,检索结果显示数据库收录的首篇会展旅游相关文献发表年份为1996年,经去重、筛选并剔除不相关文献后共得到2 529篇有效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6月23日,数据库最新更新日期为2019年6月22日。

(二)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首先对1996-2019年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的2 529篇文献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即国家/地区、机构及作者三种不同主体粒度进行科学合作网络分析,了解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的国际布局及力量分布;其次对近年来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探测,进而梳理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议题的演变轨迹,把握其新兴发展趋势;最后运用期刊双图叠加技术从期刊施引和共被引视角探寻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及扩散脉络,寻找并预测新的学科交叉生长点。

三、 数据分析

(一) 发文数量及整体趋势分析

对“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收录的会展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按年度分布进行统计,发现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这与20世纪90年代会展旅游开始备受关注并进行系统研究的时间相吻合。[2]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库中未检索到1998年的相关文献,因检索结果时间跨度截止到数据检索日期2019年6月23日,故2019年对应的约为半年发文篇数165篇。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际会展旅游研究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2015年以后年发文量均在200篇以上,尤其是近两年来该领域年发文量迅速上升至300篇以上,由此可知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风起云涌,对该领域的国际热点议题及知识流的新兴发展趋势进行探测研究,对我国会展旅游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二) 会展旅游研究合作网络分析

1. 高影响力国家及地区间合作网络分析

正如会展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会展旅游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及地区。国家及地区合作图谱中节点大小与该国家(地区)发文数量成正比,连线粗细及密度与合作强度成正比,由图1可知美国、英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国家(地区)对会展旅游的研究贡献较大;表1中,Burst为图谱节点的突发性指标,数值越大代表该节点在时间上的影响越大且活跃度越高[4];Centrality即中介中心性,为测度节点在知识图谱网络中的重要程度的指标;Sigma指数将节点对网络结构和时间的影响有效结合,用来测度网络节点的新颖性。[5]

从大洲分布来看,对会展旅游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部分地区,而南美洲、非洲研究相对落后。发文数量排名居前的多为北美洲及欧洲西部国家,其中美国居于首位,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中国、西班牙及加拿大等国。从中介中心性来看,法国、德国、新西兰及瑞典等国在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科研合作枢纽角色;美国发文量虽居于首位,但中介中心性数值为0,表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研究合作较少且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同时排名靠前的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中介中心性均小于0.1,表明此类国家(地区)在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缺乏科研合作[5],未来应积极加强该领域科研方面的合作交流。从突发性及新颖性来看,美国作为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巨头,贡献较大,故突发性数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大洋洲的会展产业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但新西兰作为大洋洲国家的一员,近年来在会展旅游研究领域贡献突出,未来有望成为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

图1 1996—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高影响力国家及地区图谱

表1 1996—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核心国家及地区统计

2. 高影响力机构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研究机构及作者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代表及核心,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CiteSpace分别绘制研究机构(图2)及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图3)并对研究机构进行突发性探测,其中节点大小与该研究机构/作者的发文数量成正比,连线粗细及密度与合作强度成正比。会展旅游研究高影响力机构均为世界著名顶尖学府或著名高等科研机构。在国际前十所核心研究机构中,位列第一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文数量为60篇;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列第二、第三,发文数量分别为58篇和50篇;近年来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完善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国际开放程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会展产业发展及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的新秀[6],故亚洲有三所高校位列前茅,分别为香港理工大学(第三名)、韩国庆熙大学(第六位)及中山大学(第九位);值得关注的是南非两所高校:西北大学和约翰内斯堡大学分别以第七、第八的名次位列核心研究机构榜单,经前文分析可知非洲会展旅游研究虽相对落后,但是近年来经济较为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在会展产业发展中突飞猛进并在非洲地区遥遥领先,为该地区会展旅游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机构突发性探测结果显示,会展旅游研究较为活跃的六所高校有四所位于美国,其余两所分别位于中国香港和英国,其中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近年来贡献尤为突出。

图2 1996—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机构合作及突发性探测图谱

会展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图谱(图3)整体分布较为松散,表明各国家及地区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学者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也从侧面反映出学者间相互认可程度较低。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南非西北大学的Melville Saayman和韩国庆熙大学的Choongki Lee,发文篇数分别为24篇和15篇,其次为南非西北大学的Martinette Kruger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heranne Fairley,发文篇数分别为9篇和7篇。学者Melville Saayman和Martinette Kruger两人研究合作紧密,合著文章数量较多,其文章多以问卷调查法收集一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会展旅游中节事旅游产品开发[7-12]、市场营销[8-10]、参与者行为及动机[7-14]、组织者和策划者感知[15]、节事目的地效应[13][16-17]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研究。

图3 1996—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作者合作图谱

(三) 会展旅游研究热点议题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研究工作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对国际会展旅游研究领域高质量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探测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国际会展旅游研究议题的演变过程及新兴热点。某一时期内若某一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突增,则可认定该关键词为突现关键词,该突现关键词所对应的研究议题则代表了该研究领域在该时段的热点议题。在此前几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1-3],为探索当前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议题且适当保留其研究演变轨迹,选取2008年至今的样本数据为分析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样本文献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探测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对探测结果进一步梳理汇总(见表2),根据各突现关键词含义及突现开始年份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表2 2008—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突现关键词统计

第一阶段突现关键词开始年份为2008—2011年,其结束年份最久持续到2015年,该阶段高强度突现关键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自然旅游(nature-based tourism)、恐怖主义(terrorism)、森林(forest)、环境(environment)、脆弱性(vulnerability)、野生动物(wildlife)等。一方面,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环境、脆弱性等突现关键词可知,该阶段会展旅游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会展旅游目的地选择、会展旅游活动开展与目的地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目的地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恐怖主义”一词突现时间跨度为2008—2013年,突现强度较大为5.32,对该突现词进一步查证,发现与之相关联的研究议题多为会展旅游危机与安全管理。表明这一阶段国外学者重点关注会展旅游环境效应问题,同时已经注意到会展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突现关键词开始年份为2012—2016年,其中形象(image)、忠诚(loyalty)、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等关键词突现时长维持至今,表明当前会展旅游研究领域内目的地市场营销、利益相关者等仍为热点议题。第一,突现关键词旅游影响(tourism impact)、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突现强度分别为4.03、4.72,表明该阶段会展旅游目的地效应研究仍为热点议题,通过进一步查证,发现会展旅游目的地社会效应研究在2016年左右开始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经济效应研究仍占据目的地效应研究的主体地位。第二,由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市场(market)、分割(segmentation)、消费(consumption)、形象(image)、忠诚(loyalty)、满意度(satisfaction)等高强度突现词可知,会展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是该阶段的热点议题,其中外国学者较为关注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提升策略,以及目的地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第三,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是该阶段又一热点议题,突现关键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居民感知(residents perception)、游客(visitor)、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的突现强度分别为3.45、5.86、5.12和6.28。其中“行为意向”一词突现强度最大且突现年份为2016年至今,时间跨度最长,对包含该类突现关键词的文献进一步搜索查阅,发现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会展旅游参与者(会展旅游者)这一主体关注度最高,文献数量众多,众多国外学者从参与者需求、行为、动机及会展节事对其动机行为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了深度探讨[18-20];其次是对于目的地居民这一主体的研究,其研究多集中在当地居民对大型活动举办产生的反应和感知方面[21-24];然而对会展旅游策划及组织者这一主体的关注不够,存在明显的研究空白,未来可以从策划及组织者角度出发对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更全面更深度的研究。

第三阶段突现词开始年份为2017—2018年,2019年上半年尚未发现新的突现词语,由居民(resident)、热情好客(hospitality)、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意向(intention)、决定因素(determinant)等突现关键词可知,会展旅游利益相关者及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仍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其突发强度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其研究热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另外,近两年会展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效应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目的地遗产方面,通过进一步查阅遗产(legacy)、文化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等突现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发现会展旅游与城市遗产保护之间存在复杂关系,Sánchez对此持积极态度,并以西班牙帕伦西亚市为例,探讨了宗教圣周这一传统节庆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巨额收入、增加了就业岗位,而且在维护传统工业、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5]Malchrowicz-Mos'ko与Sánchez态度一致,并采用诊断性调查的方法,对波兰发生的三个与文化遗产有关的不同级别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有利于塑造主办城市的良好形象,而且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产生积极影响。[26]然而Jones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大型活动的规划与城市遗产环境之间的脱节可能是一些城市取消申办奥运会的原因,同时通过对众多文献中大型活动和城市遗产之间关系的讨论进行梳理,提出了两者间的关系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验证的具体理由。[27]

(四) 会展旅游研究知识流新兴趋势分析

知识流动分析即探索施引期刊(应用研究领域)与被引期刊(基础研究领域)之间知识引证与被引证的演化关系。期刊双图叠加可以直观展现各学科领域载文期刊分布、引文轨迹演化及科研重心漂移等情况,是显示期刊层面知识流动的新方法。[28]为探测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知识流动情况,把握该研究领域最新的学科动态,本文将所收集到的数据按1996—2003年、2004—2011年及2012—2019年三个时间段分别绘制了期刊双图叠加知识图谱(图4),更加细致地展现1996年以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知识流动的轨迹。图中每个子图的左侧部分为施引期刊类群,右侧为被引期刊类群,通过对数似然比检验算法从各类群所包含的众多期刊标题中提取类群名称,中间连线的粗细疏密程度代表期刊间知识流动频率及强度关系,椭圆的纵轴长度与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成正比,其横轴长度与发文作者数量成正比。表3对图4中的信息进行了提炼汇总,其中施引域即施引期刊组成的类群,代表了会展旅游研究的应用研究领域;被引域即被引期刊组成的类群,代表了会展旅游研究的基础研究领域。

从整体上来讲,一方面,1996—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年均发文数量和作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施引期刊中的核心类群数量不变且一直是经济学(Economics)、经济(Economic)、政治(Political),生态学(Ecology)、地球科学(Earth)、海洋(Marine),心理学(Psychology)、教育学(Education)、卫生学(Health)这三大类群,但该时间段内施引期刊的边缘类群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变化较大;另一方面,就会展旅游被引期刊所涉及的领域来看,数量不断增加且被引频率波动较大,体现了会展旅游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研究领域愈加复杂和丰富。

1996—2003年会展旅游研究在施引域(应用研究领域)共形成了3个核心类群和1个边缘类群,在被引域(基础研究领域 )共形成了3个核心类群和3个边缘类群。相比1996—2003年,2004—2011年应用研究领域三大核心类群并未改变,但其边缘类群数量骤增至5个;基础研究领域中心理学(Pchology)、教育(Education)、社会(Social)由边缘类群变为核心类群,该类群主要为施引域核心类群中的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提供研究基础;从发文数量来看,会展旅游研究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刊登在心理学、教育、社会以及经济学、经济、政治这两大施引域核心类群。2012—2019年,施引域与被引域间连接线变得更加复杂,会展旅游研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施引域中类群总数由开始的4个增加至9个,被引域中类群总数由开始的6个骤增至15个,其中施引域三大核心类群排序发生变化,经济学、经济、政治类群成为目前会展旅游应用研究领域首要类群;相应的被引域中经济学、经济、政治类群成为首要知识来源,同时心理学、教育、社会这一核心类群理论贡献不断增加,成为基础研究领域内第二大核心类群。

图4 会展旅游研究领域知识流动图

通过对会展旅游研究的知识流动分析可以发现,早期会展旅游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生态学、地球科学、海洋类群,其基础理论来源也主要为被引域中的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植物、生态学、动物学等类群,随着会展旅游研究的不断发展成熟,目前研究重心发生漂移,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政治类群,而基础研究领域内的经济学、经济、政治,心理学、教育、社会,体育、康复、运动等类群成为其主要研究理论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就会展旅游应用研究领域而言,其核心类群在二十多年间一直未变,未来研究仍将集中在经济学、经济、政治,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生态学、地球科学、海洋这三大类群,但其内部比重发生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基础研究领域而言,其核心类群与边缘类群之间的转换概率较大,随着当前学科交叉性研究不断广泛深入,会展旅游基础研究领域类群覆盖面将愈加广泛。

表3 会展旅游研究领域不同时段知识流动汇总表

四、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以“会展旅游”的多种英文表达方式为检索词,对“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1996—2019年间收录的论文及综述类型文献从发文数量、科研合作、热点议题、知识流动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 从1996—2019年会展旅游研究的发文量来看,整体上呈逐年攀升趋势。年发文数量于短时间内分别突破200篇(2015年)和300篇(2017年)且仍有上升趋势,可知国外会展旅游研究已然如火如荼,反观我国近年来会展旅游研究与会展旅游发展相背离的现状愈发明显。

(二) 从国际布局及科研合作情况来看,高影响力国家及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和大洋洲部分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高影响力研究机构均是位于高影响力国家及地区的世界顶尖学府或高等科研机构,如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中国香港地区的香港理工大学等;发文作者间缺乏科研合作,分布零散,尚未形成紧密的科研团队。

(三) 从热点议题来看,当前国际会展旅游研究在目的地积极效应、会展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策略制定、目的地居民感知及会展旅游者行为动机等方面已较为成熟,但在目的地消极效应及测量、目的地开发及竞争状况、会展旅游教育及人才培养、收益预测与绩效评估等方面仍存在研究空白。

(四) 从知识流动轨迹来看,会展旅游研究影响力逐年扩大,应用研究领域三大核心类群较为稳定;基础研究领域核心类群及边缘类群不断增加,且内部波动较大。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会展旅游研究现状,提出如下几点展望:第一,国内会展旅游研究工作应与产业发展同向而行,须加以更多重视与投入;第二,国内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应积极谋划会展旅游研究的团队建设工作,同时应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机构及个人间的合作交流,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第三,注重会展旅游“本土化”研究。我国会展旅游产业及研究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我国具体的发展背景及环境,不可生搬硬套国外发展方式及经验,未来研究可从不同城市等级、行政区划、地理区域、经济文化特征等维度出发对我国会展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针对性分析,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第四,多领域交叉范围蕴藏新的研究生长点。未来研究应加大会展旅游与体育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等专项旅游研究之间交叉领域的探索,灵活借鉴及运用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发展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会展旅游研究的内容及方法路径;第五,目的地消极效应及测量、目的地开发及竞争状况、会展旅游教育及人才培养、收益预测与绩效评估等方面仍存在研究空白,未来可就此类空白展开更为深入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第六,从知识流的演化趋势来看,会展旅游研究影响力仍将不断扩大,未来在研究方法及范式方面应重视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医学、计算机、数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转型及多元融合,为会展旅游知识的拓展探寻新路径。

本文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在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国际会展旅游研究学术成果仍在不断更新,随着国际会展旅游的不断发展,其研究工作及成果将迎来更多变化。因此,未来研究应不断收集数据和接受数据反馈,保持研究的与时俱进,并在变化的数据中对结论进行检验、更新,从而更好地把握会展旅游研究领域发展的新兴趋势,促使我国会展旅游研究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

猜你喜欢

类群目的地会展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基于功能类群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动物可笑堂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