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水弄堂的建筑品牌特征分析与城市发展对策*

2020-12-11龚新亚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长街骑楼弄堂

文/龚新亚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沿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名桥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清名桥依傍大运河而生,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它静静地矗立在大运河之上,位于南长街的核心部位,伴随着历史的更迭,见证着无锡这座江南水乡的不断演变。同时,为了更加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也针对南长街以及清名桥的特点,在保护古文明建筑遗址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优化周边用地方式,迎合新城市的发展规划。

一、江南水弄堂的建筑品牌特征

南长街始建于北宋时期,作为当时的驿道,临古运河而建。因古运河这个强大的水驿通道,以及设立于南长街北端的马昌弄的水陆驿站,南长街逐渐兴旺起来。极富商业头脑的无锡人便利用这一水陆驿道,沿运河两岸建立起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民居建筑。

(一)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因为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四季气候分明,雨水充沛,河道密集。这里的居民大多溯水而居,有着“前街后河,河街围绕”的共同特征。而南长街的居民则更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京杭大运河强大的水路优势,让他们前街后河的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民居依水而建,随着街道地势的起伏错落有致。

(二)院落式布局

院落式布局是江南水弄堂建筑的一大特色。无论房屋整体结构的大小,院落式的房屋布局是江南人共同的选择。这样的院落大多在院中建一个天井,兼具采光与通风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防盗。另一方面,天井的设立还可以让院落式的建筑形成一个公共的活动区域,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聚集于此。

(三)防火——骑楼

江南建筑风格之中,骑楼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江南的民居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骑楼的防火功能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木质结构虽然从外观来看极富欣赏价值,但是在火灾这一方面却有着极大的隐患。这也是江南建筑多有骑楼的原因。将骑楼的墙体延伸到主建筑的房檐之外,可以有效地阻隔木质建材燃烧时的快速蔓延,以保护周围的其他建筑。另一方面,骑楼延伸出的部分,还可以在主建筑之外形成一个遮蔽雨水的区域,是既美观又实用的设计。

(四)对立与统一

江南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是每一个结构都与整体建筑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江南园林艺术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当圆形的拱门出现在青砖白墙之上,透过拱门看到的那座尖角方形小亭子似乎也变得柔和了许多。院落之中的石桌石椅,或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一汪小池塘,在周围摇摇摆摆、交相辉映的绿色植物的映衬下,也少了一丝坚硬。除了这些实物化的对立与统一之外,中国古代讲求的“阴阳”、“风水”的关系,也在江南的民居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向南敞开的大门,与背山面水的格局,便是由此而来。

(五)紧凑的建筑布局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个寸土寸金之地。这里商业发达,临街而建的建筑也是带动商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江南街道窄小、建筑群密级的特点。因为街道溯水而建,大多蜿蜒曲折,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这样的地理条件,人们用尽了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将土地利用率最大化。

(六)地域文化、人文特点影响的建筑风格

江南建筑风格深受地域文化和人文特点的影响,每一个结构、每一件装饰之中都透露出江南水乡的清灵与柔美。这样的韵味是江南所独有的,也是深深植入人们的思想中,继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精雕细琢的门窗、精致小巧的门环、就连建筑外围的粉墙黛瓦,处处无不显示出江南文化的特色。

二、江南水弄堂的品牌历史特点

江南水弄堂之所以会出现在《清明上河图》之中,正是展现出当时江南水乡人们的富足与安乐。有诗云:“京杭运河千里长,流经无锡水弄堂,南长老街清名桥,枕河人家南下塘。”

(一)古朴的南长街核心

南长街是古运河无锡城区的核心所在,而清名桥则是南长街的核心所在。直至今日,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习惯和人文风情。走进南长街,靠近清名桥,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百余年来历史的更迭。古街上除了有着古河、古桥,还保留着古寺、古塔。沿着古街行走,穿行于那些有着古朴味道的建筑群中,总能让人有一种时空倒转的错觉,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古代的南长街,回到了那时候的繁荣兴盛的古街之中。即使朝代更迭,历史演变,现代化城市逐步建设,古街却似乎依然保持着自己古朴的风格,不曾因时光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只有走进其中,敲开一座古坊的大门,人们才会发现其中的不同。

(二)古建筑中的现代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化的发展,原本以水路运输为主要经营途径的沿街商贩,如今已经改造成了整体对外开放经营的商业化街区。街区内,随处可见的是富有现代化特点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同时这里的店铺风格又被一股浓浓的古朴韵味所包裹。这里除了有被人们精心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之外,各种民俗文化特点也被流传了下来,水弄堂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三)水弄堂文化

巷弄在吴地又被称为弄堂。无锡人依水而居,城市街道的布局也是沿水而设,这里的每一条巷弄都与水有着莫大的关联。无锡城内外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弄几乎全部都是沿着运河建立,弄堂的形状也便如河道一般蜿蜒曲折,这也造就了无锡地域特有的风景— —水弄堂。无锡人依水而生,他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在这里氤氲而生的便是无锡特有的水弄堂文化。运河水潺潺不绝,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财富。同时,大街小巷之间,因河水的贯通而形成的独特的建筑群体,也是江南特有的建筑风格。庭院深深、临街依水,运河之中摇橹的船夫每日穿行于河道之中,或唱着吴地小曲儿,或呼朋唤友沿河呐喊。又或者,夜半之时,河道上流转着如吟诵一般的吴地小调,配上一把二胡,更多了几分凄婉的意味。待到黎明到来,鸡鸣虫叫,孩童嬉笑,运河之上又开始了一天的喧嚣。这便是南长街人们的生活,水弄堂的文化。

三、江南城市发展品牌

(一)民族工业的摇篮——无锡

无锡是中国江南的一座小城。这里没有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头衔,也没有成为与苏州、南京并立的新一线城市。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有目共睹。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的快速进程,无锡俨然已经跻身中国工业化城市的前列。

无锡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工业化进展,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丰厚的商业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古代,无锡便是古代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枢纽。这里有着丰饶的物产,同时又有着水陆驿道的运输条件。同时,因为是运输要道,这里的人们思想相对开放,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这极大的有利于新事物的引进及发展。

在中国各地还处于相对闭塞的城镇环境之时,无锡人大量引进外来的新鲜事物,逐渐形成了民族工商业的基础形态。

随着民族工商业的逐步发展,无锡俨然成为了当时中国工商业城市的先驱。无锡的工商业发展很快带动运河沿岸其他地区的人们逐步迈进工商业发展的阶段。

(二)现代化城市发展与水弄堂文化的融合

水弄堂文化代表着无锡古城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大量先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无锡立城、发展的根本。

随着数百年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越发丰富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于古街的破坏和损毁。私搭乱盖的现象出现在古街原本清灵古朴的街道中,让原本就狭窄的水弄堂变得更加拥堵不堪。更有甚者,有人为了追求现代化,将原本古朴典雅的建筑肆意破坏,执着于建立现代化、都市风的建筑风格,却不想这样却使得新建起来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们还是应当遵循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古建筑适当地迁移或统一收藏保存。城市化发展的规划也应以保留无锡特有水弄堂文化为前提进行合理化布局,遵循无锡人依水而居、因水而生的特点,让无锡成为真正的古朴与现代并存的城市。

四、结束语

江南水弄堂是我国古代人民遗留的历史瑰宝,也是我们当代社会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种意识文化、生态文化。我们在追求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先人留下的宝物。在与历史共同成长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城市发展,才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并将其贯彻实行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寻求到历史与现代的融合统一,建立起一个充满了水弄堂特色的新无锡、新江南!

猜你喜欢

长街骑楼弄堂
喜茶无锡南长街灵感特色店
“弄堂”一词的由来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弄堂里
南歌子·整日尘霾锁
秋叶碎落的长街,为你开满春花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