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内涵及对策研究
2020-12-11李东
李 东
(攀枝花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健康生活,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健康旅游产业发展。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紧紧围绕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融合的新业态、新产物、新模式,同时兼具体育、旅游、健康、养老等健康生活新要素、新需求、新期待,对于普及健康新生活、传播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风尚、壮大健康新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融合的新业态,两者是否具备融合条件?其内涵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探讨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康养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的条件
(一)健康产业需求庞大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贯穿每个人生命的全过程,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也是人类的终身课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提质,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极大改观。但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存环境污染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和水平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目前,我国“亚健康”人群数量基本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调查结果一致,超过人口的75%,并且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且呈现日益年轻化趋势。除了占据绝大多数比例的“亚健康”群体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人群被各种疾病“缠身”。据博思数据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我国符合健康水平的人口只有15%[1]。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年增长859万人,并还将继续攀升。健康中国战略的目的是健康人民,实施的关键是发展和壮大适合全民包括“亚健康”、老年人和疾病群体的健康产业。我国健康产业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向庞大的消费群体,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将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新一轮消费浪潮。
(二)健康产业供给不足
快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亚健康”、癌症等疾病,以及“新冠肺炎”等突发疫情,都加剧了人们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担忧,唤醒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唤起了社会对公共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关注,使得人们越加关注健康、快乐、幸福问题,健康、养生、养老问题越加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必然推动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虽然呼唤和保持健康的动机深入人心、扎根骨子,但是全民健身从想动到行动、从被动到主动、从心动到跑动还没有普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人们内心呼喊“养生”行动上“轻生”、嘴上“想要运动”腿上“迈不开步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被夜生活、手机生活、“5+2”、“白+黑”等不良的生活工作方式所充斥和包围,“懒”字当头、“宅”字当家不愿动,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锻炼、暴饮暴食。究其原因,既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又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日常消费有关。因此,将健康的动机转化为健康的理念再转变为健康的行动,从“要我运动”向“我要运动”,需要健康产业对人们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引导和引领,需要健康产业对人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支撑和支持。根据《2019年中国大健康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我国大健康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患者服务类领域、医疗服务类领域、医药服务类领域、医疗美容类领域和医疗保健类领域等实现快速发展,整体营业收入从2014年市场规模的2.5万亿元扩大到2018年的5万亿元,但与国民的健康养老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健康产业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不能有效适应“亚健康”群体、老年人、患疾群体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养生养老需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养生养老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康养旅游与休闲体育旅游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目前,学术界对于康养旅游还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2006年,《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将康养旅游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按照该定义,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是康养旅游的重要载体。在国外,康养旅游十分注重健康基础设施及健康服务项目,比如体育运动和高尔夫等[2],世界著名的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地——圣安德鲁斯小镇就是典型代表。突出科学运用娱乐健体、修身养性等手段,促使游客在精神、身体以及心理上都能够进入到和谐健康状态[3]。从国内外康养旅游的发展实践来看,娱乐健体、修身养性、运动健康服务项目是康养旅游的重要载体。
而休闲体育旅游从产生至今就被贴上了“运动”“健康”“休闲”的标签,与徒步、钓鱼、旅行、登山、健身、健美、瑜伽、太极等休闲体育要素和运动方式紧密融合。不同于日常高强度、刺激性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和活动,休闲体育旅游更加强调“休闲”“运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具备活动主体的自选性、活动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活动效应的综合性等特点,具有其它文化形式所不具备的最广泛的“社会亲和性”[4],契合日常缺乏锻炼甚至不运动的上班族、“宅男宅女”“懒癌”族的要求,符合身体和心理处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状态的“亚健康”群体的需要,适合体质和活力衰退的老年人运动、娱乐、休闲的需求。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需要运动,养老更需要运动。体育运动作为“积极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超越了年龄和性别界限[5-6]。人们越早重视健康,越早参与体育运动,越早养成运动养生习惯,越早习得运动技能,健康就会伴随终生,个人、家庭、单位和国家就会越获益。因此,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具有融合发展的先天基础和条件,将体育、旅游、休闲、康养、养生、养老有机融合,发展康养休闲体育旅游适应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刚性需求。康养旅游刚刚起步,其发展需要载体。休闲体育旅游作为当前旅游的热点,其发展也需要不断拓展空间和领域。
(四)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代表着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促进康养旅游和休闲体育旅游融合,积极发展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有助于促进体育、康养、旅游、文化、养生、中医药、养老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激活体育资源,催生新的产业,拓展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的范畴,丰富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的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健康养生养老需要,促进健康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多样化,推动我国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不断向精细化转变,实现“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发展、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跨越;有助于普及健康、体育、养生等理念和生活方式,带动全民重视健康、人人参与运动、全社会关注养生养老,满足和丰富大众的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康养休闲体育旅游适用于“未病”“欲病”“已病”等各个群体,健康人群、亚健康群体、老年人、病患者都是其消费对象。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既是体育产业的延展,也是康养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未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旅游业、体育业、康养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综合《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和学者们关于康养旅游、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总结,笔者认为,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融合产生的旅游新业态,以具有疗养因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载体,运用“天地人”合一的整体观,针对“未病”“欲病”“已病”群体的体质、年龄差异,科学制定养生、养老休闲运动“处方”,对健康进行有效组织管理,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优良状态的休闲度假旅游方式。
(一)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目标是“关注生命”
区别于观光旅游和传统的度假旅游,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是健康养生养老方面衍生出来的深度体验,乃至享受。发展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养老和幸福健康快乐需求,促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达到健康养生养老的目的。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产品和服务应区别于惯常居住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光旅游、传统度假旅游,更加注重让游客脚步“动起来”、身体“住下来”、内心“静下来”,推广“休闲运动的生活方式”,传播运动健身技能,实施“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既解决人们“养眼”的需求,又解决人们“养肺”“养心”的需求;不仅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更注重人们的生命质量提升,实现“活要活的健康”“活得长还要活得有品质”。因此,它是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是“创造幸福的产业”“制造幸福的产业”“传递幸福的产业”。
(二)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基础是强调“天地人合一”
人类的健康、长寿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健康旅游和康养旅游的官方概念是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强调“利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卫生设施,特别是矿泉水和气候”发展旅游[7]。世界著名的高尔夫运动起源地圣安德鲁斯小镇,也是依托海滨和优美的风景资源发展起来的一个运动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康养休闲体育旅游面向“亚健康”群体、老年人以及追求生命品质的健康人群。这决定了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旅游地应具有独特的疗养因子和疗养功效。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置身于具有疗养因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运动处方,参加异于日常工作生活的休闲体育活动,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味觉、触觉、想象、情感等因素,产生疗养、康养、养生等疗效,达到养生养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疾病治疗、释放压力等养生养老目的。
(三)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载体是“健康管理”
康养休闲体育旅游如何在具有疗养因子的旅游地,实现旅游者生命质量的提升目的呢?国外康养旅游十分注重健康基础设施及健康服务项目[2]。通过娱乐健体和修身养性等手段,促使游客达到和谐健康状态[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剧等原因,人体的许多器官会出现不均衡衰老、亚健康状态。因此,健康需要“管理”。“管”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而不治已病”。“管”的内涵是积极主动预防,保持或实现“未病”;“病了”再“管”,是悬崖勒马、临渴掘井,况且有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不是长期服药能够治疗的,医院反而是补救性、辅助性的治疗途径,到具有疗养因子的旅游地,科学的运动、营养的膳食、积极的态度、运动技能的习得等成为关键性、保障性的治疗方式。
在具有疗养因子的旅游环境下,康养休闲体育旅游发挥养生养老最大功效的载体在于体育、休闲、运动与养生、养老的有机融合。针对“未病”“欲病”“已病”体质差异、老中青年龄差异等,通过科学制定个性化、量身化服务,开出养生、养老运动休闲“处方”,推广积极有效的运动养生生活方式,融入传统养生文化、中医药养生、儒释道养生、饮食文化养生等休闲养生元素,运动科学、传统体育运动等体育元素,现代医疗、“治未病”等健康管理方法,对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和干预,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强体质、机体康复、医疗保健、美颜美容、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实现改善、增进和保持游客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养老养生融合休闲体育的发展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发展康养休闲体育旅游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对幸福、健康、快乐的追求目标和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树立天地人合一的整体健康观,运用“治未病”思想,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身、心两方面入手,度假旅游、中医药科学、文化养生、休闲运动等“多管齐下”,向“未病”“欲病”“已病”的游客推广“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健康的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疗养因子、康养价值,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发和打造休闲运动养生环境,推广和普及休闲、运动、养生、健康的方式和技能,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强化养生保健、注重疾病预防,养成养生保健的习惯,习得养生保健的文化,通过定期疗养,面向未来管理健康,积极维护健康、早期干预、尽早治疗,达到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或者得了病能够采取运动的方式快速实现康复。
(二)发挥环境疗养融合休闲体育的最大价值
人是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指出:“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类通过新陈代谢、信息传递与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反过来作用于人的身体和心理,进而影响人的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宁静祥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效抵抗疾病、防止衰老,对人体寿命的延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利用自然因子治病保健。无数实践证明,山区、海滨、森林、温泉等地区都是异地康养、疗养、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目的地。这些地方富含各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自然疗养因子,能够对人体生理、心理产生特有的作用,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充分挖掘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疗养因子,利用自然疗养因子的预防治疗保健功能和文化的陶冶情操、怡养性情的养生功能,开发日光浴、森林浴、避寒游、避暑游等自然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并将疗养因子与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科学搭配、有机组合,针对不同人群、体质、健康状况开发套餐,发挥自然环境、养生文化和休闲体育运动对人体养生、养老的复合叠加作用,强化1+1>2的养生、养老功效。
(三)突出传统文化融合休闲体育的品牌特色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重视和大力开发健康旅游,日本的温泉养生、法国的庄园养生、瑞士的抗老养生、阿尔卑斯的高山养生等打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特卖点的健康旅游产品。纵观我国历史,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至文人骚客、平民百姓,都无不为摆脱疾病、治愈疾病、青春永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而孜孜以求、祈天祷地、不断探索。五千年来,创造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养生养老文化、经典、技艺等,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养生养老文化,这些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是我国康养旅游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我国康养旅游特色的文化宝库。
深入挖掘游客的养生、养老诉求,结合资源禀赋,大力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内涵,以特有的中医药养生观、儒释道养生观、中华饮食文化等为着力点,挖掘地方饮食养生文化,拯救各民族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发展现代体育运动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设有温度有健康保障有乡情忆乡愁的康养休闲体育运动文化品牌,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养生、养老产品和服务,让游客达到深度的文化体验,提升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持续竞争力,达到养眼养身养心、天地人合一的全方位养生、养老功效。
(四)建立医养结合融合休闲体育的健康标准
在疗养事业发达的国家,自然疗养因子所能治疗的疾病已经普及到临床各专业,特别是对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核心目的是养生、养老,重视生命健康。但是,改善、保持并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实现治疗疾病、修身养性、康复治疗、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美容美颜等目的,决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更不是发展康养休闲体育旅游的“噱头”。
突出医养结合,养是基础、医是保障,需要高度重视科学、健康和安全,需要传统的、现代的养生观、保健理念和医学、运动学、心理学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标准和途径。既要利用自然环境的疗养因子,又要传承传统的熏蒸、拔罐、针灸、药膳、推拿等中医理论,太极、武术、气功等方法,儒释道家的修生养性理念,同时还需要现代医学、心理学、健康学、运动学等科学支撑,突出医养游结合、以人为本、科学运动、科学养生、科学养老。根据不同自然疗养因子的特性,针对不同的疾病、体质,制定治疗方案,加强休闲体育运动指导,推广休闲体育运动“处方”,整合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各类服务,建立和完善特有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养生、养老相关标准,制定产品和服务规范,将健康休闲运动融入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创新和打造真正匹配游客需要的高品质的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启关注生命健康的心灵旅程,让游客体验到产品和服务的科学性、时效性、有效性,设备设施的科学合理性,为游客创造价值,让游客有品质有质量地旅游和生活。
四、结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的重点是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我国人口“老龄化”“亚健康”产生的巨大刚性健康需求亟待满足。休闲体育旅游从产生至今就被贴上了“健康”的标签。康养旅游(产业)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康养旅游和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休闲体育旅游与康养旅游(产业)都是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的产业,两者具有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需求是人类一切活动进步的动力源泉,民生工程就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拓展了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度和广度,是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融合产生的旅游新业态,是以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为背景,利用自然疗养因子,将中医药养生、儒释道养生、饮食文化、“治未病”思想、现代医学技术和休闲体育活动等传统特色养生文化、健康管理理念和现代运动、医学、科学有机融合,“医养游”结合,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强体质、机体康复、医疗保健、美颜美容、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实现改善、增进和保持游客身体和心理健康等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
发展康养休闲体育旅游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天地人相应的整体观,运用“治未病”思想和“健康管理”理念,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的疗养价值,突出传统文化的养生特色,建立医养结合的科学标准,构建“自然环境疗养因子+休闲体育运动+传统养生文化+医养结合科学标准”的康养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处方”。
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康养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康养旅游和休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有效融合传统养生文化、自然环境疗养因子、民俗传统文化、现代医学、体育运动等各种要素的养生、养老价值,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提供健康环境,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既是民生工程,又蕴藏着无限的经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