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如何定位与到位
2020-12-11渤海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辽宁锦州121013
史 峥(渤海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辽宁锦州121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有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性、长期性、保障性措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是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驾护航,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带来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统一”,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1],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进行了概括,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遵循。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一)坚定不移地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肩负着“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特殊使命,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责职能的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集中体现。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主线,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遵守党章党规,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二)坚定不移地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驾护航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其最为重要的本质性标志。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无论是在监督执纪问责上,还是在监督调查处置上;无论是在重点工作确立上,还是在焦点难点问题处理上,都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最根本的标尺,要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负有监督保障的重要职责,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要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实做细监督职责,全力做好政治监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①,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推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纪委将稳中求进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把握形势任务、政策方向的高超智慧。稳和进辩证统一,是一个整体。稳是大局、是基调,进是目标方向和前进动力;既需要稳的节奏,又需要进的态势,稳和进要有机结合、协调配合。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在上级纪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多年来监督执纪问责取得的经验成果,要看大局、明大势,以稳为基础;要找症结、“治未病”,以进求突破,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全面系统地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的重要要求
履行政治职责,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担当,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落细政治监督。对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况、对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从严治党新视域下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在推进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实现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对高校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开展监督检查及问题线索处置中讲政治这根弦绷得不紧,抓苗头、抓倾向的敏感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加强。在主动自觉监督、有的放矢执纪、强化作用发挥等方面效果不明显,没有做到把讲政治贯穿到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二是“三转”不够彻底。有些高校对如何实现“三转”研究不深,存在“路径依赖”心理,习惯凭经验办事,靠“老黄历”吃饭,“三转”不到位、不平衡,担当不够。在工作中或者担心从严监督执纪问责容易得罪人,有所顾虑,甚至带有消极抵触情绪;或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出现问题时成为别人的“挡箭牌”。
三是监督不够有力。不愿监督、不善监督、不会监督的情况时有发生,监督职能的发挥还存在差距。对加强政治监督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把政治监督看作软任务,工作成效不明显,继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查办大案要案上,导致政治监督方法措施少,而且习惯用查办案件的思维和方法来抓政治监督。日常监督手段不多、威慑力不强、实效性不足,很容易造成对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或不能及时发现。
四是“四种形态”的运用不够精准。“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但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没有认识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导致量纪不当。例如,或者将小问题当作大问题,或者将大问题轻易放过,对“四种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具体标准认识不清、运用不准,形成了纪律处分的伸缩空间;奉行好人主义,不敢担当作为,“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没有形成常态。还有极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不能坚持原则,把案件办成人情案、关系案、利益案,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大打折扣。
五是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作出重大制度安排,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在一体推进“三不”方面还存在源头预防腐败机制、教育制度、巡察制度、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风建设制度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制度建设不尽成熟和完善等问题,在填空白、补短板、强刚性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有些制度缺乏执行力,落实不到位,不能形成监督合力。
六是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不够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九届二次全会上对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要做到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要求[4]。对照这一要求,高校纪检监察队伍还有很大差距。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还存在不足,理论功底不深,大局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深厚,业务技能不够扎实,实战能力较弱;思路无新意,工作无特色,作风偏软,廉洁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需要进一步增强;人员配备不到位,个别高校存在有岗无人现象。
三、纪检监察是从严治党的有效措施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高校实施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推进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纪委和驻校监察专员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体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
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高校落地生根。强化日常监督,督促各级干部履职尽责,忠诚、干净、担当。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净化政治生态。认真贯彻落实《监察法》,对行使公权力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据有关规定对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对相关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监察对象进行问责,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党组织或部门提出问责建议。
四、多措并举,使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多措并举,守正创新,进一步做好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一)践行“两个维护”,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首先,加强政治引领。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掌握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往深里做、往实里抓。其次,全力做好政治监督。以聚焦“两个维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根本任务,抓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开展监督,坚守“监督的再监督”,紧紧围绕党中央的重大政治任务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抓好落实;密切关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对防范化解高校政治领域重大风险工作的监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学校国家安全意识。
(二)履行监督专责,进一步提高监督质效
精准有效开展日常监督,加强对“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精准发现问题线索,着力堵塞制度漏洞,督促深化思想教育。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的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和巡视整改工作的监督。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真正做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让监督常在、形成常态。继续做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廉政档案动态管理工作,提升监督权威和实效。完善监督协调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实行高校纪委与高校党委研究讨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制度,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定期向学校党委汇报工作,重要情况及时通报、线索联合排查。注重与组织、人事、审计、财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监督合力,着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三)加大执纪力度,持续净化修复政治生态
第一,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四种形态”贯通规纪法、连接“三不”、兼顾标本,囊括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惩治震慑功能,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体现了把监督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患未然,体现了保持惩治高压态势、遏制瓦解贪腐的导向,体现了依靠党组织教育挽救大多数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要使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使多数人不犯或少犯错误;综合运用第二、三种形态,防止一般违纪违法发展成犯罪行为;要果断稳妥用好第四种形态,使前三种形态有威慑力,让党员干部真正把组织的纪法监督时刻铭记在心。
第二,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谋取私利等“微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师生反映强烈、严重侵害权益的不正之风,让师生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要持续紧盯涉及人财物方面的腐败隐患,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做到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要坚决惩治。要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用制度管长远。
第三,提升案件查办质量。要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业务流程,提高工作质效。认真贯彻执行《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夯实线索管理基础性工作。严格依据审理工作条例规定和“二十四字”办案要求审理案件,切实在事实、证据、定性、量纪、程序等方面有效提升规范化水平。用好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两把尺子”,强化纪法贯通、法法衔接。
(四)保持恒心韧劲,不断推动作风转变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的新高度,树立“把自己摆进去”意识,自上而下深化作风建设。大力纠治不落实之风,重点整治把想法当做法、把说了当干了、把动了当完成了的问题;大力纠治不担当不作为之风,重点整治个别领导干部精神不振、懒政怠政问题。加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节日腐败”、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大办婚丧喜庆等问题。
(五)落实改革要求,着力把派驻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监督执纪工作以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立案审查以及作出处分处理决定等重要事项,及时向学校党委请示汇报。着力推动派驻监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采取适当的调查措施,严格审批程序,使监察权力行使更规范、边界更明晰、运行更透明。用好纪律检查建议和监察建议。对检举控告较多的单位和部门,通过了解核实后,如发现有关党组织或者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纪检监察机构要向其提出纪律检查建议或监察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通过开展以干代训、业务培训等形式,不断积累办案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量水平,筑牢从严治党基石。
(六)坚持铁人打铁,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一要政治过硬。带头忠实履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要坚定政治信仰,牢记初心使命,明辨大是大非,坚决做到对党忠诚。二要能力素质过硬。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三转”。要把全员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政治训练和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能力。三要作风过硬。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要严守党纪国法,遵守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筑起防线、抗拒诱惑。扎实开展纪检监察系统警示教育活动,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教训,做到思想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
①四种形态:第一种: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第二种: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第三种: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第四种: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