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创新型”教学团队“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探讨*

2020-12-11黄弋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护理课程教师

黄弋冰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教师素质决定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重大而迫切。近年来,高职院校围绕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纵观以往研究发现,大多从教学理论、一线教学管理及实践的角度出发,或作建设性的思考,或介绍具体做法,或针对问题拟出对策措施,一些个案研究一般存在相同弱点,即缺少与实践相关的理论支撑,罕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具有一定学术性或指导意义的报道。本文试图理论联系实际,系统阐述某高职院校运用“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创建“学习创新型”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的经验。

1 团队概述

1.1团队基本概念 所谓“团队”,一般而言,是指一个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在任务中相互依赖、共同负责,他们被视为一个或多个更大的社会系统中的完整社会实体,或是跨组织管理关系的人员[1];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组群,其成员有共同目标,相互负责、相互协作,技术技能优势互补,采用共同的规范与方法运作团队。在学校教育中,团队聚集在一个学科或专业领域,由同一个班级或年级授课教师组成,致力于改进针对特定学生的教学策略,其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2]。

1.2团队基本情况 为适应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新方式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自2012年始,项目组着手组建“学习创新型”教学团队,历练5年,于2017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教学团队”。团队共有40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16人,占40 %,来自于医院的兼职教师24人,占60 %。课程以内科护理为核心,以健康评估、护理心理为基础,以传染病护理、老年护理、精神科护理课程为拓展的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团队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良好的课程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些有利因素为团队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教育教学环境,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2 团队指导理论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引领,没有科学理论引领的实践活动是盲目或被动式的实践活动,团队建设亦然。由于团队建设的总目标是要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习创新型”教学团队,那么,引领这支团队建设的理论必然是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理论。项目组出于以下几点考虑,选择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团队建设的指导理论:(1)考虑到临床兼职教师较多,她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但从事学校课堂教学是新手,迫切需要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考虑到高职教育进入“快车道”,学校陆续招聘了一批新教师,他们虽然具有高学历文凭,但大多是由学校到学校,教学及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亟需方方面面的学习;(3)考虑到即使是高年资教师,面对当今医护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同样需要更新知识、创新技术、发展教学能力。基于这些考虑,于是确定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团队指导理论。

何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美国管理学家Peter Senge认为,在学习型组织里,你不可能不学习,因为学习已经完全成为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他还强调,学习型组织是由一群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创造他们想要创造的东西的能力者组成的集合或团队;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创造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适应新的获取和传递知识与见解。学习就从“深度探讨”开始,即团队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地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的共同思考。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因为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团队在这一理论引领下,建构并实施了“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3 建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所谓模式,简而言之,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便成了模式。为全面而扎实地开展团队建设活动,项目组根据团队自身条件和建设总目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教学模式要素理论[4]为指导,建构具有高职护理专业特色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即:集“加强专业建设、勤于师生互动、深入临床实践、优化教学资源、注重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五位一体”中的五位要素不分先后主次;它们虽然呈现五个独立的“个体”,但其实是隐性立体交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体”;五位要素在团队“发展”这一共同使命的驱使下,像五指捏成拳头一样,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固化模式,为团队创新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 全面实施“五位一体”发展模式

4.1加强专业建设,健全育人体系 专业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团队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此,团队抓住新时代我国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着手专业建设,做好三件事:(1)专兼职教师密切联系,专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总结分析办学理念、经验,围绕社会需求和卫生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2)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及医院对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推行“1+X”证书制度,建构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符合护士执业资格标准、能适应长三角区域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融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支撑的“一个核心三项支撑”的课程体系,即“核心课程+拓展课程+思政课程+创业课程”的课程体系;(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对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各课程知识点之间有机融合、有序衔接,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研制专业课程全程监控教学质量体系。

4.2勤于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在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学生作为直接体验者,对教育教学效能效应最有话语权,教育者应当以“学习者”的身份,经常保持与学生密切沟通合作交流,及时听取并收集学生学习感言或对学习的期望,了解学生心理、认知和情感的变化情况,倾听他们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增强自身教学认知力和评判力。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新型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动态交互决定关系,凝结成“学习共同体”。譬如:(1)课堂教学方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推行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翻转式等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将讲授、讨论、上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并用,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集中示教、学生自由练习等多种形式并存,力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综合应用能力、人文关怀素养等方面有显著成效;(2)“三全育人”方面: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师“爱心基金会”,与学生结对帮扶,并担任学生“人生导师”,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的“四育人”活动,用高尚的师德师风、端庄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人格魅力熏染、感化和激励学生[5];(3)实践学习方面:教师既亲临指导学生实践又投入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学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让自己了解到学生的实践状况,感受到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真正凸显了师生双赢、教学相长的价值和意义。

4.3深入临床实践,增强“双师”素质 临床实践是教师创新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双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6]。专任教师定期到教学医院从事实践学习活动,其学习方法有三:(1)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教师带着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临床,横向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和新的实践认知,探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拓宽视野,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和临床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的创新能力。(2)小组学习法:实践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讨论、集思广益,较之个人学习,小组学习趣味更浓、进度更快、效率更高、理解更深。(3)研究性学习法:教师用类似于科研的方法,将临床工作需求或临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课题”,与医护人员共同研究对策。譬如寒暑假期间,教师带着课题到某专科医院“对口”实践学习,在与医护人员共同探讨病例特征表现及护理措施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围绕课题与医护人员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教师既为医护人员提供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又从临床获得科研第一手资料,教师/医护双方均取得了满意的收获。

4.4优化教学资源,扩大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精细、深入学习创新的过程,也是教师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得以提升的艰辛历练,团队以此为重要抓手,开展扎扎实实的两方面创新活动:(1)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推进课程精品化、教材实用化:内科护理技术和传染病护理分别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健康评估技术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专任教师编写出版教材达20余部。(2)开创网络教学模式,推进教法多样化、手段信息化:团队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建立智慧课堂;采取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去讲台化”,拉近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在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将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满足广大师生及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团队及时总结优化教学资源的实践经验,撰写《基于MOOC平台的<内科护理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技能型创新型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论文公开发表于学术期刊上。凡此种种,既优化了教学资源、扩大了教学效果,也成就了教师成长。

4.5注重科学研究,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与科研是一种链条式互为因果的关系,科研既来自于教学实践又“反哺”教学实践,即教师将教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或通过授课,或通过临床实践,或通过科教研等多个渠道,将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新观点传授给学生,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创造性地紧跟新时代教学新步伐。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升华到更加生动更为精彩的境界。譬如:(1)团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科研活动,揭示教学规律,解决教学难题,为提高教学效能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报教科研课题和质量工程项目,将教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实验实训-论文写作指导等教学工作中,使教科研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2)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社会服务、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例如参与护理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培训、参与全省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参与三甲医院临床教师选拔考评、参与兄弟院校招聘教师选拔考评、参与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合作科研、参与兼职教师所在医院联合科研、担任安徽省全科护理技能竞赛命题专家等合作交流活动;团队负责人黄弋冰副教授还受邀参加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举办的“张锡祺学术论坛·当代良医与医学人文精神研讨会”,并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题在会上作学术报告,与省内外医学教育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上述系列活动,既促进了校际间互动交流,也提升了我校影响力和知名度。迄今为止,团队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40余篇;近期专任教师获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各1项。

5 结语与展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现代大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及发展趋势,本研究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在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告诉我们,事物发生发展不外乎两个因素的作用:一是外在因素的作用,二是内在因素的作用。本研究仅以团队内涵式发展的视角,就“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作为内在要素对团队建设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而对外在因素诸如学部、学校以及社会等相关要素对团队的作用未予探究,有待今后研究。但我们相信,只要作法得当,两种因素作用于团队建设,势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效推进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所得经验将会进一步充实、完善和优化团队建设既有模式。

猜你喜欢

护理课程教师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最美教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大山里的教师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