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进式”主题教研活动的探索

2020-12-10管金花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研模块区域

管金花

一、背景与思考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全面推进,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因其蕴含的教育价值被研究、讨论和实践,对教师一日活动组织的追求也逐步从操作的正确性向教育的有效性转变。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自主游戏活动形式之一,能让幼儿在教师准备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取经验。幼儿在活动中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等为途径进行学习,既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也与游戏精神相契合,是促进幼儿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前期办园性质的特殊性,我园的课程游戏化项目起步较晚,教师在对课程游戏化理念的理解,六大支架的运用,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上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我园在区域活动环节的实施上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物质层面,空间规划欠科学合理,各类材料呈摆设化现象。如空间利用不充分,游戏柜子开放性不足,活动室布局不合理,区域材料的高结构性,等等。二是在能力层面,教师对区域的价值认识、指导策略、调整能力均存在不足。鉴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围绕“区域活动”开展了“跟进式”主题教研活动。

二、设想与路径

“跟进式”主题教研注重从实际问题着手,为教师解决困惑;向优质高效出发,为教师提供助力。我园教研室尝试从以下五方面着力,通过理念先行、实践探路、反思提升来实现我园区域活动的质量优化。

1.总体规划,准确定位。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受抽屉式橱柜的制约,柜子仅作为置物之用,存在开放性不够、柜面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在空间规划上多以“平铺式”为主。我们通过外出参观、分享专题讲座、现场调研等形式,帮助教师从理论层面了解区域的含义,认识区域活动的特点,用专业的理念支撑,优秀的做法引领,开启适宜的规划与行动。

2.丰富材料,选择适宜。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化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收集,其可操作性大、探索性强、趣味性高,适合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创造,也能够生发出更多的话题,对提高幼儿游戏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3.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如何引导幼儿做出适合的游戏选择?怎样的区域能兼顾关键经验的习得和自主性游戏的需要?以大班区域为实践场,教师们需要探索更适合本园的区域活动开展方式。模块式的区域游戏布局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宽裕的艺术创意和作品呈现空间,尊重幼儿自发性的游戏想法和计划,允许幼儿自主调整在各小区域中的操作活动,实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专业阅读,促进反思。怎样帮助教师判断幼儿游戏的不同水平,学习并掌握指导、介入、退出等重要策略和实际方法,专业阅读给了我们一个强而有力的抓手。关于“观察和指导、区域活动”的众多书籍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工作中同样会遇到的困惑,从而习得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细致观察幼儿的活动质量,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

5.指导评价,调整实践。如何评价幼儿的区域活动,怎样将区域活动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调整后的再次实践是否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我们用什么支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持续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是保证游戏化区域活动长期实施,深入推进的最终任务。

三、攻坚与行动

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怎样的区域活动模式能让幼儿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由、自主的活动体验?如何在活动中通过指导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游戏?在与不同教龄的教师访谈中,很多教师坦言自身对区域材料是否适合当前幼儿的年龄水平和发展需要并无把握;对如何更换或调整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游戏更是无从下手。于是我们走进现场,帮助教师认识和丰富不同结构层次的材料,并学习从中做出适宜的选择,以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1.三步走破解材料“摆设化”

(1)橱柜的调整与摆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区域调整的前期,改变封闭式的材料柜,转变平铺式的活动室格局,使其更为开放化、立体化,是首先面临的问题。我们将封闭的抽屉撤出,铺上木板,增加材料存放空间;利用柜子分隔区域,进行明显划分;让桌子进区,增大活动空间。

(2)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从区域材料的目的性、全面性、适宜性、动态性出发,结合实际区域材料进行分析,随后开展现场研讨,从“区域材料的困惑、材料投放的原则、材料改进的现场”研讨,及时帮助教师将信息和认知进行内化。期间教师们获得了对区域材料的新认识,也摆出了实践中的真问题,寻找支持幼儿发展的好方法。

(3)班级特色的落地与实践。每一个理念的落实都需立足班级的土壤,每一次调整的实施都要贴合幼儿的需要。因此,如何将区域的调整“班本化”是教师从研讨走向实践的必答之题。各有特色的呈现方式、各自侧重的材料选择才能让班级的区域呈现不同的样态,才能使幼儿的活动丰富多彩。各班教师对班级内每个区的材料进行清查和“换血”,实现了理念向实践的转化。

2.模块式调整破解区域“碎片化”

(1)打破传统固定区域形式。考虑到材料的充分使用及幼儿的自由发展,我们将原来的碎片化区域设置进行调整,规划为艺术模块、探索模块、游戏模块三大版面(右图所示)。艺术模块: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主题材料,结合自身已有认知、技能经验进行创意活动;探索模块:幼儿完成教师计划的学习任务,并与教师共同探索主题材料的不同玩法。游戏模块: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计划开设角色游戏区,利用教师前期投放的材料和主题材料进行游戏。

(2)投放同类别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可以由幼儿自由移动,重新组合、搭建或摆弄,因此能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游戏行为,增加生发其他活动的可能。大班年级组以“包装材料”为主,提供了同类别的低结构材料,这些材料大小、种类、色彩、形状不同,既丰富多样,又有共同的特征,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提炼和整合已有经验,探索他们各种不同的用途和玩法,组合运用更能够扩大幼儿的创造空间。

3.阅读引领破解指导“浅表化”

教师具备了观察意识,但对观察目的、观察内容、观察计划、辨别观察信息等内容的确定都还存在困惑;教师了解所有观察的方法,但无法灵活地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并科学、多元的记录观察内容;教师有了解幼儿行为动机的意识,但分析是否客观、完整,评价是否真实、具体,自己无从检验,也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支持。因此,观察累、记录烦、评价难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的难题。破解观察记录的难题除了理论上的支持,更需要实践案例的参照。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捷径,为教师寻找到有力的工具刻不容缓。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一书中对游戏状态的判断,多种介入和退出的方式,对实际案例的多角度剖析让教师有凭所依。通过分享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种不同的区域指导方式,使教师在区域中的指导不再浮于表面,而真正适应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自己在幼儿游戏观察中得到理论的收获和感悟,同时也借鉴和分享着他人的智慧。用书中的观点和方式去尝试,用故事分享的形式来交流,阅读唯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最为有效。

四、反思与展望

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提升教育水平的质量工程,而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更加需要从理论到行动上一以贯之的实践能力。跟进式的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园本教研活动打“乱拳”、追“热点”、周期短、重说教的现象,更真实地寻找教师的困难和需求,真正地促进教师的思考和交流,真诚地鼓励教师去实践和调整,有效地修复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断裂”。但这只是起步,我们将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学活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研讨、灵活变通、寻求策略,从而为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猜你喜欢

教研模块区域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区域发展篇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