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0-12-10安亚虹许乐乐朱颖马泽林
安亚虹 许乐乐 朱颖 马泽林
摘要: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探究高校服务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采取网络调查问卷和实地采访调研方式展开调研。结果发现,我国已基本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全面发展,但乡村基础设施仍需持续建设。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以职业规划课程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向导,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学分置换为创新,以搭建人才智庫为目标建立服务乡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研究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及人才振兴”2个对象,以大学生及乡村人民群体为主体开展线上问卷调研,线下开展重点群体(大学生村官、村支书、大学生、普通民众)访谈调研,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分析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主要障碍,探究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进而提出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1.调研设计
1.1调研对象。“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及人才振兴”面向不同年龄段、主要是农村居住或农村有亲人的群众填写,以期探究现阶段农村主要产业情况、农村建设情况、对于乡村人才的重视情况。“大学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则以大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以期了解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知晓、服务乡村的意愿,从而探究高学历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习了解江苏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别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举措上的创新及实施成果。通过对企业负责人访谈,了解乡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及农村企业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1.2调研进程。7月20日,组织动员和调研启动;
7月21日-7月22日,学生自发组队和分工;
7月23日-7月31日,调研问卷的设计,针对不同采访人群设置拟访谈问题;
8月1日-8月20日,线上调研问卷的发放,线上及线下访谈;
8月20日-8月31,问卷及访谈材料的统计和分析。
1.3调研方法
1.3.1问卷调研法。广泛采集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数据,我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调研方法。我们调研团队的成员向社会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人群进行问卷调研,力求做到调研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科学性。
1.3.2采访调研法。寻访大学生村官/村支书、普通群众以及在校大学生等,了解他们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实施给大家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等内容。
1.3.3实地调研法。调研成员通过实地实习,了解江苏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别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举措上的创新及实施成果。
2.调研结果分析
2.1调查主体的分布情况分析。调查问卷由实践团队成员通过QQ、微信平台发放,共回收1577份有效问卷。性别分布上,男女占比均衡,约为1:1。年龄分布上,各年龄阶段都有涉及,针对在校大学生设计的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各年级均有参与。另外,两份问卷调研对象家庭居住地在农村、乡镇、市区的均有涉及,且农村占比最大。
2.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产业。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身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浪潮中,使得乡村发展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寻找到了适合乡村发展的经济产业,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农村第一产业占比60.66%,第二产业占比17.03%,第三产业占比11.03%,其他占比11.27%。以上数据体现出了乡村经济产业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但是乡村振兴战略也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2.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前,必须要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按照为民服务的标准去执行。据调查了解,仅8.95%的群众认为当地政府不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住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均有改善,但人们对农村基础公共建设服务满意度仅47.2%,仍需持续改善。各地政府应结合各地实情对于道路、村庄绿化、污水处理、医疗网点、文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造。
2.4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从乡村振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来看,非常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员占比10.78%,对乡村振兴战略只有一般认知的人员占比高达78.55%;大学生问卷调研非常了解的仅占5.5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及学校还需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的主导力量激活。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90.07%的调研对象认为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不够是战略实施的最大障碍。同时,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交通和通讯受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障碍。
2.5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与城市在享受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上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乡村就业创业环境较差等原因导致乡村人才外流,无论本科还是高职,每年农村进行高等教育的人才并不少,因此,农村大学生回流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人才缺乏的情况。
面向大学生进行的调研发现,95.3%的同学认为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各地政府也制定各项措施,为返乡就业也创造了一些优势,80.30%的调研对象认为政策扶持是返乡就业和创业的主要优势,远高于市场(55.64%)、门槛(60.54)、劳动力(58.7%)和农村自身资源优势(60.54%)。在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中,相较于税收减免(63.85%)、培训服务(76.23%)、土地支持(72.06%)和金融支持(77.94),为返乡青年提供市场信息提供及创业平台搭建(82.97%)更为重要。
83.97%的大学生愿意服务乡村振兴,甚至27.73%的大学生意愿十分强烈。绝大多数调研对象表示身边存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青年人,但是并不多。调研发现,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大学生的问卷结果均表现出,青年返校创业或者服务农村的最大的障碍是农村基础条件短板明显(86.73%的大学生)、没有创业环境(81.13%的群众),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82.79%的大学生)。因此,留住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6乡村振兴下高校在乡村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调研发现,青年人才专业知识(82.97%)、双创意识(81%)、抗挫能力(81%)是返乡就业和创业最为重要的基础素质。乡村战略视域下,无论经营管理、科技支持、电商运营、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人才都被乡村所需。同时,75.69%的大学生,无论所修学科为理工、农学、艺术、经济管理,都认为自己所学能够为乡村服务。因此,高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
乡村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因此,乡村振兴这幅愿景图,需要不同的人才来书画。两个措施就是遏制人才外流,吸引人才回流。同时,更为重要的就是缩小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差距,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留住人才。
新媒体时代,政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平台进行活动、先进事迹宣传。对于服务乡村,从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专业课程、第二课堂等环节引入乡村振兴战略,普及人才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但是朋辈事迹分享,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热情。因此,政府和学校应做好基层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学生的优秀事迹宣传工作,营造乡村振兴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4.高校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模式探究
4.1以职业规划课程为抓手 引入服务乡村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职业价值观、制定大学阶段和职业目标并落实执行。因此,高校应及时更新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新型农村职业的介绍,宣讲国家各项扶持政策,让学生知晓乡村服务也作为职业规划,而不仅仅认为走出乡村,扎根城市才是正确的。
4.2以产业发展为向导 专业课程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一二三产业协同联合发展,培养人才应按照产业发展需求,涉及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旅游、招商、环保、治理等方面。因此,无论工农、管理、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施展拳脚。
4.3以实践体验为载体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乡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实践总要求,开展实践环节教学。一是增加实地观摩和实践,增加学生参与。二是短时、长时实践相结合。三是邀请校企合作的中高级专业职称一线经营丰富的工作人员为实践环节外聘师资。三下乡暑期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农村的机会。问卷显示仅25.62%的同学,参加过假期社会实践。高校应加大参加实践的受众,实践中同学们结合专业优势,开展教育帮扶、政策宣讲等活动,能够在实践中了解农村,感受自身知識和能力的短板,获得服务乡村或者创新创业的启发。
4.4以学分置换为创新 提高学生学习的宽度。将乡村振兴融入各项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制定主题学分置换制度。在建立系统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探索校企、校政合作课程,吸引同学参加。学生参加课程或者活动过程、成果、主题竞赛获奖均可作为学分置换的依据,这将潜移默化的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在乡村服务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5以搭建人才智库为目标 提升服务乡村能力。学校应努力搭建乡村振兴人才智库,无论是应届还是往届生,将乡村创业同学、服务乡村基层同学、参与乡村振兴实践项目优秀同学纳入智库平台。在服务乡村振兴上,更多的同学认为利用专业知识下乡就业创业是自己可以做好的。因此,智库平台可以在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为高校学生提供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解涛,杜建国,许玲燕.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3):478-487.
[2]李新仓,尹焕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教融合的农村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农业研究,2020,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