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你会和父母同住吗?
2020-12-10周公子
周公子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悄悄影响着家庭模式。不少欧美国家的人本来习惯于18岁就出来独立生活,如今因为疫情、失业和隔离的缘故,很多人又搬回家跟父母住了,其中包含了不少已婚人士。这种现象的蔓延也让“婚后跟父母同住”这个话题成为焦点。
当然,这个欧美国家的新现象在我国是一个老话题了。传统观念中,四代同堂是一种幸福的完整,倾向于婚后跟父母同住的拥趸一向都有不少。比如艺人Angelababy在结婚前就曾说过,希望4位老人住在一起,因为这样可以热闹一点。不过,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学不来”,因为担心同住会带来婆媳、隔代抚育等矛盾。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为此,《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发起了一个调查—结婚后,你会和父母同住吗?在收集到的3702份有效问卷中,86%的朋友选择了“否”,只有14%的人选了“赞成”。看来,“几代人同一屋檐下 的生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啊。那么,大家最担心的是什么?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夫妻结婚后独立过日子早已成为主流。然而,就算如此,依然有一些人希望婚后跟父母同住,这也反映出,传统一家团聚的“主干家庭”依然是很多人向往的。
例如A选项(大家一起吃住省钱,而且可以互相照顾)就是主干家庭最基础、最原始的优势:抱团取暖,彼此照应。这一优势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人类出现之前。动物以群居来抵御天敌,对抗自然,并在族群的照顾下繁衍成长,因此,以群居为核心的“社会性”就这样悄然植根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潜伏千万年,成为一种“大家下意识就能想到的选择”。
而相比于A选项的务实,B选项(拥有“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传统幸福)的优势则更接近于精神层面,它揭示出主干家庭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陪伴功能,满足不同状态下的精神需求。比如当你想做个小孩子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父母;当你想体验异性的情感时,可以找到伴侣;当你想看到自身生命延续的时候,小孩就能满足你的要求。这种全方位的陪伴有时是核心家庭难以满足的。
C选项(父母可以调解夫妻矛盾)和D选项(有儿女在旁边,父母的矛盾才会少一些)的优势,通俗一点说就是“提供外挂的情绪功能”。
选C的人是把父母看成了自己的“外挂”。他们的个性往往不够独立,不善于调解矛盾。所以,他们需要留在父母身边,必要时请他们来当中间人,夫妻关系才有修复的可能。选D的人则是反过来成为父母的“外挂”,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乐趣,填补空虚,避免父母直接面对彼此。只有这样,老两口才能和平地相处下去,而小两口也能继续安心地过好日子。
C和D不管是哪一种,当事人的性格都不大成熟,所以才无法和父母完成分离,走向独立。而在现实中,这种不成熟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选择的人并不多。
这一题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选择D(赡养老人也是一笔负担,我觉得兄弟姐妹应该轮流和父母住)的占比为零,极为罕见。但只要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没人愿意选D其实很正常。尽管兄弟姐妹婚后的赡养纠纷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当事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但无论如何,这事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子女不孝”,所以在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大家不愿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抛开极端的选项,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赞成和父母同住,归根结底还是担心“适应”问题:怕年轻人和老年人难以相互适应,怕新家庭与旧家庭无法调和。毕竟,当新家庭组建之后,夫妻两人要通过磨合来适应对方本来就已经很难了,还要加上双方的父母就更难了。背景不同、年代不同、想法各异的人,一年365天挤在一个窝里,想活得畅快和美,这其中的挑战可想而知。
这让人不禁想起综艺节目《新相亲大会》中男嘉宾李天然的一番话,他说:“不管是我自己的父母,还是对方的父母,我都不希望长期一同居住,因为夫妻之间会有一个既定的生活模式,他人的介入会打乱原本的生活节奏。”他的观点不但获得了同龄人的支持,还收到了不少父母辈的点赞。有些年长的观众就说:“我不会跟儿女同住,生活习惯太不一样了,还是距离产生美比较好,大家各自精彩,只需要常常回来看看我们就行啦!”大家对于“适应”的担心这么一致,A选项(婆媳问题、岳婿问题,两代人之间都会有矛盾)就成为选择最多的了。
B选项(老人容易宠坏孙子)则展示了和父母同住的另一个问题:隔代宠溺。前段时间,微博上就流传着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孙子不写作业,奶奶生气了,然后就把儿子暴打了一顿!是的,打的是儿子,不是孙子!这新闻虽极端,现实中却不算少见。有些老人内心里住着一个“需要被疼爱的小孩”,并把这个小孩投射到孙辈身上,疼孫辈疼得什么似的,好坏都要护着。如果有这样一位老人,孩子的教育确实会成为严重问题,好在随着心理学普及,隔代宠溺问题已逐渐被大众所重视,就连很多长辈都意识到了。
选C的人(婚后还要被父母管?我不甘心!)有7%,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婚姻前后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在父母面前保持着独立性。所以,婚后还要被父母管,管到孩子都不想和父母同住的情况并非主流。
以上就是关于“结婚后,你会不会和父母同住”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父母分开居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也被视为减少家庭冲突、提高相处质量的折中之道。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内心都希望拥有一定的独立空间,用“一碗汤的距离”来保持自我。这种大多数人趋同的观念,正是“核心家庭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阖家团聚的“主干家庭”格局依然存在优势,这些资源的丰富程度有时会比仅由夫妻组成的“核心家庭”更胜一筹。在传统族群逐渐瓦解、家族对个人支持慢慢减弱的当代,“主干家庭”给人带来的不只是物质支持,还有心理上的归属感和稳定感。就如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因此,无论婚后跟不跟父母同住,都不要忘记亲情的联系互通,只有让小家庭和大家庭相互滋养,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繁荣,人生才有幸福的保障。